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说课稿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5607533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内容是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8章第2节。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加以说明。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让学生通过简单的问题情境,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内容来研究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最后利用勾股定理及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中提出的问题。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数形结合的方法。因此本课无论是在本章还是在整个初中数学教材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在教学中应以知

2、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因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弄清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会运用勾股定理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并能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决问题。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认识到数与形相结合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精神。通过上面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定,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重点:能选用适当的三角函数关系式来解直角三角形。难点: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形结合来解决实际问题。三、 教法和学法本

3、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四、教学过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此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活动: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比萨斜塔倾斜

4、程度的问题引入课题,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出解直角三角形的内容,通过实物图和几何图抽象出数学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探索得出结论。活动二:回顾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当学生对解直角三角形的必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总结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的已知元素,求出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然后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结合刚才的探究,回顾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两锐角之间的关系、边角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图形进行归纳、整理。然后得出“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其它元素

5、”。活动三:例题讲解,巩固新知解直角三角形的三种常用关系是迅速、正确解直角三角形的关键,为了较好的掌握这些关系,我利用幻灯片出示了两道例题,例1是一道已知两边解直角三角形问题,例2是一道已知一边一角解直角三角形问题,通过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活动四:问题解决,应用新知学习了例1例2之后,学生已经对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经验,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讲解例3,例4和例5三道实际应用题,首先给学生自主思考时间,然后引导学生按照“审清题意-画出图形-列出条件-选关系式”这样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三道例题,使学生经历思考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与能力,

6、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应用意识。 最后共同总结得出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是:(1)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出平面图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2)根据条件的特点,适当选用锐角三角函数等去解直角三角形;(3)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4)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五)归纳反思,作业布置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哪些收获?通过对问题进行小结,引发学生对本节所学内容作一回顾,概括提炼,归纳方法,形成共识,也是让学生自身有一个个人反思的时间和机会。为了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因此 我将设置两个层次的作业,一是必做题,目的是为了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二是选做的应用题,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以上就是我对教学过程的阐述。最后本节课我将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因为提纲式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楚、从属关系分明,给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