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建筑业改革发展及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604817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建筑业改革发展及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全国建筑业改革发展及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全国建筑业改革发展及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全国建筑业改革发展及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全国建筑业改革发展及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建筑业改革发展及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建筑业改革发展及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王宁在全国建筑业改革发展及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未来五年建筑业深化改革发展的工作任务,着力推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建筑科技创新能力和工程质量安全水平。一、建筑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筑业是我国推行改革最早的行业之一,30多年的改革发展,建筑业已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解决社会就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支柱地位日益凸显。通过改革,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

2、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等逐步形成并完善, 建筑业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同时,建筑业积极推广“鲁布革”经验,全面实行项目法施工制度,项目施工管理能力和效率大幅提高。通过这些改革, 行业和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实现了快速发展,产业规模30年来不断创出新高,建筑业总产值于2011年突破10万亿元。2013年达到近16万亿元,近年 来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以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建筑业快速发展,还拉动了钢铁、水泥、机械设备制造等50多个关联行业的 发展,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二)建造能力显著提升,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通过改革,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施工总承包企业、专业承

3、包企业、劳务分包企业协调发展,一批企业在 市场竞争和改革发展中做大、做强、做专,成为工程建造能力过硬、竞争力疆的龙头企业。中建总公司、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交集团、中冶集团5家企业进入全 球500强,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排名中,我国内地有55家企业上榜。同时,建筑业技术进步和创新不断取得进展许多建筑业企业加大科研投入,积极 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促进了工程技术水平提高。近年来,以奥运工程和世博工程为代表的重大工程、以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为代表的民生工程顺利建 成,工程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仅2013年,全国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113亿平方米,竣工面积39亿平方米,有26个城市的73条、

4、1900多公里轨道交通 线路同时在建。(三)产业队伍发展壮大,就业贡献持续提升。通过改革,工程建设领域执业资格制度逐步完善,工程建设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得到强化,专业技术人才 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全国建筑行业注册执业人员达190多万人,成为工程建设的骨干力量。建筑劳务企业和劳务输出基地得到发展,农民工工作生活环境逐步改 善。随着产业规模扩大,建筑业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吸纳了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从业人员收入稳步增加。2013年,建筑业从业人员达4500万人,占全社会 就业人数近6%,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近3680万人,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20%左右,建筑业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3.7万元,十年来年均增长12.

5、6%,为 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巨大贾献。(四)工程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通过改革,逐步建立了以“一法三条例”为基础的法规制度体系,制订了2400多项 工程建设标准和600多项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实现质量安全监管有法可依;建立了企业自控、监理监督、业主验收、政府监管、社会评价的质量安全体系,着力强 化企业的主体责任,增强企业质量安全保证能力;建立了覆盖全国所有县(市)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对限额以上工程实施监督,严肃查处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和 违法违规行为。工程质量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成效明显;建筑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升,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

6、事故持续下降,2013年全国事故 起数和死亡人数,比2004年分别下降了53.9%和49.1%。同志们,建筑业的发展成绩来之不易,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系统广大职工共同努力、真抓实干,全行业深化改革、攻坚克难、顽强拼搏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住房城乡建设部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二、深化建筑业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通过调研,认真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第一,全面推进改革,建立统一开放的建筑市场。第二,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两个转变。第三,牢牢守住质量安全底线,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一)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定,营造良好建筑市场环境。

7、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 配置申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多年来,我国建筑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市场秩序逐步规范,在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建筑业发展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但与此同时,市场监管方式仍然带有计划经济色彩,重审批轻管理、诚信体系建设缓慢、企业资质审批改革相对滞后、招投标制度不完善、建筑市场存在地方保 护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业发展活力和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必须坚持以市场化导向为原则推进建筑业改革。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淡化事前审批,减少和限制政府 对市场运行机制和市场主体自主权的不合理干预,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和公平竞争的各项

8、规定,努力构建权力公开、机会均等、规则透明的建筑市场环境。(二)加快转型升级,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中央要求,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当前建筑业仍是 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严重不足,工程总承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发展缓慢,建筑技术工人严重匮乏, 这些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作出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对建筑业在建设质 量、绿色环保、资源集约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破解这些难题,必须坚持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摊进建筑业改革。加快技术进步

9、和科技创新,加大产业结构 调整力度,提升建筑产业现代化水平,努力实现生产方式从粗放生产向精细管理转变,实现从业人员从松散队伍向有组织产业工人转变,加快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要求的建筑业发展模式。(三)牢固树立“红线”意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工程质量安全是建筑业发展的底线,也是政府监管的重要职责。对于安全生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特 别强调:“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要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指出建筑质量事关人民 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城市未来和传承,一定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对导致建筑质量事故的不法行为,必须坚决依法打击。当前,我国

10、工程质量安全形势依然 严峻,参建单位和人员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突出,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仍普遍存在,建筑生产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就是建筑业发展方式滞后,企业生产方 式、管理方式落后,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模式还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因此,必须坚持以创新完善政府监管机制为导向推进建筑业改革。坚持放管并重,加强事中 事后监管,强化建筑市场诚信建设和管理,完善市场和现场联动机制,坚决打击触及工程质量安全这条红线的违法违规行为,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建筑业改革发展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若干问题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建筑业发展既面对挑战,也迎来机遇

11、,问题解决好了,行业发展就能 再上新台阶。我们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行业发展规律,抓住关键问题和主要矛盾,促进建筑业更好更快发展。从去年10月份开始,我 们在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这次 会上还要进一步听取大家的意见。下面,我就几个重点问题谈些想法:(一)关于建立统一开放的建筑市场问题消除地方壁垒、建立全国统一的建筑市场,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广大工程建设企业的迫切需要,更是建筑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分为两点:一是坚决消除市场壁垒。针对企业、社会反映强烈的地区封锁

12、问题,去年3月份,部里下发了关于做好建筑企业跨省承揽业务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提出了相关要求。9月份又下发了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各地开展自查整改工作。从各地自查的情况看,2013年1月至9月,全国跨省备案的工程建设企业 40859个,有14个省市的18个规范性文件存在问题。总的来看,对于建立统一市场方面,大部分地方是积极的,如四川省按照部里的规定,对以前颁发的文 件进行了清理,重新制定了省外企业入川承揽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对入川备案进行了简化。但目前还有部分省市存在着观望态度,没有进行整改。我希望各地要按照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按照本次会议的要求,对本省市发现问趣的地区重点督查,确保整改到位。

13、要坚决废除各种不合理的规定和要求;对于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 据的各类保证金要坚决取缔,切实从制度层面上消除市场壁垒和地方保护。今后,部里将继续加大监管力度,对发现还存在层层搞备案和借用备案名义收取费用、强 制设立子公司等将责令整改,情节严重的还要全国通报。二是规范备案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消除地方壁垒并不是说对跨省承揽业务的企业不要备案管理,关键是要规范备案行为,简化备案手续,不能搞层 层审批备案,要将备案条件、备案程序、备案信息等内容向社会公开,限时办结,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办理。初步的想法,跨省承揽业务可实施一次性备案,省级建 设主管部门备案以后,及时通报全省,省内地市、县一律不得再次备案。

14、这方面,有的地方的做法不错,如北京、河北等地实行了网上办理备案,天津、广西等地实 现了即时办结。此外,消除地方壁垒也不是说就要弱化监管,我希望各地要转变管理观念,将工作重心由“重审批,轻监管”转变为“淡化前置管理,重视事中和事后监 管”,宽进严管。部里正在组织研究转包、违法分包等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界定标准。希望各地今后要加强市场和现场监管联动,尤其是地、市、县级建设主管部门 要加大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施工现场的情况,如现场是否配备了与项目规模技术要求相适应的项目管理机构;是否按合同约定派驻了项目经理:项目管 理机构人员是否为中标企业本单位人员等。一旦发现有转包、违法分包、挂靠、出借资

15、质资格、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要依法予以处罚,并在建筑 市场监管和诚信信息平台上予以公布,清出本地建筑市场,切实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二)关于提高建筑设计水平问题建筑是历史与文化传承和展示的重要载体,体现城市的形象和特色。目前国内建筑创作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建筑造型片面追求“奇特异”,不考虑使 用功能、经济成本和社会环境效益,不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融合;另一方面是许多设计企业放弃了创作创新的责任,一味追求市场份额,建筑设计照搬照抄,搞 “山寨建筑”,缺乏地域人文特色,造成千城一面,建筑设计缺少精品,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先导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城

16、市建设要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要在融入现代元素的同时,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历史文 脉。今年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和装饰设计水 平”。提高我国建筑设计水平是一件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当前应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树立设计企业创新主体意识,提倡精品设计。设计企业要积极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加强设计理念创新,注重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不断提升城乡建 设品质和特色。要大力提倡精品意识,努力使建设成果成为文化资源。要系统挖掘地方建筑文化特质,梳理有地域犄色的建筑符号和建筑材料,创造性地运用到建筑 设计中。要注重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协调,通过建筑空间布局、造型样式、材质色彩等,恰当地表达地域文化内涵。要注重技术发展与地域社会经济状况的匹配, 因地制宜地推广安全集约、生态环保的先进技术,让群众居住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