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 脾胃病辨证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5593485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 脾胃病辨证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 脾胃病辨证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 脾胃病辨证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 脾胃病辨证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 脾胃病辨证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 脾胃病辨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 脾胃病辨证(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 脾胃病辨证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 脾胃病辨证脾位居中焦,与胃相表里。脾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外应于腹。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水谷、水湿,输布精微而藏营,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有后天之本之称。脾又主统血,其气主升,喜燥恶湿。胃居中焦,与脾相表里。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海。胃气以降为顺,喜润恶燥。脾的病变主要以运化、升清功能失职,致使水谷、水湿不运,消化功能减退,水湿潴留,化源不足,以及脾不统血,清阳不升为主要病理改变。因此,临床以腹胀或痛,纳少,便溏,浮肿,困重,内脏下垂,出血等为脾病的常见症状。胃病以受纳、腐熟功能障碍及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主要病理改变。临

2、床以食少,脘胀或痛,呕恶,呃逆,嗳气等为常见症状。 脾病的证候有虚实之分。虚证多因饮食、劳倦、思虑过度所伤,或病后失调所致的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实证多由饮食不节,或外感湿热或寒湿之邪内侵,或失治、误治所致的湿热蕴脾、寒湿困脾;实证多由饮食倍伤,或误食不洁之品,或寒邪、热邪犯胃而成的脾之特性:(1) 六腑之氣皆降,唯脾性上升。(2) 喜燥惡濕。氣下陷之病歸屬脾,濕之證亦常屬於脾。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諸風掉眩,皆屬於肝。病變範圍:(1)運化遲鈍(脾者運化),水和穀,出現1. 吃的東西不消化,吸收不良,水穀不化,化源不足,水詩瀦留。2. 營養不足,出現營血虧損,生血無源。脾氣升,

3、然清陽不升。清陽為何?混濁之物不會升,清的陽氣(指好的物質,有營養的物質)。清陽不升,統血失職,脾主統血。脾的功能還包括小腸的吸收。脾有問題常出現的症狀:(1)腹脹隱痛,肚子脹。脾的功能可能主要指小腸的吸收消化功能。小腸分清別濁。小腸即在肚臍周圍。小腸(脾)功能減退可出現腹脹,隱痛。不欲食而納少 (納少除了與脾有關,也與胃有關)。由於消化吸收不好,胃納減退,或腹瀉便溏(不是新起腹瀉,新起的屬腸的問題)。長期慢性的腹瀉便溏,浮腫,身重,乃因 脾主濕,運化水濕,喜燥惡濕,所以浮腫(嚴格說是濕,不是腫),身重。臟器下垂是清陽不升的表現,慢性出血是脾統血失職的表現。難經?“其病腹脹滿、食不消,體重節痛

4、,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無是者非也。 ” 一方面有濕,一方面氣虛。四肢不收(沒有勁,乏力)。便溏腹瀉雖未提到,應該是脾病典型的症狀之一。李東桓:脾病則怠惰嗜臥,四肢不收,大便溏瀉。病理:(1) 氣虛為本(虛證),濕困為標(實證)。脾為生氣之源,脾虛生濕。病因:可以因飲食,勞倦,思慮傷脾,病後失調。難經?49難:“. 飲食勞倦則傷脾 . ”王旭高:“思慮傷脾之營,勞碌傷脾之氣。”吃得少,但又要幹體力勞動。(已經少見了)證候:(1) 虛證:脾氣虛,脾陽虛,脾氣下陷,脾不統血。(2) 實證: 飲食不節, 外感濕邪。素問,至真論濕屬於脾,脾喜燥惡濕。濕困為標,可以濕偏熱(熱濕),濕偏寒(寒濕

5、)一、脾气虚证 【概念】脾气虚证是指由于脾气不足,运化失职所表现的虚弱证候。亦称脾失健运证。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年老体衰,或大病初愈,调养失慎等所致。本证以食少腹胀、便溏及气虚证为主要辨证依据。 【临床表现】 腹胀纳少,甚则食后胀甚,大便溏薄,或肢体倦怠,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见肥胖、浮肿,舌淡苔白,脉缓弱。脾之運化機能減退,失職,所出現的虛弱證候。表現(六個字):食少、腹脹、便溏。素問?“脾病者,虛則腹痛腸鳴,飧瀉食不化。”現代稱為吸收不良綜合證。營養物質不足,蛋白減少,症狀就是“食少、腹脹、隱痛、便稀” => 貧

6、血等。應該還有氣虛的表現。氣虛八字:氣短、乏力、神疲、脈弱。掌握以上16字,脾氣虛證候大致不遠了。還可出現水濕(或見症:胖、腫、白帶增多),胖人多痰濕。導致原因:飲食、勞倦、思慮(傷脾)。長期嘔吐,腹瀉,年老,體虛,生病沒調養好。不能消化吸收,不能運化水穀,氣血生化無源。脾氣虛是脾虛的本證(基礎證),脾有病時往往都有脾氣虛。脾陽虛脾氣虛之後有了寒冷的表現。脾血虛脾氣虛,營養不足,氣不化血。氣陷脾氣虛之特殊表現。脾不統血氣不攝血。生痰濕氣不能運化水濕,運化遲鈍。辨證依據:食少、腹脹、隱痛、便稀+ 氣短、乏力、神疲、脈弱。二、脾气下陷证 【概念】脾气下陷证是指由于脾气亏虚,升举无力而反下陷所表现的

7、证候。又称中气下陷证。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或久泄久痢,或劳累太过,或妇女孕产过多,产后失于调护等原因损伤脾气所造成。本证以脾气虚证与内脏下垂并见为审证要点。 【临床表现】脘腹重坠作胀,食后益甚,或便意频数,肛门重坠,或久泄不止,甚或脱肛,或子宫下垂,或小便浑浊如米泔,常伴见头晕目眩,食少便溏,气短乏力,倦怠懒言,面白无华,舌淡苔白,脉缓弱。 脾氣虛之特殊表現。病人往往有食少、腹脹、便溏。特殊表現:下垂;氣墜。內臟子宮下垂,陰挺,脫肛,或雖沒有明顯下垂,病人自覺氣往下墜。經常肛門墜脹,要解大便,但多解不出大便,或少量)中醫認為“脾氣主升”,生托,生舉,脾為氣血之化源上面得不到營養物質,清陽不升

8、,頭暈。辨證依據:同“氣陷”,一般身体瘦弱,脘腹重墜,內臟下垂,氣虛,食少,氣短乏力,神疲,脈弱等。三、脾阳虚证 【概念】脾阳虚证是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所表现的虚寒证候。又称脾虚寒证。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本证以气虚证与虚寒之象并见为辨证要点。 【临床表现】纳少腹胀,或腹痛绵绵,喜温喜按,或畏寒肢冷,少气神疲乏力,面白不华或虚浮,或口淡不渴,大便稀溏,或见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见带下量多而清稀色白,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 。脾虛,運化機能減退而出現的虛寒證候。(氣虛的基礎上

9、,出現陽氣不足,溫煦失職)虛:脾氣虛,陽虛,寒冷。(虛寒證 = 陽虛證, 脾陽虛 = 脾虛寒)表現:脾虛八字食少、腹脹、隱痛、便稀氣虛八字氣短、乏力、神疲、脈弱陽虛則寒喜溫、喜按、畏冷、肢涼,面色白,脈沉遲無力 (冷白稀遲蜷)也可出現水濕內停症狀。一般脾氣虛不一定有水停。一旦陽虛,水濕內停就較常見。症狀包括一點浮腫,臉上黃腫,白帶多,舌質淡胖,舌苔滑,有齒印。陽虛不一定有水濕,嚴格說,有水濕應該是脾陽虛濕困證。四證素;脾、氣虛、陽虛、水濕。分析脾陽虛的原因 :(2)生冷過度,外寒損傷脾胃,苦寒傷胃脾。(3)腎陽不足,火不暖土。病機;陽虛以後,運化失權,寒從內生,溫煦失職。水濕泛溢。辨證依據食少

10、、腹脹,便溏(脾虛),畏寒(寒。 【概念】脾不统血证是指由于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而致血溢脉外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称气不摄血证。多由久病气虚,或劳倦过度,损伤脾气,以致气虚统血失权所致。本证以脾气虚证和出血并见为审证要点。 【临床表现】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或食少便溏,并见出血,或便血,或溺血,肌衄,鼻衄,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舌淡,脉细无力等 。脾氣虛弱,氣不攝血,出現慢性出血證。虛寒性之慢性出血證。如小便裡有點血,大便有點血,吐血,衄血,紫斑、瘀斑、婦女月經量多。但這種是慢性的,沒有其他明顯原因。同時有脾氣虛的表現。由於長期出血,往往導致血液的虧虛,面色萎黃,舌淡,脈細

11、無力。此病應為氣血兩虛證。因是由脾氣虛導致,所以強調脾不統血,氣不攝血。辨證(除非法)慢性的,反復的。(特點) 第一次時,如何判定慢性反複? 任何出血都可現面白,舌淡,脈細。 有些病人脾虛證(食少、腹脹、便溏)可能不明顯。所以常用排除法來判定此證。 無明顯外傷(不是外傷出血) 沒有發熱證候。(可能是熱迫血妄行,此為最常見的出血原因)如發熱、口渴、舌紅、苔黃則絕不能診斷為脾不統血。久病氣虛,勞倦傷脾氣,脾不統血導致。有慢性出血;氣虛表現,血虛表現。脾病虚证(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四证)鉴别 别 表相同症 舌苔 脾气虚腹胀纳少食后尤甚便溏肢倦食少懒言面色萎黄或浮肿,或消瘦舌淡苔白脾阳虚腹痛喜暖喜按,肢冷尿少或肢体困重,或浮肿,或带下清稀舌淡胖苔白滑脾气下陷脘腹坠胀,或便意频数,肛门坠重或久痢脱肛,或子宫下垂,或小便混浊如米泔舌淡苔白脾不统血 便血,尿血,肌衄,鼻衄,齿衄,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舌淡苔白细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