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605540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第二章 工程概况2.1、工程范围及规模2.3、工程的重点和难点2.4 质量目标2.5 工期第三章 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3.1、施工总体部署3.2、施工测量3.3、土方工程3.4、沟渠、管涵工程3.5、道路施工3.6、管涵工程3.7、片石施工3.8、桥涵施工3.9、防护、排水工程的施工3.10、施工用电3.11、施工用水3.12、夜间施工措施3.13、工程协调与联系第四章 劳动力计划4.1劳动力计划表第五章 主要施工机械、仪器配备及计划5.1 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5.2 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第六章 组织机构设置、管理人员配备6.1、组织机构设置6.2、项

2、目部各机构负责人及主要职责第七章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7.1、质量方针7.2、质量目标7.3、工程质量保证措施7.4、物资质量保证措施7.5、施工队质量管理保证措施第八章 确保安全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8.1、安全保证体系8.2、安全技术组织措施第九章 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9.1、管理制度9.2、技术措施9.3、组织措施第十章 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技术组织措施10.1、文明施工措施10.2、施工现场控制噪音和灭尘10.3、生活垃圾处理10.4、对地下管线、构筑物、文物设施保护第十一章 附表附表一 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附表二 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三 劳动力计划表附

3、表四 施工进度总计划表附表五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附表六 临时用地表第一章 编制依据1.1、德兴市2011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二标段施工招标文件。1.2、德兴市2011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二标段项目施工图纸。1.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1.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1.5、水利建设项目验收规程(SL7294)1.6、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1.9、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1.10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1.11公路桥

4、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1989)1.12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L18-1991)1.1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GBJ232-82)1.14砖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BJ203-83)1.15、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我公司的施工能力和管理水平,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优质高效的履行合同。1.16、按照招标文件、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正确选择施工方案,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严格贯彻安全第一”原则。1.17、坚持优化技术方案和推广应用“四新”成果的原则,在施工中发扬创新精神,以科技为先导,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积极寻求为建设单位节约投资的合理化建议,对技

5、术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1.18、编制目的在满足建设单位各项要求条件的前提下,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达到合格,力争施工工期提前,把施工对周边环境破坏和扰动控制在规定要求范围内。第二章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德兴市2011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二标段,工程内容包括:土方工程、田间渠系工程、土地平整工程、田间工程 、机耕桥工程、施工临时工程等。2.1、工程范围及规模工程内容包括:土方工程、田间渠系工程、土地平整工程、田间工程 、机耕桥工程、施工临时工程等。2.2、施工前期准备工作2.2.1、清除施工范围内水渠、道路等植物土、淤泥、积水。2.2.2、进行施工范围内地质处理。回填作业前,对道路按要求进行碾

6、压。2.2.3、业主及监理指示的其他工程。2.2.4、施工范围内有沟、植物土等需进行处理。2.2.5、施工场地大,开挖、回填、砌筑、筑路等项目相互交叉施工,工程测量复杂,难度较大,需精心施工。2.3、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工程内容多、交叉作业多、投入的设备、人员多,施工面大、作业较分散,需加强管理,合理组织施工,这是确保按期完工的重点。 沟槽机械开挖的施工组织与协调要求较高。 局部切填土、修沟渠、铺涵管、道路修筑等分项工程的施工须密切配合,需精心施工并减少相互间的影响。2.4 质量目标招标文件要求为合格以上工程。根据我公司现有施工机械、技术水平,确定该工程质量目标为合格工程外观质量达到合格标准。2.

7、5 工期本工程要求工期为160日历天,根据我公司施工能力、设计图纸和现场情况,经过施工方案比较、编排,确保在160日历天内完工。第三章 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3.1、施工总体部署 3.1.1、施工区域、流水段的划分 本工程面积较大,为便于施工组织管理,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顺利进行,需对本工程划分不同施工区域,分别组织施工。 施工区域划分原则: 各施工区域的工程量基本平衡。 各施工区域均有较便利的出入道路。 施工流水段的划分:本工程工作内容较多,根据设计图纸及招标文件的内容,本工程内容包括土方工程、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因此、根据工程内容将本工程划分为三条流水线进行平行流水施工。 3.1.2、施工顺

8、序和施工安排 总体施工方向:各施工区从与主进场道路靠近处开始,按照从近至远的方向进行施工,主要目的是便于施工机械进行工作。 土地平整施工顺序: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挖填方数,确定挖填平衡,土方回填采用平行流水施工法,各施工区之间同时平行施工,区内部实行分段流水作业。采用分段回填方法减少施工作业交叉,便于土方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排水,对沟渠工程及道路施工干扰也较小。 沟渠工程施工程序:根据设计图纸,测定沟渠位置,机械开挖、沟渠修筑。道路工程施工程序:道路定位后,机械开挖路基,路基完成后夯实,进行路面的修筑。3.2、施工测量 3.2.1、测量控制系统 本标段面积大,线路长,测量精度要求高,难度大。拟以业主

9、提交的测量控制基准点为基础,建立闭合导线控制网。根据施工控制网,测设轴线,再根据轴线测设各个细部。开工前测量准备工作包括:检查和复核测量基准点,增设控制点和水准点、建立控制网、施工放样。施工测量的精度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执行。 3.2.2、土方施工测量 根据已建立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系统,放出各区的边界桩,并在各区边界设置横向及纵向控制桩,每50米设置一个,控制桩用混凝土浇筑,埋深在地面以下20厘米,以控制土面区各区边线和高程。测设40米40米 的方格网来实施施工放样,且测出方格桩点的地面高程和设计高程,如果地面高程大于该点的设计高程则为挖方,反之则为填方。将每一个桩的挖填数用红

10、铅笔写在桩上(侧面),填土用“+”号,挖土用“-”号。为便于挂线找平,在方格网内再增设加桩,将方格分成10米见方的小方格。如为填方时,则根据填方的高度在桩上挂线好填土;如为挖方时,可在桩四周挖至所需深度。 在填挖过程中,以桩点为准,用尼龙线来检查,校正整个方格范围内标高。 施工过程中,应对控制点进行保护,并经常进行复测,做到准确无误。 3.2.3、测量仪器 平面测量的主测仪器为日产“全站仪”,该仪器技术规格为:J6 级经纬仪测角精度,级测距仪测程1000 米,测距精度MD=(55ppm)毫米。其200 米范围内一测回放样定位精度可达10毫米,可满足本项目的平面精度要求高程测量主测仪器为S1 级

11、自动安平水准仪。 3.2.4、放样方法 使用全站仪,其200 米范围内一测回放样定位精度可达10毫米, 仪器提供了极坐标放样等多种功能,因此可计算或从设计文件查出各待定特征要素的坐标值后,输入全站仪进行测量定位。架设仪器于导线控制点,输入控制点坐标值。 照准后视控制点,输入后视控制点坐标值或方位角。 输入待定点坐标值。按照仪器所显示的角度和距离放样定位。 3.3、土方工程在土方工程施工前,由测量人员根据设计图纸,放出各区的分界线,原地面的树墩及主根用挖掘机挖除,并把地面上的长草或植物割除,清除地面上的垃圾,把它们堆放在指定的地方,由自卸汽车运到场外。3.3.2、局部切填土工程 本标段施工现场面

12、积大,局部切填土工程分为三区同时进行,从主进场路开始由近往远施工每个区分三个施工段,各施工段流水作业。 土方的调配:土方调配时,若土方距施工区较远时,由自卸汽车把土方运到施工区内,再由推土机或人工摊平;若土方距施工区较近或在施工区内时,由推土机直接把土方推到施工区内并摊平。土方调配的原则:本工程通过土方计算得出挖方与填方基本达到平衡,因此能就施工现场调配土方,可减少重复倒运。我们尽量将挖填土方量与运距的乘积之和调配到最小,即总土方运输量或运输费用最小。划分调配区,根据方格网平面图上划出挖填区的分界线,并在挖方区和填方区划出若干调配区,确定调配区的大小和位置,计算各调区的土方量标注于图上,计算每

13、对调配区的平均运距,确定最优调配方案,绘制土方调配图,标出土方调配方向、土方量及平均运距。依据拟定的调配方向、运输路线、施工顺序,组织车辆运输,避免土方运输出现对流现象,同时便于机具的调配,机械化的施工。3.4、沟渠、管涵工程3.4.1、沟渠测量沟渠测量由一名有经验的测量工程师负责测量控制工作,根据复测核定的导线桩测定管沟中心线,在管沟的起点、终点及转角处设定木桩作控制桩,以管沟的定位中心控制桩为准,放出挖槽线,对管沟底标高每10m以及转角处设水平控制桩控制。管沟边线设置边线控制桩。3.4.2、沟渠开挖沟渠采用人工开挖和挖掘机沟端开挖的方法进行施工,施工时应严格按照标高、轴线控制桩进行检查,其

14、标高、沟渠几何尺寸、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接近沟渠底标高时采用人工配合进行修整,以免超挖。沟渠开挖前应采用控制水平板复核管沟的中心线,边线及坡度,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开挖,开挖时还要对标准桩和水平板注意保护和复测。开挖时严格按照标高控制桩进行检查,确保标高、坡度符合设计要求。沟渠开挖到沟底时,在沟底补设临时桩控制标高,防止因多挖而破坏自然土层,一般可在挖至接近标高时留出100mm深土层暂时不挖,留至沟渠底砼土施工时清底找平。开挖时,堆土和机械离沟槽边缘的距离应保持1m,以保证边坡稳定。3.5、道路施工根据施工图纸利用经纬仪测定具体位置,夯实基础后,再铺筑路面。3.5.1、路基土方工程施工方法

15、: 填方1、排水工程完工后,恢复道路中心桩及坡脚桩。为了保证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填土宽度每侧应宽于填层设计宽度50cm最后削坡。2、填土前应将原地面的草根、树根和其他易腐物清除干净。水坑、树坑等低洼处应先分层填土夯实,将原地面大致找平,经碾压处理达到规定的压实度。3、填土所需的土严禁使用过湿或含有机物过多的土及垃圾土,土中的大土块应打碎或取出,最大土粒径不得大于5cm,土的含水量在碾压时应接近最佳含水量。4、在路基总宽度内采用分层方法填筑,每层虚铺厚度按30cm进行控制,采取自卸汽车运土、推土机平整填土、压路机碾压成型的施工方法。应按照横断面全宽逐层向上填筑,每填一层,经过压实符合规定要求之后再填一层。5、碾压工作应自边向中进行,宜先轻后重至表面无显著轮迹、达到要求压实度为止。碾压时碾轮外侧距填土外缘不得小于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