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战》培训课件.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592992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DOC 页数:158 大小:7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报战》培训课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8页
《情报战》培训课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8页
《情报战》培训课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8页
《情报战》培训课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8页
《情报战》培训课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情报战》培训课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报战》培训课件.doc(1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情报战实松让 日本出自情报战 1971 前言 第一章日美军事对抗 第二章 情报战竞赛 第三章珍珠港事件前夕的情报战 第四章战时的情报战 后记 附表 前言 实松让 日本 出自情报战 1971 长达四十年之久的日美军事对抗史,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结束而告终了。 这一对抗可以追溯到明治三十七年(一九四年)四月,即日俄开战后两个月,美国陆军参谋总长查菲将军建议制订对日作战计划那个时候。另一方面,日本制定国防方针,日本海军把美国当作假想敌国,则是明治四十年(一九七年)四月的事情。 日美双方几乎就是这样同时作好了应付万一的准备工作。 其后,日美两国努力改进战略,扩充军备,以适应形势的变化以及武器和技术的发展。

2、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正确地判断形势,了解对方,识破其真实意图,换句话说,及时获得必要的正确的情报,自然就成为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了。 日美关系因一九三一年的满洲事变而尤为紧张,太平洋上的风云,从此日益险恶。这就必然导致了那种虚虚实实的、相互刺探对方机密的两国情报战愈演愈烈。 本书从战略与情报机构的角度,回顾日美两国之间约半个世纪(从日俄战争到太平洋战争结束为止)军事对抗的经过;试图通过一些彰明昭著的偶发事件,列述两国情报战的开展状况,以及它对战争,作战乃至外交斗争的影响。论述重点,放在珍珠港事件前夕和太平洋战争上。 兵法有云:“胜兵先胜而后求战”。仅从本书所列举的有限的史实中,我们即可了解“情报战

3、中占优势的”亦即“先胜者”是“怎样赢得胜利的”了。不仅使用武力的“热战”如此,平时的外交斗争也完全如此。历史告诉我们,情报甚至能左右国家的命运 承蒙今井信彦、大井笃、小池兼五郎、鲛岛素直、末国正雄、泷田孙人、富永谦吾,中译佑、中山定义、增井洁、黛冶夫、与仓三四三诸位先生提供宝贵的意见和资料,表示十分感谢。 最后,赴本书付印之际,对多方给予协助的图书出版社山下三郎先生谨致谢忱。 昭和四十六年(一九七一年)十月 实松让 第一章日美军事对抗 实松让 日本 出自情报战 1971 第一节起因 旅顺口和珍珠港 美国的对日作战计划(橙色计划) 日本的国防方针 第二节日美战略的发展 日本的战略 正统派战略 第

4、一次修改(一九一八年) 第二次修改(一九二三年) 第三次修改(一九三六年) 非正统派战略 美国的战略 从橙色计划到彩虹计划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橙色计划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的彩虹计划 法国投降后的战略计划 新彩虹四号 太平洋舰队长期停驻珍珠港 世界战略 猎犬计划 总统关于战略方针的指示 “”美英参谋协定 “”协定和太平洋战略 “胜利计划” 对世界战争的综合基本战略的估计 太平洋战略 第一节起因 旅顺口和珍珠港 揭开太平洋战争序幕的“珍珠港事件”,发生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星期日早晨(东京时间为十二月八日星期一拂晓)。 头一天(星期六)午饭后被批准上岸的美国大平洋舰队的水兵们,于第二天早晨回到

5、舰上。正在吃早饭的时候,我海军战鹰第一波一百八十三架攻击机群,沐浴着朝阳,闪烁着银翼上耀眼的“太阳”机徽,对四季如夏的瓦胡岛珍珠港上的美国舰队进行了袭击,当时美国舰队正沉浸在“桃源美梦”之中。 炸弹如雨从天而降,狭窄的海面上交织着航空鱼雷的青白色的航迹,宛如蔓草的花纹。一贯麻痹大意认为“日本不会奇袭”的美国,被打了个冷不防,陷于一片惊慌失措之中。美国太平详舰队司令部急电全军: “空袭珍珠港,并非演习!” 美军损失惨重。太平洋舰队的主力全部战列舰被彻底击毁。计;击沉四艘,重伤一艘,轻伤三艘。 由于追究这一惨败的责任,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被迫辞职,由尼米兹将军接替司令职。尼米兹在整个太平洋战争

6、期间是“日本海军的不共戴天的最大仇敌”,这位名将不仅在我海军官兵的脑悔里,而且在全体国民的脑海里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珍珠港事件”三十八年前发生的“旅顺口事件”,是一九四一九五年日俄战争的开端。“旅顺口事件”发生在明治三十七年二月八日玛丽娅命名节那天夜里,准确的时间为九日上午零时二十分。 俄国有一个习惯,取名玛丽娅的妇女要在这一天接受祝福,上流社会通常要举行舞台。俄国旅顺舰队司令斯塔鲁克中将夫人的名字也叫玛丽娅,所以陆海军首脑们当时正在司令官邸狂欢跳舞,痛饮伏特加酒。 舰队的一半官兵都上了岸,海上戒备松弛,停泊中的舰船也没有放下防雷网。大口径炮没有准备炮弹,水兵可以穿睡衣睡觉。 过惯了漫漫

7、长夜的俄国人开起舞会来就没完没了。午夜刚过、酒宴方酣,在相隔咫尺的旅顺港外,突然发生了一大异常事件。 担当夜袭先锋的日本舰队第一驱逐舰队司令浅井大佐,在距敌舰约一千米时下令“全军突击”。遭到突然袭击的俄国舰队的几十门大炮,好象遭到无数落雷一样,被击毁了。 日军发动突然袭击! 战列舰“齐札列维奇号”等三艘军舰受仿,斯塔鲁克司令由于疏忽职守被免职,由堪与美国海军马汉将军媲美的世界著名海军将领马卡洛夫接任。然而,马卡洛夫也遭到命运之神的抛弃。两个月后,四月十三日,他所乘坐的旗舰“彼得 帕夫洛夫斯克号”由于触发日本海军敷设的水雷而沉没,他也同时丧生。 这样,珍珠港事件和旅顺口事件在开战之初都是乘敌不备

8、进行突然袭击,在这点上真可谓无独有偶。 珍珠港事件前大约十天,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白宫召开的最高军事会议上,当时的美国总统弗兰克林D罗斯福曾指出:“日本人本来就以不宣而战、搞突然袭击而臭名昭著;美国有可能在下星期一(十二月一日)前后遭到攻击”说这番话时,他心中大概正回味着旅顺口的故事吧。 不过,对停泊在旅顺港外的俄国舰队的突然袭击是极不彻底的,不能与珍珠港事件相比拟。其最大原因之一是,奇袭俄国舰队的兵力只不过几艘驱逐舰,而珍珠港作战则是关系到我国命运的“乾坤一掷的大赌博”。 一九四一年新年过后不久,一月七日,我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在写给首次正式发表对美战争作战设想的海军大臣及川古

9、志郎的信中说,鉴于日俄战争的教训日本驱逐舰队在旅顺港外的不彻底的夜袭开战最初采取的作战计划“要有在第一天决定胜负的决心”。关于作战要领,他叙述如下: “如敌主力大部停泊于珍珠港,则以航空兵机群彻底击破之” 看来,“旅顺口”和“珍珠港”之间好象隐藏着一种“奇特的因缘”。这不只是因为开战伊始的“突然袭击”十分相似。 原来,日美间的军事对抗的历史可以远溯到旅顺口事件之后,一直延续到三十八年后的珍珠港事件。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结束,长达四十一年的对抗才告结束。 美国的对日作战计划(橙色计划) 在以奇袭旅顺口揭开战幕的日俄战争中,我军在陆地和海洋以破竹之势连续发动进攻。到第二年(一九五年)一月一日,即攻陷了

10、世界闻名的坚固堡垒旅顺要塞。俄国“要塞舰队”和要塞一起覆灭了。三月十日,日军在奉天的旷野上击溃俄国陆军。接着,在五月二十七日的日本海海战中,又全歼了远涉一万八千海里重洋征战远东的波罗的海舰队,取得了海战史上空前绝后的胜利。 同年九月,在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调解下,日俄双方在美国东海岸的朴茨茅斯缔结和约,结束了这场战争。 正当我国国民制止了从大陆方面威胁日本安全的俄国而畅饮胜利美酒的时候,美国早巳在暗中制定了一旦与日本进行战争的计刘,企图取代俄国向远东扩张势力。 日俄开战后仅两个月,即一九四年四月,美国陆军参谋总长阿多纳R 查菲将军向陆海军联席会议(由八人组成,其中陆军参谋总部四人,海军

11、将官会议四人)建议制定一系列在非常事态发生时需要陆海军协同的统一行动计划。以此为开端,美国制定了包括对日作战在内的一系列作战计划“彩色计划”。关于制定这些计划的原委,美国陆军公开出版的战史做了如下说明: “这一系列作战计划中的每一计划,都是为应付与计划中包栝的那些国家所发生的特定的非常事态而制定的,这些国家的代号用不同的颜色表示红色为英国,黑色为德国,绿色为墨西哥,橙色为日本。陆海军战地指挥官根据这个战争计划制定了作战计划。在某些情况下,早期的战争计划等于抽象的训练,与实际事变几乎没有关系。然而,在日本问题上,橙色计划却经常重新研究,反复进行修改,以便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 这本公开发行的战史

12、,还叙述了对这个应付日美关系和远东形势的橙色计划的研究,以及珍珠港基地对日本的战略价值和菲律宾宾的防卫问题: “第一次认真研究抵抗日本进攻的各项计划,是在一九七年夏。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得大胜,一九六年由旧金山学童种族歧视问题引起的日美关系的紧张,提醒人们:可能发生战争。大家觉得战争迫在眉睫。保卫美国在远东的权益,特别是保卫美国在一八九八年美西战争中新取得的菲律宾已成为重大问题。” “一九七年六月十八日,陆诲军联席会议在答复罗斯福总统的质询时提出建议说,应尽快把美国舰队派往远东,必须加强驻菲律宾的美国陆海军部队使之达到能保卫苏比克湾(在马尼拉湾外)的海军基地的程度。在这个建议中,联席会议认为,从

13、日本的作战能力来看,美国在太平洋将不得不采取守势,在能够派遣增援部队以前,将不得不继续采取这种态度。一九七年不得已采取的这一设想,是美国太平洋战略的基本方针,甚至是对日战争的总的基础。” 一九七年的危机虽然安然度过,但清楚地显现出美国在太平洋的地位有两个弱点:第一,在太平洋需要有大海军基地;第二,除非做出重大的牺牲,拿出强大的兵力,否则便保不住菲律宾。 关于这两个问题,美国陆军公开发行的战史,有如下记载: “关于海军基地问题。第一,美国在太平洋的大海军基地,应当选在菲律实,还是选在夏威夷?第二,如果选定菲律宾,是在苏比克湾,还是在马尼拉湾?虽然陆军方面强烈主张把大基地设在菲律宾,但结果在一九八

14、年一月,仍决定以珍珠港为基地。这个基地不只是要保卫夏威夷群岛,而且将成为防卫整个太平洋沿岸的一个缓冲地带,是美国海军在太平洋占优势的基础。” “太平洋上的基地虽选定了夏威夷,但保卫距此五千英里的菲律宾的问题,仍未解决。于是,决定在菲律宾建设海军修理设施和乙级海军舰队基地。美国海军本来希望基地设在苏比克湾,但陆军以该地不能防御来自陆上的攻击为理由,认定马拉湾的卡维特为宜,而把防御集中于马尼拉湾及其周围地区。这个计划使马尼拉湾口的科里吉多岛要塞化,借以掩护海军基地及马尼拉市。” “然而,只靠马尼拉湾的防御和科里古多岛的要塞化,还不能保障菲律宾的防御。绝对必要的条件是要有一支强大的舰队驻在菲律宾基地,因为一旦失去制海权,敌人的地面部队就会大举进攻,仅依靠从珍珠港西进的舰队,则不知能支撑多久” 不过,自从美国通过美西战争占有菲律宾以来,直到大正时代中期的二十年间,日本方面并没有攻占菲律宾的企图。可是,美国却认为日本怀有这种企图,因而推广其太平洋战略。归根到底,是美国把日本看作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