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和鲁冠球.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591986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DOC 页数:148 大小:3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向和鲁冠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8页
万向和鲁冠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8页
万向和鲁冠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8页
万向和鲁冠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8页
万向和鲁冠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万向和鲁冠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向和鲁冠球.doc(1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由于万维网使用者的数量飞速增长,对于最终用户来说,随着可供使用的主页和网上信息的数量的爆炸性增长,最终用户间的交互性越来越差,传统意义上的交互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即使是在世界杯的决赛期间,一个普通的足球迷也很难立刻从网络上找到聊天的对象。本书通过作者三进三出万向集团的工作经历,以生动鲜活的笔法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而神秘的万向和鲁冠球。作为一位较早进入民营企业发展的职业经理人,作者身处“大老板”鲁冠球和“小老板”鲁伟鼎之间,遭遇了与他们艰难磨合的酸甜苦辣。作者对万向的精细化管理,人才的忠诚观、战略制定模式、组织结构演变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深层次的探讨。. 本书通过作者三

2、进三出万向集团的工作经历,以生动鲜活的笔法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而神秘的万向和鲁冠球。作为一位较早进入民营企业发展的职业经理人,作者身处“大老板”鲁冠球和“小老板”鲁伟鼎之间,遭遇了与他们艰难磨合的酸甜苦辣。作者对万向的精细化管理,人才的忠诚观、战略制定模式、组织结构演变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深层次的探讨。.第一部分我不得不写这本书了,由于离开了万向,已经没有机会对它进谏了,也由于某些敏感的原因,我也不可能以咨询顾问的身份为万向进言,所以,只好通过这本书表达我的想法了。我不愿看到一棵原本能长成参天大树的树苗变成不大不小的老树,不愿看到万向在挺进全球500强的道路上折戟而归。 第一部分序(1)本

3、书既可以作为一本小说,又可以作为一本财经管理类的专著。但读者若是纯粹把本书作为小说来读,由于完全是不加剪辑的真人真事,那就不如纯粹的小说那样令人入迷了。如你它他作为一本财经管理专著来看,那你就会觉得比一般的管理类书籍要有趣而引人入胜,而且你会因为里面的高密度信息量、不可多得的一流公司的经验和教训而受益匪浅。 本书的初稿曾征求过万向和鲁冠球的意见,万向不是太满意。这也难怪,因为第一稿确实言辞太尖锐,有些意气用事,又有几个人能承受呢?因此我对初稿进行了一些平滑性处理,以求更能使人接受。本书的初稿在征求几位著名的民营企业家的意见时,也曾招来愤怒的责骂声:“这本书太过分了,为什么你光站在经理人的一面,

4、不为民营企业主想一想呢?”“我们千辛万苦把企业拉扯到这么大,我对你们还不了解的情况下,凭什么就把企业的权力交到你们手里?”“在我这里,你只要离开过一次,就会被认为不忠,你再也别想回来了,你居然能够在万向三进三出,说明你有过人之处,但更说明鲁冠球的胸怀大嘛,你怎么不感恩呢?”我不想申辩,我觉得我与万向和鲁冠球之间并不是这种问题,事实上,正因为得到鲁冠球的充分肯定,我才能获得当时作为万向外来者最高的职位。这种责骂声正好反映了本书所要表达的主题:中国的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如何超越自己?如何锤炼自己的人格魅力?如何以良好的心态与职业经理人充分磨合,从而把自己的企业做强做大,最终实现对市场和利润的追求

5、? 我不想说感恩、关爱之类的话,这些话有点让人难以启口。但是我很想说的是,书中所有说的,包括批评的话,都是善意的。对于鲁冠球,不说崇拜,至少我是非常钦佩的。之所以不完全歌功颂德,是因为我太希望万向早日进入世界500强,太希望中国企业能在世界大企业的行列里拥有我们应有的席位了!正因为我自认为本书是善意的,是满怀拳拳之心的谏言,因此我还是决定把这本书奉献给广大读者! 本书是写给企业家的,如果是写职业经理人怎么去理解老板,怎么去与老板磨合,怎么去揣摩老板的心思,照顾他们的情绪,那可能是另外一本书了,如果有必要,我以后也许会去写一本。但是我觉得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现今的当务之急不是职业经理人如何去理解揣

6、摩老板的问题,如果这样的话,那可能是关于求职或升职技巧之类的书。 正因为“太监”为“皇帝”急,所以我甘愿冒被众多企业家唾骂的危险。但我想,100个看了此书的企业家里,只要有5个不骂我,我就感到欣慰了,毕竟真正有伟岸人格的企业家有几个呢?能成就全球500强的伟大事业的企业家又能有几个呢? 经过多年的企业实践和研究,我始终在思索,中国的企业如何做才能做强做大?最后我得出一个简单的浅显结论是企业家的人格问题,即“有多大人格,办多大企业”。 在许多邀请我作演讲的场合,常常会碰到一些啼笑皆非的问题,诸如:“我们去年招了10个大学生,结果只剩下一个,而且剩下的一个又不是我们想留的,这些大学生都是怎么回事?

7、”“我的亲人在企业里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我想让他们走,他们又不肯走,我该怎么办?”每当遇上这样的问题,我虽然表面上试图给他们一个满意的回答,但心里却在想,我们不能奢望每个老板都成为优秀的企业家,不能奢望每个企业都成为卓越的企业,让提这样问题的企业或企业家自生自灭也罢。我这样说一点也不想贬低这样的老板或企业,事实上,企业也跟自然界一样,有生有灭是自然现象。哪怕是短命的企业,在它存在的岁月里也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诸如为社会提供了产品和就业,交了税费,老板个人也赚了钱,提供了消费等,多多少少为社会贡献了一些GDP。我们理应向他们投之以赞许的目光。 但作者对大公司具有一种痴迷的情结,我把更加崇敬

8、的目光投向那些目光远大的优秀企业家,投向看了此书会客观评价坦然处之的企业家。我们非常希望能多遇见一些诸如“在我企业里如何构建竞争性的战略”、“如何构建适应新发展时期的组织结构”、“如何理顺我们的集团母子公司管理”、“如何培育我们的核心能力”等更具挑战性或更具层次的问题。 在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作科研人员时,我没想过要写一本书。 有了数年的企业经历后,我觉得非写不可。 1998年底,我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把自己5年企业经历的一些感受写成一本书叫大公司之梦。这是一本关于企业如何营造核心能力进而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的书,我急于在这本书里表达自己的一些观念,现在看来这本书显得有些急躁和莽撞。 本人原先在浙江省

9、社会科学院从事经济研究。6年的研究生涯觉得很无奈,总有一种“拔剑回顾心茫然”的悲鸣。那时,每周两次的坐班,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得最多的是知识分子如何如何待遇低,我们应该如何如何去创收和脱贫。想得最多的是为企业作咨询和策划。 1993年初本人参与了“八五”国家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全国百家大型企业调查之万向集团卷的撰写工作,有幸结识了现在的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先生,于是后来有了为万向服务数年以及为其他几家著名企业服务的经历。那时作为一个高级经济研究人员进入民营企业打工还是比较罕见的事。身临其境才知道搞好企业并不是那么容易,学者口中的“一定要重视人才”、“一定要重视科技”、“一定要加强管理”等理念与企业

10、家心目中同样的词汇其内涵可能大不相同,也使我意识到当初在研究机构时要为企业咨询的慷慨激昂是多么幼稚。 在各式企业里5年的“打工”经历,虽有伤筋动骨、心力交瘁的感觉,但仍觉得很精彩,使我不禁时常想发出好男儿当“志在四方、投笔从商”的呼吁。 在民营企业“打工”期间,当我沉迷于鲁冠球、张宏伟、刘永好、徐冠巨等民企风云人物迅速崛起的奥秘同时,更惊叹于通用汽车、IBM、可口可乐等世界超级大公司雷霆万钧的增长之势和长盛不衰的生存之谜。沉迷和惊叹之余,又悲叹起自1997年初以来众多民企明星纷纷殒落的惨烈和悲壮,对于众多媒体关于中国优秀民企短命的诊断和剖析总有意犹未尽之感。 中国著名民营企业昙花一现的现状肯定

11、不是我们所愿看到的;一些苟延残喘消耗大于产出的企业总让我们恨其不成器;在一个利基市场里活得很好但长不大的企业当然也不错,但一个为众人所景仰的伟大公司一定是更显风光,为所有追求市场权利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所梦想的。 为此,我把6年的企业打工经历和2年的企业咨询经历所形成的一些真切感受融入了第二本书七层修炼卓越大公司成长基因。七层修炼是大公司之梦的修剪、充实和提高。我把大公司的成长和企业的长盛不衰机理归结为核心能力的培育和核心能力的发挥,这里包含了本人6年企业生涯的感受,包括万向和传化等优秀民企的成长奥秘,也包含了对中国企业存在的问题的杜鹃啼血,还描述了本人所认识到的世界大公司的成长规律和增长元素

12、。然后,用“核心能力”这一条线把这些因素串起来。我把这些元素比成珠,很多优秀企业其实都已或正在实践这些规律,拥有许多这种元素。但影响我们一些优秀企业进一步成长的瓶颈是他们没把这些元素提升到核心能力的高度来修炼,而是随手抓了一把珠,缺乏一条金线把这些珠串起来。七层修炼和大公司之梦尽可能多地挖掘这些珠,并把他们串起来,以帮助我们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企业管理者和相关研究人员系统思考。 做强做大做久吸取了七层修炼和大公司之梦的精髓,并以“七层修炼”模型和四大定理、32种基因作为分析工具,结合本人在万向前后6年以及三进三出的经历,深层次地破译了万向集团长盛不衰和鲁冠球作为民营企业家常青树的奥秘,同时客

13、观地剖析了制约万向进一步成为世界卓越大公司的瓶颈因素。正像书中提出的主题那样:像万向这样的耐力型优秀企业如何获得更多的爆发力?像复星、斯威特那样的爆发力型企业如何获得更多的耐力?解决了这两大问题,那么世界卓越大公司的星空中必将有一大批中国卓越企业之星在闪耀。 剖析万向的成功基因是本书的要义,揭示万向的制约瓶颈也是本书的责任。我不想本书成为一本歌功颂德的献媚之作,相反,我不仅要由衷地赞许和充分挖掘万向的成功基因,也要让它成为一本表达善意和忠诚的谏书。 做强做大做久将告诉中国企业如何圆卓越大公司之梦,同时也把它献给追求长盛不衰永续经营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一切感兴趣于大公司形成机理

14、的人士。 但愿本书能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一点帮助。 夏伯尧 2004年12月 第一部分进入后青春期的万向我很早就想写这本书了,由于得不到万向的许可,只得暂时作罢。 我太想写这本书了,因为再没有一个擅长写书的人比我更了解万向了,包括它好的和不好的。 我不得不写这本书了,由于离开了万向,已经没有机会对它进谏了,也由于某些敏感的原因,我也不可能以咨询顾问的身份为万向进言,所以,只好通过这本书表达我的想法了。我不愿看到一棵原本能长成参天大树的树苗变成不大不小的老树,不愿看到万向在挺进全球500强的道路上折戟而归。 本书试图通过对万向长盛不衰的成功基因以及阻碍万向走向卓越的瓶颈的破译,揭示中国民营企业做

15、强做大的一些规律以及制约中国企业成长的因素。 我们要问: 为什么鲁冠球能成为常青树而步鑫生不行? 什么时候世界级大公司的星空中能有更多中国企业在闪耀? 万向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如果 这也是对所有中国优秀企业的进言,是对中国企业“爱恨交加”的杜鹃啼血。 长盛的万向、常青的鲁冠球中国民营企业的兴起是一个伟大的事件! 万向集团的长盛和鲁冠球的常青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一个重要事件! 万向!鲁冠球!太有名了! 我相信,凡是对企业感兴趣的人不会不知道万向。这么多年来,我所接触的人,无论是商界、政界、学界、文艺界,甚至学生,只要我说到万向集团或鲁冠球,几乎不需要我解释什么,都知道是杭州萧山原来做万向节的那个乡镇企业和那个民营企业家。 鲁冠球自改革开放之初就很有名了,但跟他差不多同时代的著名商界风云人物,包括步鑫生、禹作敏、马胜利、年广久等,都像过眼烟云,已经烟消云散了,惟独鲁冠球仍然有名,而且现在可能更有名,势头更盛。因为万向的长盛不衰,鲁冠球被媒体和业界称为“企业家的常青树”。在近几年各种权威机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