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高考历史复习-第5单元-第11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5568645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高考历史复习-第5单元-第11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湖南省高考历史复习-第5单元-第11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湖南省高考历史复习-第5单元-第11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湖南省高考历史复习-第5单元-第11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湖南省高考历史复习-第5单元-第11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高考历史复习-第5单元-第11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高考历史复习-第5单元-第11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开眼看世界” 1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地主阶级抵抗派) (1)林则徐:设立译馆,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成为中国近代 开眼看世界 的第一人。 (2)魏源:编撰海国图志,阐述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 2概念:先进的 地主 阶级知识分子,从封闭状态中走出来,摒弃传统的夷夏观念,率先提出向 西方 学习。 3影响: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解放 思想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清政府面临 内忧外患 的形势。 2主张:他们提出“ 中学为体 , 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 自强 ”的思想。 3目的:挽救清朝封建统治。 4概念:封建纲常伦理为国家根本,用 西方

2、科学技术 来挽救统治。 5意义:将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付诸实践,迈出中国 近代化 的第一步。,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派: (1)背景: 洋务运动 的开展,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 (2)代表人物: 王韬 、 郑观应 。 (3)主张: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 君主立宪制 。 (4)局限:没有形成 完整理论 ;没有付诸 实践 。,三、维新变法思想 2晚期维新派: (1)背景: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民族危机 严重;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3、(3)主张: 康有为: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用经学外衣,利用孔子权威来否定君主专制,主张 君主立宪 ,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三、维新变法思想 梁启超:发表 变法通议 ,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严复:指出封建君主为“ 大盗窃国 ”,翻译 天演论 提出“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4)实践:1898年发动 戊戌变法 ,但最后结果失败。 (5)影响:是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第一,排“错”法。一是指与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但选项本身表达的观点没有错误;二是指选项本身的说法就是错误的,首先就要排除。

4、第二,排“正”法。即按照题干要求排除正确的选项,这主要是针对要求选出说法错误、不正确、不准确或不符合事实的选择题。 第三,排“它”法。即排除与题干意思不相关的选项,但这类选项本身是正确的,只是与题干的内容无关。,用排除法解选择题,1近代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的主张,1近代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这说明维新变法( ) A开创了中国科学与民主的先河 B使中国进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C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D促进了近代中国人的思想解放,D,2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成因及评价 (1)特点:

5、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学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即采用“移花接木”的办法,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 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根据,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这就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有人评价康有为是“跪着造反”,一方面形象地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他在封建传统势力面前的软弱,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2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成因及评价 (2)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表现在文化上,康有为借助古代文

6、化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新思想。 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水平很低,特别是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学说。 康有为本人是一位今文经学大师,对儒学有深刻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2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成因及评价 (3)评价:进步性:在于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深刻地触及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局限性:在于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

7、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找根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就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最有可能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严复,B,2010年8月,位于广州越秀区海印石附近的林则徐纪念园正式落成开放,除雕像、浮雕外,还配备了四轮枢机磨盘炮车等三门大炮。公园内还设置了林则徐开眼望世界的浮雕。 四轮枢机磨盘炮车是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一个伟大作品,史料记载“可三百六十度旋转,

8、炮口能高能低”,“虽重至万斤,以一人之力即可推拉轻捷”的大炮和炮车,被称为“四轮枢机磨盘炮车”,是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参考外国资料,首创的全国最大、最重的四千公斤大炮和全国最先进的四轮枢机磨盘炮车,曾在鸦片战争中发挥积极作用。,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其主要表现是: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为了解对手,设立夷馆,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符合材料描述的思想特点的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 )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仁玕 D康有为,B,维新派与洋务派主张

9、 维新派与洋务派虽然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主张明显不同。洋务派维护封建制度和思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育制度,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两者主张不同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下面是关于洋务派的评价,不属于维新派对其评价的观点是( ) A实不知国务之人也。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 B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C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

10、器渐行,则失业者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能言矣 D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C,自中外通商以来,彼族动肆横逆,我民日受欺凌,凡有血气孰不欲结发厉戈,求与彼决一战哉。于是购铁舰,建炮台,造枪械,制水雷,设海军,操陆阵,讲求战事不遗余力,以为而今而后庶几水粟而山折乎。而彼族哧哧然窃笑其旁也。何则?彼之谋我,噬膏血匪噬皮毛,攻资财不攻兵阵,方且以聘盟为阴谋,借和约为兵刃。迨至精华销竭,已成枯腊,是举之如发蒙耳。故兵之并吞祸人易觉,商之掊克敝国无形。我之商务一日不兴,则彼之贫谋亦一日不辍。纵令猛将如云,舟师林立,而彼族谈笑而来,鼓舞而去,

11、称心餍欲,孰得而谁何之哉?吾故得以一言断之曰:“习兵战不如习商战。” 郑观应盛世危言商战上,解读: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开放,外国商品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严重威胁着刚刚起步的民族工商业,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郑观应等人提出“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大力呼吁在中国发展工商业。,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相比,其主要不同点是( ) A学习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 B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技术 C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C,1.(2009上海卷)下列晚清时期的言论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扶清灭洋” D“轮车

12、、电邮、机械,百出夷人亦妖术也”,D,清朝顽固派的主张,清朝顽固派的主张,2.(2008广东卷)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 A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 B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 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2010北京卷)“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 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B,维新变法思想,维新变法思想,4.(2009天津文综)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D,维新变法思想,维新变法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