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权威性质的分析.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599147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权威性质的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企业权威性质的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企业权威性质的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企业权威性质的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企业权威性质的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权威性质的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权威性质的分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权威性质的博弈分析摘要:自科斯提出了企业权威理论以来,引起了经济学家的争议。但都没有对权威的性质做出界定。本文引入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哲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对权威的基本属性作了全面的分析,并用一个博弈模型论证了权威的产生过程和基本特征。 关键词:权威 属性 博弈分析 引言 主流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权威是由科斯(1937)提出的。科斯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替代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以价格方式配置资源,企业通过内部的权威关系来实现资源配置:权威以一种命令的方式运作企业资源,减少交易费用。但科斯及以后的经济学家们并没有对企业权威进行深入的研究,究竟什么是企业权威,企业权威范式的内涵、外延和基本约

2、束条件是什么,企业权威的必然性、必要性以及作用机制等都没有充分的界定和论证。企业权威像一种先验性的假说,匆匆忙忙地被经济学家所接受和发展。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和西方社会学对企业权威的论证要充分得多。本文主要研究权威的性质,为发展实践唯物主义企业理论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献综述,介绍企业理论对企业权威的研究状况;第二部分介绍马克思主义、西方社会学对权威的分析,对权威属性进行界定;第三部分用一个博弈模型证明权威的产生过程和基本属性。 一、重要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权威,马克思的相关论述是科斯以前的经典。在分析协作中的雇佣劳动时,马克思指出:“雇佣工人的协作只是资本同时使用

3、他们的结果。他们的个别职能之间的联系和他们作为生产总体所形成的统一,存在于他们之外,存在于把他们集合和联结在一起的资本中。因此,对他们来说,他们的劳动的联系在观念上表现为资本家的计划,而他们的结合体的统一在实践中表现为资本家的权威,一种使他们的活动服从资本家的目的的他人的意志的力量。” 马克思在这里说得很明确,资本家的权威在观念和实践上都是雇佣工人劳动协作的“他人的意志的力量”。在论及棉花的生产过程时,马克思指出,要把棉花制成棉纱,不仅需要经过若干道工序和若干个车间,还需要许多负有不同职能的劳动者,他们必须遵守统一的劳动时间,还要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不管这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4、,是根据领导各该劳动部门的代表的决定来解决的呢,还是在可能的情况下用多数表决的办法来解决,个别人的意志总是表示服从”, 即对权威的服从。恩格斯论述了企业权威的必然性。在论述未来的社会组织时,恩格斯指出,“在生产条件所必然要求的限度内允许权威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无数人的协作也是绝对必要的:为了避免不幸事故,这种协作必须依照准确规定的时间来进行。在这里,运转的首要条件也是要有一个能处理一切所管辖问题的起支配作用的意志,不论体现这个意志的是一个代表,还是一个受托执行有关的大多数人的决议的委员会,都是一样。不论在哪一种场合,都要碰到一个显而易见的权威。” 虽然与科斯论述企业权威的目的不尽相同,马

5、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论述是十分深刻的,马克思恩格斯更多的是从生产过程即从分工协作的角度来论述权威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科斯(1937)从交易费用不为零的前提出发,指出由于存在使用价格机制的成本,“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让某种权力(企业家)来支配资源,部分市场费用可以节省。”这样,就有两种制度可以来协调人们的经济活动:“在企业外部,价格运动指挥生产,它通过一系列在市场上的交易来协调。在企业内部,这些市场交易被取消,而且市场交易的复杂结构由厂商内部的协调人来替代,由他来指导生产,显然,这些是协调生产的不同方式。” 在科斯看来,企业与市场的区别在于企业权威垂直地整合其生产,节约交易费用。仔细斟酌,科斯的企业权

6、威观中,有三个层次的界定:一方面是权威(企业家)具有指挥资源的权威能力,另一方面与第一方面又有一点矛盾,预先假设无论是谁,他(协调人)都有如此行事的正当权威;第三是权威决定了经济组织的范围和边界,当权威所节约的交易费用大于内部的组织成本时,企业就有了边界。事实上,科斯对企业权威理论的贡献在于权威对市场机制的替代作用和权威与企业边界理论,他并没有对谁是企业权威做出具体论述。 科斯以后,企业权威论引起了争议,阿尔钦和德姆塞茨(Alchain and Demsetz,1972)否认企业存在权威,认为厂商没有发布条令的权力,没有比市场更优越的命令、强制和纪律约束等权力,因而与常见的市场契约没有任何差异

7、。詹森和麦克林(Jensen and Meckling,1976)赞同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观点,认为企业与雇员之间的关系是合约式的因而不同于政治。这种观点得到了威廉姆森的强烈批评,威廉姆森(1975,1985,1994)一直把按条令做出的决策(decision by fiat)看作是科层制企业组织对于市场交易的比较优势的主要来源。通过条令实现的双边适应是内部组织的特征,“厂商能够也的确行使了发布条令的权力,而市场却不能。”由于内部组织存在共同的信息、知识、目标等隐性契约,内部交易的双方能够设法理解彼此的差异,或将无法解决的纠纷提交给(上级)层级制组织来决策,应该说权威(条令)在理论和现实中都是存

8、在的。道(1994)认为,权威是一个或多个下属的行动受一个共同上级的指令(可能是不完全的)控制的资源配置模式。 总的来说,科斯的企业权威观点被多数经济学家们所接受,权威成了企业内部产权结构下,企业家以一种条令的方式对企业资源进行生产、组织、交易的协作方式,能够减少交易费用。厂商的边界可以按照决策权威机构控制下的生产活动来界定(如Cowling and Sugden, 1993) 二、企业权威范式的内涵 1、对企业权威的不同理解 对权威的含义,经济学家们的意见并不一致。哈特和莫尔所指的权威在资产而非对人;费茨罗和穆勒则谈到了与物质资本所有权实现有关的至高无上的管理监督权威;而道将权威看作决定生产

9、多少的权力。诺思认为,权威是指决策团体所包含的由决策结构所界定的一种契约。张维迎将权威看作企业的一个基本特征,权威是薪水工人与企业契约的结果。 这些观点,基本上都是科斯思想的延续,都只反映了从企业的权力演化,只是权威的部分属性。下文中,我们将借助于哲学家、社会学家和管理学家的分析,对企业权威属性结合经济学的观点进行深入的界定。 2、权威的基本属性 (1)权威的服从性 服从性是权威的最基本的属性,这一点已经为学者们所共识,离开了服从就谈不上权威。恩格斯在论权威中指出:“这里所说的权威,是指把别人的意志强加给我们;另一方面,权威又是以服从为前提的。” 在这里“把别人的意志强加给我们”,是迫使一方服

10、从另一方的意志,只有当意志被服从的时候不管这种服从是被迫的还是自愿的权威关系才得以形成与实现。从企业的权力束来看,权威的权力属性最终来自于产权,产权的委托使权威具有协调生产、配置资源和监督的权力。由于存在资源的专用性,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由于专用性和契约关系而被支配,处于服从地位。 (2)权威的权力基础 大多数的学者认为,权威与权力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权力是权威的基础。权力关系下的服从是一种强制性的服从,拥有权力的一方强迫权力接受的一方接受,无论接受方的意愿如何,不管同意不同意,认同不认同,反正一方发布命令,一方接受命令,权力就得到了行使。科斯指出:工人从Y部门换到X部门工作不是因为其

11、相对价格的变化,而是因为他被命令这样做。权威则不一样。权威是建立在服从的一方认同的基础上的,是服从方的自愿服从,也就是说权威排斥强制性服从。这样,就把权威与权力区分了开来。法约尔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将权力划分为职务权力与个人权力(非职务权力)。法约尔认为,在一个领导者身上,应把属于职能规定的权力和由于自己的智慧、博学、经验、精神道德、指挥才能等决定的个人权力区分开来。作为一个出色的领导者,个人权力是规定权力的必要补充。由于存在强制性服从和自愿性服从两种类型,服从的效果就不同,权威是一种无抵抗或克服了抵抗的服从,而权力是一种包含着抵抗的服从。 前面我们已经指出,科斯的企业权威观点是不严密的

12、,权力与权威是模糊不清的。把企业家理解为权威,按照经济学对企业家的特殊界定,又超出了基本的权力范畴,包含了企业家的才能等个人权威因素;把“协调”、“命令”和“条令”理解为权威,又只有其权力属性,没有企业家能力因素又无法真正解释为什么能够节省交易费用及组织效率等问题。抵抗的服从中所包含的监督成本、偷懒、搭便车等费用可能要超过使用价格机制的成本。而且,被强制的服从方有了适合的条件的话,就会出现反弹,阻力积累起来后一旦爆发,就会有巨大的破坏作用,企业就会陷入权力的政治斗争中。 为什么权力变成权威以后,服从的效果就变好了呢?哈拉尔指出:“领导在被视为合法的时候最有效,这时被领导者们承认一位领导者的权力

13、,因为他们相信这种权力是足够公正和恰当的,或者是心甘情愿地遵守时所必需的,而不是勉强地服从或反对这位领导者。” (3)权威的合法性 权威的自愿性服从,还因为权威的合法性。马克斯韦伯较早从合法性的角度对权威进行系统研究和论述,韦伯的论述成了西方权威理论的经典性文献。韦伯把权威定义为:来自某个确定源泉的某些命令(或所在命令)被某个确定群体的人们服从的概率。韦伯对合法性的研究是建立在理性(目的理性和工具理性)和对合法性信仰的基础之上的。他认为,权威的本质在于合法性,合法性有三个来源:理性、传统和神授基础。权威的来源有三种类型,即法理型权威、传统型权威和魅力型权威。其中法理型权威是建立在相信统治者的章

14、程所规定的制度和指令权利的合法性之上的;传统型权威是建立在一般的相信历来适用的传统的神圣性和由传统授命实施权威的统治者的合法性之上的;魅力型权威是建立在非凡的献身于一个人以及由他所默示和创立的制度的神圣性,或者英雄气概,或者楷模样板之上的。魅力型权威的制度化过程,就是向法理型权威过渡的过程。 从企业权威产生的实际情况看,韦伯的分析是有价值的。企业的权威由所有权或所有权的委托产生,或由个人能力与贡献为企业所认可产生,都在韦伯的权威概括之中。 (4)权威的秩序性 恩格斯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论证了权威存在的必然性。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看,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都有一种分散活动逐步被联合活

15、动代替的趋势。“联合活动就是组织起来,而没有权威能够组织起来吗?” “假如铁路员工对乘客先生们的权威被取消了,那么,随后开出的列车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最能清楚地说明需要权威,而且是需要最专断的权威的,要算是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了。那里,在危急关头,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 权威的必然性沿于权威所揭示的秩序性。所谓秩序是指社会生活有序性的一个基本范畴。有序性意味着社会的可控制性、社会生活的稳定性、人们行为的互动性以及社会生活中存在可预测因素。秩序是社会的一个要素,一定的秩序需要由共同的权威来维持,秩序离不开权威,凡有秩序的地方总能发现维持秩序的某种权威

16、形式。“我们只要考察一下作为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基础的那些经济关系,即工业关系和农业关系,就会发现,它们有一种使各个分散的活动愈来愈为人们的联合活动所代替的趋势。” 因此,恩格斯认为,权威对维持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统一性、有序性是绝对必要的,而且社会生产愈是发展,劳动的社会化程度愈是提高,权威就显得更为重要。 从企业的角度看,现代企业制度中股东会、董事会和经营层以及相关的科层制结构,本身就是理性的秩序结构,公司治理中的经理中心到股东会中心再到董事会中心的治理重心的转移,就是企业权威关系的转移。企业在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的海洋中航行,有赖于企业家这个船长的权威所带来的理性秩序。 (5)权威的制度性 帕森斯对权威与制度化的关系作了精彩的论述:权威是政治科学、社会科学和心理科学等若干人类行为科学之间的一个重要的汇合范畴。作为一种制度化权力的权威形式,为比较分化的社会行动脉络带来了价值“传播”并构成了社会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