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工作实施

上传人:幸*** 文档编号:95594585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工作实施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XX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工作实施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XX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工作实施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XX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工作实施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XX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工作实施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工作实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工作实施(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工作实施方案为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推动我县农业转型升级,根据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意见(X政办发20156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五水共治”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有关要求,建立完善产业布局生态、资源利用高效、生产清洁安全、环境持续改善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推进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打造富有XX特色的生态现代农业。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原则。强化政府在规划引领、示范带动

2、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注重全县整建制推进与重点工程实施并重,面上推进与示范创建并举,通过政策扶持、环境倒逼等手段,落实生产经营主体的农业污染防治、资源循环利用等主体责任,形成社会联动的发展氛围。 2.坚持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原则。积极开展节料、节能、节水、节地等工作,推广应用清洁化生产和节能减排技术,推进农业废弃物的多级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坚持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原则。把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与农业水环境治理、农业“两区”建设和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有机结合、同步推进。重点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资源循环利用和种养布局优化等重点工作。4.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

3、效原则。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推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产业融合发展、资源利用高效、生产清洁可控、环境持续改善等方面取得实效。 三、发展目标 通过三年(2016-2018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到2018年,基本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全县环境友好型农作制度、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技术广泛应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基本实现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主体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县域大循环”发展格局基本构建;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与废弃农膜基本回收处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全面提升,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生态精品农业不断发展壮大,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

4、著提升。到2018年,全县氮肥使用量减少6%,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9%,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8%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农业标准化实施率达到60%以上,主要农产品“三品”认证面积比例达到50%以上,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 四、工作任务 (一)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行动,构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以农业“两区”为主平台,组织实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工程,建成1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培育10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主体,建设3个重点项目,形成点线面加快推进的发展格局。通过种养配套生产、农作模式创新、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途径,实现主体小循环。通过农牧对接、沼液

5、利用、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等节点建设,构建种养平衡、产业融合、物质循环的区域中循环。以县域为整体,统筹布局农业产业和沼气工程、沼液配送、有机肥加工、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等配套服务设施,构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县域大循环。 (二)推进畜禽生态养殖提升行动,构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体系。严格实行畜禽禁限养制度,按照“三个一律”的要求,强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在生猪养殖总量、污染物排放总量双控制的基础上,推进年存栏50头以上的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和生态化改造,积极推广水禽旱养和林下养殖,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长效管理机制,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建设沼液收集、贮存

6、和利用配套设施设备和管网,配置运输车,推进沼液资源化利用;根据畜禽养殖分布集中建设死亡动物无害化收集点,建立完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和长效运行机制。到2018年底,全面完成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修复改造和标准化提升,整体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与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 (三)推进种植业肥药减量行动,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按照种植业清洁化生产要求,组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绿肥轮作、水肥一体设化技术和新型肥料等项目,组织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高效农药替代等项目,调整肥药施用结构,提高肥药利用率,有效减少肥药用量。到2018年底前,全县测土配方施肥21万亩,测土

7、配方施肥技术全面推广应用;建成绿色防控示范区10万亩,推广统防统治5.5万亩。在促进肥药减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队伍,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查力度。全面推广农业标准化和“三品”生产,加大标准化培训和推广应用力度,推进标准化种养基地示范创建。到2018年全县市级以上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龙头企业全面实现可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覆盖率达100%,省级以上例行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公众知晓率达85%以上,公众满意度达75%以上。通过三年努力,全面构筑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 (四)

8、推进清洁田园创建行动,构筑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 1.农作物秸秆综合合利用。制定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以全面禁止秸秆露天焚烧为目标,以机械化粉碎还田和能源化利用为重点,构建收贮运体系,组织实施中小规模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多途径利用,努力提高秸秆综合利用。到2018年底前,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2.农业废弃包装物和废弃农膜回收处理。制定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和集中处置试行办法,建立农药废弃包装物“集中回收、环保处置”的回收处置体系,到2018年底前全县基本推行。鼓励和引导农业生产经营者和农民回收废弃棚膜、地膜

9、和食用菌棒膜,鼓励选用多功能棚膜和可降解地膜,建立完善废弃农膜回收处置市场化运行机制。 五、实施步骤 2018年:成立领导小组,编制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县实施方案,制定重点工作推进方案,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并组织开展实施;组织召开整建制工作部署会,全面启动和推进各项工作;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完成肥药减量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当年突破任务。 2017年:全面推进整建制各项工作。在上年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肥药减量、秸秆综合利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废弃农膜回收处置等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工作;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总结上年经验和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推广典型经验和模式,初步形成

10、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机制,编制现代生态循环农业重点建设项目库。 2018年:深入推进整建制工作,全面完成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县各项工作任务;通过认定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和示范主体,集成一批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典型模式和典型经验;全面总结提炼,形成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提请省农业厅对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县工作进行验收、总结和评价。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分管县长为组长、县财政、发改、农办、农业、环保、林业、水利、科技、供销、国土等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附后)。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负

11、责组织协调与日常事务。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共同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创建工作。 (二)加大政策扶持。整合农业、林业、水利等涉农资金,重点用于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工作。围绕重点工程建设,谋划一批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努力争取上级资金项目扶持。积极创造条件,综合运用税收、金融、价格、补贴等措施,调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和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工作的积极性。 (三)加强责任考核。把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创建工作作为当前农业工作的重点内容,明确职能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将其纳入各乡镇(街道)和县直各有关部门年度工作综合考核。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12、,对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单位和个人依照规定追究责任。 (四)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媒体和社会舆论,引导全社会树立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观、生产观和消费观,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对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要及时总结创建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典型,为加快推进我县生态精品农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县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淳安等26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浙委发20158号)精神,欠发达县“摘帽”后,将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等,我县被省农业厅确定为全省县(市、区)现代

13、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整建制推进县之一,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建立完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制度体系和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根据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意见(浙政办发201454号)和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要求,加快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结合三门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按照生态文明、“五水共治”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总要求,围绕“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幸福三门”建设,咬牢“一控两减少三基本”总目标,以“生态、循环、优质、高效、持续”为主线,以“两区”建设为主平台,通过实施 “九大”重点工程,构建“八大”体系,着力形成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资源循环利用高

14、效、生产清洁可控、农业环境持续改善、农产品优质安全、经济效益明显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原则。强化政府在规划引领、示范带动等方面的主导作用。通过政策支持、环境倒逼等手段,落实生产经营主体在农业污染防治、资源循环利用中的主体责任,着力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农民参与、社会联动”的机制。坚持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的原则。积极开展节料、节能、节水、节地等工作,推广应用清洁化生产和节能减排技术,推进农业废弃物的多级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坚持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以示范

15、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资源循环利用和种养布局优化等为重点,做出亮点,把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与农业水环境治理、农业“两区”建设和畜牧业转型发展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并把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的各个方面,形成全县整体推进与示范创建并举的局面。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的原则。按照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的要求,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在产业融合发展、资源利用高效、生产清洁可控、环境持续改善、农产品品质提升等方面取得实效。(三)主要目标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全面完成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目标任务,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即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

16、基本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和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和废弃农膜无害化回收处理。环境友好型农作制度、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技术广泛应用,“主体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县域大循环”发展格局基本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形成。产业融合发展。按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产业融合、功能多元的要求,优化调整农业内部一二三产业、种养业之间及其内部之间的结构,统筹布局农业废弃物的收集、处理、配送等配套服务设施,构建起大中小循环利用新格局。资源高效利用。按照资源节约、经营集约要求,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农作制度、节水节地技术广泛应用,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明显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模式广泛应用,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8%,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基本杜绝秸秆露天焚烧现象。生产清洁可控。科学使用化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