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炼油业务竞争战略.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594187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炼油业务竞争战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炼油业务竞争战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炼油业务竞争战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炼油业务竞争战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炼油业务竞争战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炼油业务竞争战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炼油业务竞争战略.doc(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炼油业务竞争战略中石化2000MBA班许 莹2004年4月目录第一章中国石化炼油业务外部环境分析1第一节世界炼油工业发展状况1第二节 我国炼油工业发展状况6第三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炼油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9第四节 加入WTO后对炼油业务的影响11第二章 中国石化炼油业务现状12第一节 中国石化炼油业务的基础12第二节 中国石化炼油业务存在的问题16第三章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23第一节 国外竞争对手分析23第二节 国内同行间的市场竞争28第四章 中国石化炼油业务竞争战略选择30第一节 SWOT分析30第二节 中国石化炼油业务竞争战略选择39第五章、中国石化炼油业务发展的重大战略

2、措施44第一节 加快结构调整,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44第二节 优化资源,努力降低资源成本47第三节 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优化水平48致 谢52参考资料53由于万维网使用者的数量飞速增长,对于最终用户来说,随着可供使用的主页和网上信息的数量的爆炸性增长,最终用户间的交互性越来越差,传统意义上的交互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即使是在世界杯的决赛期间,一个普通的足球迷也很难立刻从网络上找到聊天的对象。61作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主渠道的炼油业务经过不断的结构调整和发展,拥有了较为雄厚的基础,强化了炼油行业主渠道的主导地位,取得了销售额和利润的大幅度提高。然而,进入新世纪

3、以来,全球乃至我国的经济和政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加入WTO、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我国企业在新世纪所面临的经济形势。随着世界石化工业进入了国际化竞争的新时代,世界各大石油公司纷纷开始以资产重组为特征的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大规模的兼并联合,整体竞争力大大增强。因此,中国石化炼油业务将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国际化竞争。为了迎接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和挑战,中国石化炼油业务面临着新的战略选择。第一章 中国石化炼油业务外部环境分析外部环境分析是制定企业竞争战略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分析,找出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机遇和挑战。对中国石化而言,要在今

4、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必须分析国内外炼油工业的发展状况,重点分析中国石化将要面临的新形势。第一节 世界炼油工业发展状况自1859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首次发现石油以来,世界炼油工业经过143年的发展,至今已趋于成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传统基础工业。一、世界炼油能力及其分布2002年世界炼油工业在经历了几次大的公司合并或兼并重组之后,炼油能力略有增长。截至2002年底,全球炼油能力约为41亿吨 Oil & Gas2002,12左右。其中超过四分之三的炼油能力集中在亚太、欧洲和北美洲地区。中美洲、南美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炼油能力约占四分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炼油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

5、石油产品的消费量,2002年全球炼油能力过剩近15%左右,造成了全球炼油业的激烈竞争。我国所处的亚太地区也已经告别了油品供应短缺时代,逐步走向供需平衡,从1998年开始炼油能力出现过剩,2002年仍过剩能力7%左右。预计未来随着我国、台湾地区以及印度炼油能力的继续增加,炼油能力过剩将更加严重。图1 1990-2002年世界炼油能力与石油产品消费量对比图2 1990-2002年亚太地区炼油能力与石油产品消费量对比二、全球炼油工业毛利一路下滑,亚洲炼厂尤为严重随着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原油价格多变,2000年以来全球炼油工业毛利呈现一路下滑的趋势,亚洲炼厂尤为严重。由于近几年亚洲炼油能力增加较多,20

6、01年亚太地区炼厂平均开工率(原油加工量/原油加工能力)只有80.9%,而同期北美炼厂平均开工率为85.4,西欧炼厂平均为83.3。再加上亚洲从中东进口的原油价格高于欧美,因此亚太炼厂的毛利远低于欧美炼厂,2001年三季度以后已低于2美元/桶。 CERA2002年数据利润空间变小已成为全球炼厂的总趋势。因此,全球各地的炼厂都在从多方面设法优化资源配置及加工,降低原料费用,提高资产利用率,降低操作费用,提高产品收益。主要途径包括:降低原油成本;原油资源优化配置和优化加工;降低原油加工操作费用(降低能耗、提高设备可靠性降低检维修费用、降低人工费、降低其他固定和可变费用);采用先进技术;尽量多的生产

7、高附加值产品;在经济可行的前提下低成本扩张,包括兼并和收购,以拓展市场、降低人工和管理费用等。特别是重视通过优化选择原油、优化配置资源、优化加工来提高效益,因为这是不用花费很多投资而又快捷有效的途径。三、炼油厂向绿色环保型方向发展随着各国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重视,全球炼油工业正面临着环境法规日益严格的严峻挑战,包括清洁燃料的生产和污染排放的控制。如美国国家环保署1995年8月在有害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NESHAP中,对炼厂公布了排放标准MACT;1998年9月,又特别针对炼厂的催化裂化、重整、硫磺回收等装置公布了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MACT II,于2002年5月开始执行。仅美国,在现在和可以预见

8、的未来就将花150-200亿美元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2002年数据。在油品质量提高方面,各国也纷纷制定出台有关汽柴油质量的新标准,严格对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据美国剑桥能源预测2005年全球65的汽油、2007年全球59的柴油硫含量均要求小于50ppm。剑桥能源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降低汽柴油硫含量的进程预测如下图所示。图3 2005年全球主要国家汽柴油硫含量预测资料来源:剑桥能源协会四、注重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协同效应,提高综合效益为提高炼油企业的综合效益,全球炼油企业一方面是加强企业之间的横向整合,以减少投资和生产成本,优化资源,降低人工成本。另一方面是加强炼油行业与化工行业之间的纵向整合。

9、据估计,横向整合可节省费用0.251.30美元/桶 当代石油石化2002年,第8期,炼油化工一体化可最大限度的节省投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带来的协同作用可将企业的资产回报率提高25个百分点。五、先进控制和现代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有了迅速的发展。供应链技术、电子商务以及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建设已经为许多国外大石化公司所采用。在此基础上,炼油过程的生产优化控制,操作人员的培训,工厂的管理乃至全公司的知识和信息管理都呈现出了全新的面貌,为炼油工业减少定员、提高效率、增加效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据估算,先进控制可增加效益 当代石油石化2002年第8期:常压蒸馏为0

10、.04-0.12美元/桶、减压蒸馏为0.03-0.06美元/桶、 催化裂化为0.06-0.30美元/桶、重整为0.06-0.15美元/桶、延迟焦化为0.10-0.25美元/桶、加氢裂化和加氢处理分别为0.10-0.20和0.02-0.04美元/桶。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将成熟、先进和最佳的工作经验整理形成知识信息加以有效利用,以减少事故、延长开工周期,保持稳定的开工率和劳动生产率。在企业和用户间,包括炼厂与催化剂厂之间,建立网络化自动跟踪系统,确保双方获利。第二节 我国炼油工业发展状况伴随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大庆油田的发现,一个新兴的工业在我国诞生。我国炼油工业从无到有,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实力在

11、不断增强,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能源原材料产业。从新世纪的发展看,我国炼油工业既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动力,又有严峻挑战和瓶颈制约。一、国内炼油能力分布及其特点1998年,中国石油和石化工业完成了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和行业内最大的国有资产重组,实现了政企分开。按照上下游、内外贸和产销一体化的原则,分别组建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基本形成了石化工业的集团化经营格局。截至2002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2.89亿吨/年,其中石化集团公司1.43亿吨/年,占全国的49.5%;石油集团公司1.19亿吨/年,占41.3%;地方炼油企业2700万吨

12、/年,占9.2%。从地域上来看,我国近60%的炼油能力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东北地区占29.1%,华东地区占29.8%。中南地区占17.3%,西北地区占13%,而西南地区的炼油工业几乎是空白,仅占0.3%。中国石化所属31家炼油企业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沿江和华南地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所属33家炼油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二、国内石油产品供需结构特点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炼油企业大多集中在原油资源地,造成目前东北和西北地区炼油能力大大超出了本地区的油品消费,有近三分之二的油品需要销往区域外。目前我国石油产品供需结构的特点是东北、西北地区油品供过于求,东南沿海及华南地区

13、供不应求,油品流向呈现出“北油南调、西油东调,逐步递推”的特点。其中,中国石油每年将有1000多万吨的油品从东北地区通过山海关进入华北地区,以及通过大连下海运往东南沿海地区。西北地区的油品则分别通过铁路和成品油管线销往华北和西南地区。华北地区由于受到东北进关和西北东进的影响,油品供过于求,进一步递推到华东及中南地区。而华东地区总体上油品供不应求,主要靠东北下海的油品补充,同时又向中南的广东省递推。中南地区的油品供应严重供不应求,每年需要从华北、华东、东北调入大约1000多万吨的油品,同时中南地区的油品生产企业又向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和广西递推。三、国内炼油工业盈利空间变小国内炼油工业随着原油和

14、成品油价格逐步与国际市场联动,毛利空间逐渐变小;又由于生产管理上的差距,从而造成部分炼油企业的亏损。如2001年中国石油炼油业务亏损22.6亿元 2001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年报。中国石化炼油业务亏损企业也占40 %左右。根据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大多数国内炼油企业的竞争力要弱于亚太总体水平。四、影响我国炼油企业竞争力提高的因素首先,长期计划经济影响下的经营理念,制约炼厂实施现代化经营管理。重生产而轻经营的理念与国外企业差距太大。我国炼油工业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并一直受国家政策保护,面对市场的压力不大。因此比较重视完成下达的产量目标,而对如何优化资源配置和加工,通过优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

15、益研究不够。即使采用国外先进的优化软件模型测算了优化方案,落实时阻力也很大。注重资产扩大,不注意资产的充分利用。超前投入现象未能完全控制,也有由于资源配置不合理使投入的设施不能及时发挥作用,而造成投产后一个时期效益降低。其次,当前体制改革不到位,延缓了一体化进程,增加了资源优化配置的难度。原油采购炼厂加工油品销售没有形成一体化经营。原油采购、炼厂加工、油品销售各为一个利润中心,经营链被隔断,难以形成整体优化。加入WTO给我们提供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机遇,但炼厂缺乏利用国际大市场的条件,很难抓住机遇。油化一体化不能充分实现。每个炼厂仍是一个实际上的利润中心,工资及奖金分配与单厂利润挂钩,各炼厂势必强调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总部管理部门由于各种原因也必须照顾一些炼厂的局部利益,因此,难以实施炼厂间资源优化配置,区域油化一体化难以充分实现。第三,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问题使结构调整难度大、代价高。我国炼厂数量多,规模偏小,布局分散。截止2002年底,我国拥有的炼油厂数目多达120多家。由于能力布局和结构上的问题,再加上体制上的原因,综合优化十分困难,产品结构也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另外我国炼厂不但总体规模小,而且同类装置多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