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同步训练(选择)28. 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5569540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同步训练(选择)28. 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同步训练(选择)28. 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同步训练(选择)28. 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同步训练(选择)28. 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同步训练(选择)28. 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同步训练(选择)28. 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同步训练(选择)28. 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28 中华文化知识积累1新疆曲子剧俗称“新疆小曲子”,是由陕西曲子、青海平弦、兰州鼓子、西北民歌等流入新疆后,由新疆汉、回、锡伯等民族融合了新疆各民族的音乐艺术,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戏曲剧种,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疆曲子历史演变、发展表明我国各民族文化互相吸收、借鉴民族文化的差异决定了各民族间经济、政治的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逐渐消失各民族文化具有民族的个性和特征ABCD2在中国阔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候,作为中华民族传承传统文化和道德理念熏陶的民族盛典-春节,正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精神与风情的“活化石”,行进在成为“世界节日”的路上。不少外国

2、人也学着中国人的样子挂中华结、贴“福”字,以求新的一年有好运。这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其内涵在对外交流中融入多元因素彰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并蓄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提高,影响力日益扩大蕴含了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普世性ABCD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包容性ABCD42018年11月28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

3、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三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通过审议,列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是中国第四十个人选非遗公约名录的遗产项目。诞生于青藏高原的藏医文化在逐步往外走,被大众所熟知。由此可见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促进其繁荣发展保护人类共同文化财富,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中华文化特有的的包容性有助于兼收并蓄求同存异ABCD5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隆重的节日,不仅汉族的节日习俗众多,各少数民族的节日也各有特点。不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传统春节习俗中,关于吃喝玩乐的最多,但都在不断变化。材料中

4、不同民族的春节习俗是维系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体现了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是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见证是各民族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发展的ABCD6祠堂是古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祠堂里的祖训、族规是古村落的灵魂。几乎每个古村落祠堂里的祖训、族规中都包含“勤学耀祖”“节约”“睦邻”等对族人的要求,甚至有的族规中都具体规定到使用的器物,如:筷子摆放要直、要齐、要和等,这些祖训、族规教化着民众,影响深远。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在维系社会生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认同其它民族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对祖训、族规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ABCD7中国和意大利分处古

5、丝绸之路两端,是东西方文明的杰出代表。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出访意大利期间,中意双方签署了多份有关文化遗产的合作文件,包括防止文物盗窃、盗掘、非法进出境、过境和走私以及促进文物返还等。这些文物是反映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中意两国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中意两国扩大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见证中华文明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ABCD8正值中法建交55周年和中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00周年,有网友发现看似截然不同的中法文化竟然这样“合拍”:从建筑、小吃到文学艺术古老又现代的两大文明交相辉映、相互吸引。中法文化的“合拍”体现了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才能永葆生命力B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化多

6、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C不约而同,包容互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D融汇中西,纵贯古今,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92019年3月,沙特阿拉伯宣布,计划将汉语纳入该国所有教育阶段课程;从2020年开始,肯尼亚也将汉语作为第二外语,供小学四年级(10岁)及以上的学生选修;爱尔兰也宣布,2020年,中文将加入其全国高考科目。下列对上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有主要是基于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表明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表明中华文化已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同ABCD10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的火灾,为文物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2019年4月16日,国家文物局通报了近期文物火灾

7、事故情况,要求各地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加强文物消防安全工作,坚决避免文物火灾事故发生。之所以重视文物安全,是因为文物作为历史的物质遗存,是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的重要见证文物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重视文物安全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重视文物安全有利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ABCD111688年,论语导读法文版由弗朗索瓦贝尼耶翻译出版,这本书如同打开一扇思想大门,深刻影响了伏尔泰等人,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启迪。如今法国众多文豪的作品早已走进中国百姓的生活,很多经典故事和名言成了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这体现了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发展本民族文化文化创新要

8、学习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史书典籍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ABCD12月球地理实体命名,通常是谁先探测,谁有优先命名权。2019年2月15日,我国发布嫦娥四号着陆区域月球地理实体名称“天河基地”“织女”“河鼓”“天津”“泰山”为国内外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了位置标准和基础数据。这些命名传承了中国古代天文科技文化扩大了我国科技成就的国际影响力表明天文科技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体现了我国科技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特点ABCD132018年,国学普及读物在京东图书的销量同比增长131%,经、史、子、集四部中,除了经部,其他三类销量同比增速都超过110%一些知名古

9、籍出版社的权威版本也卖得十分火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套装上下册)、中华书局的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史记(套装全10册)2018年销量同比增长近150%,商务印书馆的西游记2018年销量同比增长近500%古籍图书热反映出读者加强自身文化素养、寻找精神家园的心理需求古籍图书承载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优秀文化作品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古籍图书决定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性质和方向ABCD14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在两岸关系发展中,中华文化作为

10、民族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作为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台湾同胞的价值观念承载着国家的精神价值,增强两岸同胞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作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增进两岸同胞对祖国统一的期盼ABCD15在历史长河中,长江流城与黄河流城不同艺术特征的文化并行发展,形成了南北文化各自的艺术风格。正如北方民歌产生了诗经的现实主义南方的神话产生了楚辞的浪漫主义一样、可见,不同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不同地域在自然.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域的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各不相同不同地域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ABCD162019年央视春晚延续了近三年设立分会场的传统

11、,再次设立了江西井冈山、广东深圳、吉林长春三个分会场,不论是北京主会场还是分会场,整个晚会突出中国元素、民族符号、地域文化,歌曲、舞蹈、戏曲、杂技、相声、小品、魔术等节目精彩纷呈,营造了一个喜庆祥和的新春氛围,为观众献上了一道丰盛的年夜大餐。这说明 物质载体往往承载着特定的文化韵味着眼于人民大众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根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各具特色春晚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ABCD17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汉字究竟是什么?汉字是时间的纽带,它让我们悠久的文明传承至今,却璀璨如新;汉字是空间的纽带,它让我们口音各异,却可以看同一封家书落泪伤心;汉字是我们的审美,横平竖直告诉我们,中正平和才是至美;汉字是我们的精神,颜筋柳骨告诉我们,字如其人乃是修行;汉字是我们的哲学,止戈为武告诉我们,大国重器只为和平”。这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于实践而底蕴深厚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薪火相传而一脉相承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兼收并蓄而有容乃大中华文化无比优越,延绵不绝而光耀华夏ABCD专题28 中华文化12345678910ADAADBBBBB11121314151617181920CABDACA第 5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