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知识经济的企业管理变革_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587182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适应知识经济的企业管理变革_1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适应知识经济的企业管理变革_1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适应知识经济的企业管理变革_1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适应知识经济的企业管理变革_1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适应知识经济的企业管理变革_1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适应知识经济的企业管理变革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应知识经济的企业管理变革_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适应知识经济的企业管理变革一、现代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管理面临的挑战 1.来自技术的挑战 技术的迅猛变化,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技术的重要性使管理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诸如,(1)在哲学层次,如何真正理解技术?如何从根本上消除人的价值和技术需要之间存在的思想障碍?一种答案是,技术不是对自然的开发,而是把自然和人的精神融合成超越二者的一种新的创造。(2)在技术自身方面,如何预测和把握技术的发展方向?如何辨识技术可能带来的正负效应?(3)在具体管理上,如何有效利用技术服务于目的?如何在有效的控制下促进技术的进步?如何对技术变革与创新进行管理?(4)在组织方面,如何把技术和管理通过制度、结

2、构等协调一致?等等。 2.来自组织的挑战 从人事方面,现代组织正经历着结构上的三个变化:第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第二,人员中知识工人、专家比例的变化;第三,更多的女性带着她们自己的需要通过劳动力市场来到组织中。同时组织的信息化已成为大型组织发展的方向。所谓组织的信息化,就是以信息为基础重构组织,它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信息和知识成为组织的战略性资源和真正的财富;(2)组织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关系到组织的生命力;(3)各种数据与信息的处理需要专业的知识,组织中各种专业人才的比例将上升并占有相当高的地位,管理层次将减少;(4) 组织的结构趋于网络化,信息交流的效率直接影响并决定组织的效率;(5)

3、组织逐步变为过程型组织,以事务为中心,机械刚性的组织结构将被刚柔相济的有机结构所代替。以上这些变化无疑给管理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如何提高脑力劳动者的生产率?如何设计信息化组织的结构?如何在多元化、信息化的基础上构筑组织的文化?如何开创和管理全球性企业?如何由信息处理型组织上升为信息创造型组织?等等。 3.来自经济的挑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当前管理需要解决经济发展变化带来的如下问题:如何在宏观、中观、微观上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以保证经济充满活力地运转?如何把满足市场和顾客需要与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协调统一起来?如何在激烈的竞争和多变动荡的市场中,平衡组织的短期目

4、标和中长期目标?如何建立良好的内部机制,以提高组织的活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如何协调组织或个人的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如何创和管理全球性企业?等等。 (二)管理的新课题 20世纪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阿诺尔德汤因比(ArnoldJToynbee,1889-1975)在其代表作历史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挑战与应战说”。汤因比认为,文明的诞生可概括为一个公式:互相交替的挑战与应战。文明的生长过程是一连串的挑战和应战。管理发展的历史印证了这一学说。管理面临的挑战无疑将使管理在应战中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创新。 1.管理的中心从物转向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成为最重要的管理课题随着现代科技革命

5、的开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人的因素:价值观、创造性、个性、才能,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越来越显现出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从而使管理对人的因素的重视与研究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以人为本的思想被广泛地承认、应用和强化。以人为本、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财富的思想具体反映在以下管理趋势中:(1)组织乃至社会的投资向人力资本倾斜。经理人已普遍认识到: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人力投资是最合算的投资。(2)尊重人的价值和能力,管理方式从刚到柔。以柔为核心的现代管理强调用柔的方法,通过激励,关心人,尊重人的价值和能力,以感情联络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乃至达到“未见其人,先有其心;未至其地,先有其民”的效果。(3)

6、建构优秀的企业文化。美国经营学者杜马斯J比塔斯认为企业的风格应具有文化的特点,而成功的企业都十分重视企业风格、文化这种看不见的经营资源。重视企业文化首先是由于把人当作社会人,从人际关系,从人的内心世界,相信人、尊重人的价值和能力的结果。(4)强调社会效益,顾客就是上帝。未来的企业或其他组织的社会联系与社会职能不断加强,其信誉成为立足的根基。只有以顾客为上帝,让顾客从组织的服务中尽可能受益,组织利益与社会效益才会统一起来,融为一体。事实上,从长远的角度,作为社会单元的组织,其发展与社会效益及其发展是完全一致的。(5)组织内人力资源的开发成为一项永久性的、基本的工作。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实到组织管理工

7、作具体之处,便是设置专门的部门、人员,根据人的心理规律和需求,进行深入细致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创造有利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生产力。 2.管理民主化 现代组织管理民主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一方面是由于现代经济生活极为复杂,变化迅速,管理部门要及时处理大量信息,这已超出个人集权的家长式管理方式可以适应的范围。另一方面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使劳动力素质日益提高人们的自主能力和自我实现意识越来越强烈的缘故。 管理的民主化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方几面: (1)从个人集权的家长式管理到专家集团的集体决策。现代组织,尤其是企业的复杂性要求由在知识、年龄、才干、性格等方面各有特点的经营管理专

8、家组成集团来领导企业。 (2)在企业组织中,工人参与制广泛出现。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已使智力密集型劳动在生产力发展中成为主导因素,而劳动者的素质已提高到自我意识成熟的阶段,因此,工人参与管理已成为不可抗拒的趋势。 (3)权力结构逐渐转换,由正金字塔变为倒金字塔。这一转变意味着,把组织的权力部分地从领导者手中分散到组织成员手中,使他们可以直接处理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经营管理特征 企业的经营管理明显带着时代的烙印,决定于当时的经济技术水平和人们的管理观念。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全改变了企业的经营过程,使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经营特征与工业经济经营管理特征呈现以下六个方面的不同,在本节,我们

9、将分析这六个方面的不同,使读者对新的经营过程有所了解。 (一)大规模生产与规模个性化生产 市场需求从本质上讲是一个个性化需求的集成。由于人的消费观念和基本条件的基本差异,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需求,犹如一个人的指纹一样。在工业化时代,由于技术的原因,产品的供应往往做不到这一点。或者说消费者还不能真正这样去选择,因为这种产品的价格肯定不是大多数消费者所能接受的。消费者从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出发,只选择用大批量生产的方式所提供的基本满意而不是绝对满意的产品,即市场均质性的假设。这是规模经济这一信念在工业化时代得以流行的根本原因。 但规模经济概念现在受到动摇:(1)要使规模经济成立,劳动力的成本必须保证

10、相对低于产品的价值,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生产率的上升已使这一点很难成立;(2)市场均质性的限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多样化的倾向在不断增加,使市场均质前提不成立;(3)制造技术的发展使柔性生产的产品优于规模生产的产品。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生产技术,尤其是工业机器人、敏捷生产、柔性加工、计算机集成加工系统等先进制造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已使规模个性化生产成为可能。即:一个企业可在一定时间生产许多按照个人愿望而设计生产(个性化)的产品。而网络技术则使成千上万个不同需求的信息以成本低、速度迅速的特点输送到产品制造者手中成为可能。这种生产将相对提高产品的制造成本,但却降低了产品的销售成本

11、,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消费者的效用。这种生产也可以说是一种按需生产,产品是技术知识和消费者需求知识的较好结合。在一些发达的工业化国家里,这种规模化个性生产模式正在形成。vitrauss是美国一家著名的牛仔服装生产厂商。由于人的身材千姿百态和个人审美的差异使服装成为个性化程度较高的一种产品。现Levi Strauss采用顾客定衣技术,与工业经济经营管理特征呈现以下六个方面的不同,在本节,我们将分析这六个方面的不同,使读者对新的经营过程有所了解。 (一)大规模生产与规模个性化生产 市场需求从本质上讲是一个个性化需求的集成。由于人的消费观念和基本条件的基本差异,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需求,犹如一个人的指

12、纹一样。在工业化时代,由于技术的原因,产品的供应往往做不到这一点。或者说消费者还不能真正这样去选择,因为这种产品的价格肯定不是大多数消费者所能接受的。消费者从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出发,只选择用大批量生产的方式所提供的基本满意而不是绝对满意的产品,即市场均质性的假设。这是规模经济这一信念在工业化时代得以流行的根本原因。 但规模经济概念现在受到动摇:(1)要使规模经济成立,劳动力的成本必须保证相对低于产品的价值,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生产率的上升已使这一点很难成立;(2)市场均质性的限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多样化的倾向在不断增加,使市场均质前提不成立;(3)制造技术的发展使柔性生产的产品优

13、于规模生产的产品。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生产技术,尤其是工业机器人、敏捷生产、柔性加工、计算机集成加工系统等先进制造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已使规模个性化生产成为可能。即:一个企业可在一定时间生产许多按照个人愿望而设计生产(个性化)的产品。而网络技术则使成千上万个不同需求的信息以成本低、速度迅速的特点输送到产品制造者手中成为可能。这种生产将相对提高产品的制造成本,但却降低了产品的销售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消费者的效用。这种生产也可以说是一种按需生产,产品是技术知识和消费者需求知识的较好结合。在一些发达的工业化国家里,这种规模化个性生产模式正在形成。vitrauss是美国一家著名的牛仔服装生产厂商

14、。由于人的身材千姿百态和个人审美的差异使服装成为个性化程度较高的一种产品。现Levi Strauss采用顾客定衣技术,顾客只需在公司Internet网页上输入自己需求的尺寸、颜色、面料的信息,该公司可在3个星期内送货上门,由此既没有库存,又没有销售成本,Dell也采取了这种计算机网络直销服务。日本国立实业自行车公司开发出一个制造程序,可在三天内按照用户订单要求生产出自行车。 通用汽车公司别克牌汽车制造厂提供一种服务系统,让客户在汽车销售商的陈列厅的计算机终端前自己设计所喜欢的汽车结构,客户可供大量可从选择的方案中就车身、车轴上托住车身的悬架、发动机、轮胎、颜色、车内结构等作出具体选择,客户可以

15、看到自己选择的部件组装出来的汽车样子,并可继续更换其中的部件,直到满意为止。客户每设计出一种结构,车子的价格也同时计算出来,客户可利用软件进行模拟驾驶试验,感到对自己的设计结果满意即可填写订单。电子信用分析系统帮客户制订付款计划,一旦作出选择,通过在线订购订单输入通用汽车的生产计划表,从客户填写订单到工厂按客户设计的结构生产出汽车并交货,前后只需8周时间完成。现在大约有5%的新车买主真正地填写自己设计的汽车订单,从费用上看,按顾客要求定制的汽车,其单价不一定比批量生产的标准汽车贵。对整个汽车行业来说,在顾客提出要求后再制造和在顾客提出要求前制造,前者可节约世界各地价值500多亿美元的成品库存。

16、 当然,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从事规模个性化生产的成本还是较高的。约瑟夫派恩,这位规模个性化生产的最先提倡者认为,实现规模个性化生产有以下四种可行的方式: (1)合作式:这一方式有效的范围是消费者难以陈述其需求的业务,如日本一家眼镜销售商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眼镜分店,他们用了5年的时间开发出一种在美国称作眼镜裁缝的设计系统。该系统首先是拍摄下消费者的数字式照片,然后结合消费者自己的需要,推荐适合消费者脸形和需求的独特的镜片、形状,并把带上眼镜后的效果加在数字式照片上,让消费者自己判断。之后销售商和消费者共同探讨找出适合消费者需求的眼镜来。这一方式现在美容业、理发业也较为流行。这是一种用户参与设计创新的活动。 (2)配合式:这一方式是先制成标准化产品,但产品可按消费者需求加以修正。这一方式适用于消费者愿意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产品。冯希伯尔指出,在创新中制造商和用户之间存在一种“信息的粘性”,即,信息从用户向制造商的转移是需要成本的,是不流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