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产业竞争力报告分析.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592578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手机产业竞争力报告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手机产业竞争力报告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手机产业竞争力报告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手机产业竞争力报告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手机产业竞争力报告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手机产业竞争力报告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手机产业竞争力报告分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手机产业竞争能力分析报告到2002年,我国手机生产厂商已经发展到37家,已形成年产手机1.5亿部的生产能力。初步形成了以北京、天津等9家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北方基地,以广东地区9家企业为主体的南方基地和以长江三角洲地区6家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华东基地。根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相关数据,国产品牌手机在2002年取得了群体性突破,除去出口的市场占有率已近40%。究其原因,除了国内手机厂商的本土优势外,恰当的把握了国内消费者追逐的流行趋势应该说功不可末。本次彻底调查选用的该竞争力报告从手机产品策略、品牌营销及渠道建设等几个方面详述了国内手机产业的竞争态势。(彻底调查曹增辉)全文如下:作者:汤刚/世界电信市

2、场竞争格局1.中国手机产业结构与生产规模(1)中国手机产业的结构在巨大市场需求的牵引下,在移动通信专项的推动下,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已经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领域。仅就信息产业部组织调研的35家企业来看,总投资额达50.5亿元,其中87%为企业自筹、银行贷款和地方政府配套资金。近几年外商对移动通信整机及配套的基础产品的投资达到170多亿美元。摩托罗拉、诺基亚进一步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计划;爱立信、西门子、飞利浦纷纷关掉本国的工厂,转移到中国。与此同时,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阿尔卡特等跨国公司纷纷在我国投资设立面向全球、高水平的移动通信技术开发中心,不断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在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我国已

3、经成为移动通信产品的生产加工研发基地。移动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国内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引导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带动了企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为加快国内企业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国家加强了对国内通信市场的监管,国务院5号文件规定任何厂商在中国境内生产手机须经信息产业部发放许可证方可生产手机。国内手机市场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保护下,我国手机生产企业从1997年的5家发展到2002年的37家,已形成年产手机1.5亿部的生产能力。我国手机生产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北京、天津等9家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北方基地,以广东地区9家企业为主体的南方基地和以长江三角洲地区6家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华东基地。北方、南方和华东三大手机

4、生产基地的年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44.9 %、22.6 %和23.4 %,生产总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1%。目前已取得信息产业部GSM手机生产许可证的国产手机企业有12家,这12家企业是:中科健、康佳、中兴通讯、南方高科、厦华电子、东方通信、波导、海尔、TCL、首信、南京熊猫、厦新;生产CDMA手机的企业有19家,除了摩托罗拉外,其余18家都是国产手机生产企业。它们是波导、中科健、中兴、首信、TCL、海尔、东信、康佳、南方高科、中电通信、大唐、振华科技、浪潮、海信、大显集团、普天通信、天津电话设备厂、厦华。(2)中国手机产业的生产规模表1显示出2002年中国手机企业生产、销售和出口情况。2.国外

5、厂商主导手机市场发展潮流未来的市场必然是创新者领导的市场。国外厂商将领先品牌的核心优势、出色的运作和不断创新的产品转化为强劲的赢利。国外厂商应对行业增长态势的变化的综合实力能力强。其新产品系列将带来增长的潜力,尤其在游戏、图像和企业市场方面,国外厂商能够充分发挥他们在技术研发、品牌形象、技术实力、产品定位和生产规模方面的优势从而确定了其主导地位。国外厂商通过不断推出具有MMS、Java和浏览器功能的彩屏手机等新款手机,继续凭借技术创新的优势加强行业领导者的地位。国外厂商一直采取高中低档系列产品的全面覆盖策略,以低价位手机争夺市场份额;用中高档及高档手机的高利润来平衡低价位手机的利润空间。跨国公

6、司在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国内手机产业市场竞争加剧。2000年以来,国际手机市场需求不旺,大批OEM企业以为跨国公司代为加工、产品全部出口的名义欲在我国境内设立手机装配厂,实则欲借中国国内市场消化其巨大的富余产能。这些企业计划在华新建的手机产能达4000万5000万部,如果这些企业的产能都转移到中国,考虑到现有37家手机厂的正常扩产,2003年国内手机产能将超过1.8亿部,是国内市场规模的3倍多,供求严重失衡。面对世界经济下滑、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出口压力增大的不利局面,很多生产手机的跨国公司为规避市场风险、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加快将其手机生产向中国等低成本地区转移的步伐。3.国产品牌手机厂

7、商实现群体突破信息产业部统计数据(见表1)显示,国产品牌手机在2002年取得了群体性突破,除去出口的市场占有率已近40%。2002年全年国内手机(含GSM和CDMA)产销两旺。国产手机在迅速崛起后,保持了平稳的增长态势。自从2002年2月份,TCL开始和波导共同挺进手机产销前十名之后,国产手机这种强劲的发展势头得到了进一步的稳定和扩大。按中国手机产销量的品牌占有率来看(见图1),波导和TCL仅次于三大国际巨头诺基亚、摩托罗拉和西门子。国产手机在迅速崛起后,保持了平稳的增长态势。自从2002年2月份,TCL开始和波导共同挺进手机产销前十名之后,国产手机这种强劲的发展势头得到了进一步的稳定和扩大。

8、按中国手机产销量的品牌占有率来看(见图1),波导和TCL仅次于三大国际巨头诺基亚、摩托罗拉和西门子。图1:2002年GSM手机产销量品牌占有率前5名2002年,无论是在产量还是销量方面,国产手机所占份额不断提高。2001年底,国产手机产量所占份额为12%,截至2002年12月,该比例已上升至22.77%;销量所占份额由11.9%上升至21.66%。见图2、图3。图2:2002年国产手机产量所占份额图3:2002年国产手机销量所占份额国产手机取得如此好的销售业绩原因之一是国产手机企业具有本土优势,善于把握中国手机的流行趋势,能够快速准确地迎合中国市场流行的感觉。目前,国内厂商推出新款手机的速度已

9、经明显快于洋品牌。同样,在性能价格比上,国产手机也毫不逊色。因此,国产手机种类和外形的多样化、越来越过硬的质量和相对低廉的价格大大地吸引了消费者,促进了国产手机的热销。国产手机产销所占份额增长的另一原因是个别国产手机企业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整个国产手机的增长。从2002年的情况来看,有3家国产手机生产企业的产销量同比增长率相当高,都在300%以上。其中,TCL的产量同比增长率达到353.2%,销量同比增长率达到375.6%;厦新电子公司手机的产销量同比增长分别达到了772.7%和889.3%;中电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手机产销量为765.6%和954.9%。同时,国产手机企业的手机生产规模也在不断

10、扩大,2002年手机产量达100万部的国产手机企业已达8家,分别是波导、TCL、厦新、中国科健、康佳、海尔、普天东方和南方高科。技术研发情况对于在核心技术上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手机厂商而言,都必然需要经历从整机进口、半散件进口(SKD)、全散件进口(CKD)过渡到自主研发这几个阶段。一些国产品牌手机生产企业无法回避在整机进口和散件进口阶段中所面临的产品高度同质化的尴尬,同时受到品牌力薄弱的限制,产品设计成为严重限制国产手机快速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主要国产品牌手机生产企业已开始加强在手机研发,投入了一定的人力、财力,力图改变受制于国外厂商的命运,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加强研发

11、已成为我国手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的主要战略选择。TCL、波导、首信等企业为打破技术壁垒,已经开始或计划从事一些手机主板及功能软件等方面的开发工作。中兴通讯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以上投入研发,TCL在研发上的年投入将超过3亿元,海尔正着手在欧洲和美国以及我国香港地区设立研发分支,波导已在南京专门设立研究所,正力争在CDMA手机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与此同时,国产品牌手机生产企业为加快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也加强了与国外技术提供商的合作。总体看来,国产品牌手机生产企业在技术研发领域已经初步掌握手机结构和外观设计、应用层软件开发、射频模块的设计技术和大批量生产技术,在核心芯片和底层协议的开发方面

12、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国产品牌手机生产企业已完成射频电路、基带电路、内置MP3、PDA及数码相机的研制生产。国内部分配套元器件企业也实现突破。SIM卡、砷化镓开关电路、片式元器件、液晶显示屏、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片式阻容元件、片式电感、多层印制板等关键配套元器件和部分测量仪器均具有了自主知识产权,部分已通过了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等国际著名企业的认证,开始批量供货。 国内手机市场竞争态势1.产品策略的变革国内手机厂商在产品策略方面虽然与国外知名品牌存在差距,但与二线的国外厂商相比较已显现出优势。产品策略包括了产品设计、做工、产品线的覆盖、质量控制、价格定位、对产品推出时机的把握等方面

13、。由于手机产业链分段专业化的形成,国外跨国公司在设计方面的许多传统优势,已逐渐被灵活高效的中小公司替代。因此,即便是国外跨国公司基于自身能力的手机解决方案开发也日益减少,引入机型成为其快速应对市场之急的有效对策。目前在产品的外观设计方面,国产手机已有了长足进步,适应了市场需求并逐渐被用户所接受。业内对手机的主流风格已经由原来欧洲流行的“直板型”进化为定位中、高价位的日韩风格“折叠型”的结论已经非常一致。在中国本土市场,将日益流行彩色双屏、40和弦、彩信MMS、多媒体MP3等,体现手机发展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潮流功能应用。手机的应用将和外观一样更加趋于风格化,新潮流将不断出现。中国手机市场的竞争将

14、主要围绕手机的四大卖点展开:在功能趋于雷同的前提下,外观推动新机型的变化,成了国产手机发力的主方向;彩屏、新通道GPRS、cdma 1x;未来的平台Java、MMS、蓝牙;图像功能摄像头、图片无线传输等。但现阶段,在国产手机企业技术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只有新机型有提高价格的可能性才可保持高利润,外形设计无疑是凌驾于四大卖点之上的首要任务。2.手机市场竞争趋向大众消费领域随着我国手机普及率的逐年上升,今后推动手机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于大众消费阶层的普通消费者。大众消费品的显著特征为消费需求呈多元化、低价位。购机信息主要来源于媒体广告、零售商店堂广告和销售人员的推介宣传。信息产业部最近发布的手机消费

15、趋势调查显示,60%的消费者对价位在1 000元2 000元的手机最感兴趣,能接受3 000元以上的不到6%。其中,绝大部分消费者在青睐低价位手机的基础上更追求手机的新款式。可见,我国的手机市场正呈现出低价新款的新消费趋势:通信消费超前是我国低价位手机需求增加的主要原因。消费者的需求正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也是手机新趋势的原因之一。手机消费者中年轻人比重较大。消费群体集中在2045岁年龄层。我国手机消费已进入部分更新阶段。这个群体是低价新款手机消费的主力军,在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更换手机可能因为原有手机款式太旧或者功能太少。高校学生是一个成长中的市场,他们喜爱新款、有个性、价格适中的手机。农村手机市场的作用力正在逐渐显现。农民的支付能力有限,决定了农村是低端市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相应的手机市场消费结构呈金字塔形,低端用户占据主流,这将加大低价位手机市场的竞争强度。3.规模化战略奠定竞争优势通过规模经营,扩大市场,降低经营成本,增加技术投入,使企业的竞争力得以提高。在专业化领域中做大、做强、做透一定要靠规模化的支撑。技术投资要建立在规模的基础上形成比较优势。为什么国外企业可以动辄投资几十亿进行手机技术开发?而为什么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