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十一五发展规划教材.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594341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黄浦区十一五发展规划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上海市黄浦区十一五发展规划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上海市黄浦区十一五发展规划教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上海市黄浦区十一五发展规划教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上海市黄浦区十一五发展规划教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黄浦区十一五发展规划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黄浦区十一五发展规划教材.doc(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黄浦区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十五”回顾 “十五”期间,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撤二建一”后的黄浦区提出的“功能重塑、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实现倍增效应”的要求,围绕“初步建成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城区繁华、环境优美、高度开放、功能完善的特大型国际城市的现代化中心城区”的总体目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增强核心竞争力这一主线,发扬“团结奋进、争创一流”的精神,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区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的各项预期目标和任

2、务,为黄浦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1、总体实力大幅提升,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十五”以来,围绕“以现代服务业为先导,以商旅文结合为基础,以房地产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战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完善城区功能,全区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1)增加值:2005年预计达到110亿元,年均递增10.2%,完成“十五”计划预测指标的110%。 (2)区级财政收入:2005年达到38.68亿元(新口径)。 (3)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十五”期间累计达到397.7亿元,完成“十五”计划预测指标的132.6%。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3、2005年预计达到170亿元,年均递增7.9%,完成“十五”计划预测指标的114.9%。 (5)职工年人均工资:2005年预计达到2.49万元,年均递增13.6%,比“十五”计划预测指标高8.6个百分点。 2、旧区改造快速推进,城区面貌明显改善 “十五”期间累计拆除旧房230万平方米,完成计划目标的115%,其中拆除旧里162万平方米,5万余户居民告别了旧居。区域内房屋累计竣工面积预计达到429.2万平方米,完成计划指标的142.2%,其中住宅竣工219.4万平方米。全区绿地面积达到116.6公顷,比“九五”期末增加37.95公顷,完成“十五”计划目标的101.4%。其中公共绿地面积82.8公

4、顷,增加26.44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5平方米。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成效明显,西藏路综合改造工程顺利完成,复兴路越江隧道提前通车,轨道交通4号线和8号线站点建设稳步推进,停车诱导系统建设如期完成。外滩、南京路、人民广场、老城厢、现代聚居区“五大功能区”建设初具规模。实行“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发展方针,加大了城市管理和环境建设的力度,城区综合环境与人民群众居住条件逐步改善。 3、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加快,行政效能有了明显提高。通过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和加强企业服务中心、市民接待服务中心、网上企业服务中心等建设,努力改进行政工作方式,推进行政审批制

5、度改革,拓展了服务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构建公共财政框架,加大了财政资金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基础性、公益性领域的投入。 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实施“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计划”。通过理顺劳动、资产和管理关系,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考核机制,企业经营机制更加灵活,创新活力逐步增强。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方式,推进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和国资收益收缴试点工作。非公经济加快发展,已逐步成为拓展城区功能、创造就业岗位的生力军。 发挥黄浦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优化招商引资结构。引进一批全球行业领头企业、知名跨国公司和国内龙头企业,以不同形式入驻的全球500强企业已达到61

6、家。 “十五”期间累计引进内资预计达到325.2亿元,完成“十五”计划预测指标的216.8%;累计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预计达到11.7亿美元,完成“十五”计划预测指标的130%。 4、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整合创新成效明显 按照调整布局、整合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制定并实施社会事业功能布局规划,不断探索社会事业管理新机制,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努力贯彻“科教兴市”主战略,科技创新、高科技成果转化取得较大进展,电子政务框架基本形成。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建成集九年一贯制学校、轮滑馆等为一体的黄浦学校,扩建大同中学和格致中学。发挥“文化娱乐综合试验区”的优势,探索文化体制

7、改革,推进重大文化设施和社区文化中心建设,开展以广场文化活动为主的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南京路、豫园“天天演”、“周周演”形成亮点。推进医保改革和“三医联动”改革,健全三级预防体系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完成区公共卫生中心建设。实施“人人运动计划”,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区第二届运动会顺利举办,竞技体育屡创佳绩,在十届全运会上为上海夺得5.5枚金牌,并在十二届市运会囊括了全部六项第一,在全国第五届城市运动会、第九届亚洲轮滑锦标赛上代表上海和中国取得优异成绩,体育中心结构封顶。 5、社保体系逐步完善,稳定机制日益健全 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为依托、上下联动的社会保障服务网络。健全了“政府救助

8、、群众互助、社会援助”相结合的社会救助机制,深入开展“创业在黄浦”活动,发挥新经济组织、非正规劳动组织的作用,积极扩大就业渠道。建立劳动监察大队,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进一步完善帮困救助机制,发动各方积极参与,落实助困、助学、助医、助业措施,切实做好帮困送温暖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在全市率先建立了街面、社区和小区三级网格化巡逻制度,预防和打击犯罪活动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的光荣称号。 6、积极弘扬黄浦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深化文明城区创建活动,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在巩固和发展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区和市

9、文明城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2004年提出并着力推进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完善以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企事业单位为载体的终身教育体系,扎实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深化城区思想道德建设,相关课题成果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论文奖。深入开展“法德伴我行,诚信在黄浦”主题教育活动,在培育塑造上海城市精神中进一步弘扬“团结奋进,争创一流”的黄浦精神,实现了全国“双拥”模范区“五连冠”,再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光荣称号,9个街道均已建成市级文明社区,建成全国文明单位1个,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个,市级文明小区101个,市级文明单位99个。 (二)基本经验 “十五”以来

10、,黄浦区发展的基础日趋坚实,发展的环境日趋优化,发展的动力日趋增强,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充分证明市委、市政府关于“撤二建一”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市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也离不开全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回顾“十五”期间黄浦的发展过程,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体会。 1、注重规划先行,增强工作的科学性 “撤二建一”之后,从黄浦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了黄浦区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了上海市黄浦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黄浦区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和任务、黄浦区总体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既符合上海整体发展战略意图,又反映黄浦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规划,形成了前瞻性强、定位准确

11、的发展战略,科学有效地引导了城区的开发与建设,把握了发展的主动权,在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进程中体现了自身的地位和作用。 2、注重结构调整,提升区域发展能级 把加快经济建设作为黄浦发展的第一要务,完善城区功能定位,推进功能区建设和重点功能性产业升级,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基本形成了以商旅文结合为特征的现代商贸功能,增强了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以旧区改造为突破口,发挥市、区重大项目的辐射与带动作用,优化综合发展环境,形成整体发展势能。 注重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区为抓手,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调

12、动了各方的积极性。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强化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推进“实事工程”与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解决社会保障、环境改造等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逐步改善城区的“二元结构”状况。 注重机制创新,提高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创新政府运作机制,积极调整社会事业布局,注重资源的整体、高效利用,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经济增长、城建开发、城区管理、社会事业以及构筑人才高地等方面逐步形成了新的发展机制。 “十一五”发展的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与发展机遇 “十一五”期间,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国际直接

13、投资重点流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黄浦区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强化城区的辐射功能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将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2007年“入世”过渡期结束后,中国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新阶段,为黄浦区进一步实现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将继续加快,在金融联动、工商联合、旅游联手、人才联用、交通联网等五个方面加强合作平台建设,有利于黄浦区在融入、服务于“长三角”中实现新的跨越。 21世纪头20年,是上海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上海将全

14、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为发展主线,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着力推进“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主动做好“三个服务”,力争实现“两个率先”,继续走在发展前列。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将极大地推动上海城市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十一五”期间,世博园区建设,浦江两岸开发,轨道交通建设,河南路、西藏路拓宽以及交通综合改造等多项重大市政项目的建设,都将为黄浦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区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为功能提升和形态调整创造有利条件。 (二)黄浦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黄浦处于上海的地理中心,是最大的交通枢纽所在地,是上海的行政文化中心与城市核心功能

15、区;处在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功能的三个发展带交汇区域,是上海城市发展规划中明确的中央商务区、中心商业区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浦资源要素较为丰富。有体量较大的发展载体,有门类较全的服务产业,有能级较高的区域企业,有实力较强的人才队伍,有活力较强的各类资源等。 经过“十五”以来的建设和发展,黄浦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中央商务区功能、购物中心功能、文化旅游功能和居住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的效应日益显现,社会事业也呈现出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为黄浦区在“十一五”期间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面临的挑战和需要破解的难题 “十一五”期间,既是黄浦难得

16、的发展机遇期,同时也是新的风险凸现期,将面临一些内外部不利因素的挑战。 国际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趋于强化;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资源、环境和就业的压力加大;上海的发展面临土地、能源、环境、人口等因素的制约,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仍然很重。 黄浦经济发展中也面临一些需要继续着力破解的难题,主要表现在:如何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保持经济总量领先和持续发展的后劲;如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能级,发展新型业态;如何实现机制创新,将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如何整合社会事业资源,进一步提升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如何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如何攻坚克难,加快旧区改造,逐步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