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语文诗歌鉴赏_ppt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5582972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8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考语文诗歌鉴赏_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6高考语文诗歌鉴赏_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6高考语文诗歌鉴赏_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6高考语文诗歌鉴赏_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6高考语文诗歌鉴赏_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高考语文诗歌鉴赏_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高考语文诗歌鉴赏_ppt(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简说,诗歌鉴赏方法,看标题。 看作者。 看注释。 看题材。 看题目。 看诗眼。,一、鉴赏诗歌的准备,(2014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 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2014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怨 送 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音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

2、怪人催去早。 杪:树梢,准确指出答题要点。 结合诗歌内容展开具体分析。 指出作者表达的情感或作用效果。,二、鉴赏诗歌的答题步骤三步走,考点知识精讲精练,1、形象意境类,鉴赏诗歌的形象,1、人物形象:诗歌中塑造的人物或抒情主人公。 2、景物形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表达情感,所借助的景物也就是诗歌的“意象”。 3、事物形象:指具有象征性的物象,诗人一般借助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参考答案】这首诗勾画出性格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渔翁形象。诗的首两句

3、描绘出一幅广阔、寒冷、寂静的环境。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那位老渔翁不怕天寒雪大,而忘掉一切,专心钓鱼,这就给读者展示了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这恰是实际生活中的柳宗元本人思想感情的寄托与写照。,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二、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例2、阅读曾巩西楼一诗,简析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

4、。,三、鉴赏诗歌的物象,例3、阅读下面这首诗,简析诗中塑造的菊花形象。 画 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宋亡后,隐居苏州。坐卧必向南,因自号所南,以示不忘宋室。,参考答案:诗歌描绘了独立清正,坚贞不移的菊花形象,“花开不并百花丛“,写出了菊花独立清正的节操;“独立疏篱趣无穷”写出了菊花的怡然自得的心境;“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写出菊花坚贞不移的气节。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坚贞不移的爱国热情。,四、鉴赏诗歌的意境,例4、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意境的理解。 听张立本

5、女吟 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注:“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装。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参考答案: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女诗人依阶低吟。清冷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蛾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结尾“月如霜”三字,以满目如霜的月色来烘托四周的沉寂,透露出少女吟罢之后心境的清冷和吟声给听者带来的莫名的惆怅,从而留下了无穷的韵味。,“形象类”题目 答题步骤和答案构成,(1)概括形象的特征。 (2

6、)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形象的特征。 (3)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情操。,考点知识精讲精练,2、诗歌语言类,鉴赏诗歌的语言,1、炼字类。 2、炼句类。 3、语言风格特色类。,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参考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

7、的酸楚(步骤三)。,例2、请分析春怨一诗的语言特色。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参考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语言类”题目 答题步骤和答案构成,(1)指出该字、句的意思或语言风格。 (2)把该字、句放在句中或联中进行赏析。 (3)该字、句、语言风格有什么作用或者效果。,考点知识精讲精练,3、表达技巧类,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

8、、比拟、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渲染、白描、细节)、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3、表现手法:对比、烘托渲染、想象联想、象征、抑扬、动静、虚实结合、起兴、用典。 4、构思技巧:以小见大、以景结情、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意在言外。,例1、陈与义早行诗中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清静寂寥(步骤二)。两处反衬

9、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表达了内心孤独寂寞之情(步骤三)。,例2、阅读陆游咏梅,谈谈这首词怎样表达词人的志向和情操。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参考答案】全词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作者以梅花自喻,将梅花人格化。词句写出了梅的风格神韵,写出梅花的高风亮节,表现了诗人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谄毁、坚贞自守的傲骨。,“表达技巧类”题目答题要领,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答案要点一)。其次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答案要点二)。最后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

10、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即运用该手法的好处(答案要点三)。,考点知识精讲精练,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类,例1、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首词的内容主旨。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美景,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例2、阅读白居易的村夜诗,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诗人思想情绪的?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参考答案】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

11、情变化。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是诗中的过渡,“月明荞麦花如雪”,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他暂时忘却了自己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类”题目 答题步骤和答案构成,(1)归纳诗歌主旨。 (2)找出诗歌中关键几点分条作答。 (3)再次揭示作者情感或重申自己观点态度。,注意灵活运用,(2011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

12、见流出山中花。 注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 、山花随流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试题答案】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2011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

13、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4分) 答案: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 、山花随流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9.诗中三、四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试题答案】这首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准确指出答题要点。 结合诗歌内容展开具体分析。 指出作者表达的情感或作用效果。,总结回顾:鉴赏诗歌的答题步骤三步走,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