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限高层抗震专项审查报告书.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567071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限高层抗震专项审查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超限高层抗震专项审查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超限高层抗震专项审查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超限高层抗震专项审查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超限高层抗震专项审查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限高层抗震专项审查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限高层抗震专项审查报告书.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工程概况2 设计依据2.1主要设计规范和规程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4)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 (JGJ32002)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5) 平战结合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程 (DBJ0849-96)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1)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JGJ699) 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 (JGJ9494) 建筑地基

2、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以及国家和地方其它的相关设计规范和规定2.2设计基准期 本工程所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3设计荷载3.1恒载,活载混凝土自重 27KN/m3 混凝土空心砖 12KN/m3砖墙抹灰荷载 内墙双面 0.6 KN/m2 外墙双面0.8 KN/m2水自重10 KN/m3土自重18 KN/m3其他部分恒载及活载如下表3.2风荷载:50年一遇的风压值为0.55 kPa (本设计取100年一遇基本风压0.6kPa),地面粗糙度类别为C类, 地面以上风荷载体型系数为1.4,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和风振系数按建筑荷载规范(500092001)取值。3.3地震荷载:抗震设防烈度

3、为7度,建筑场地类别为IV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特征周期为0.90S,建筑物根据其重要性的分类为丙类,阻尼比取为0.05。3.3人防荷载:人防部分由专业设计单位设计,本设计主体结构按正常使用情况进行设计。3.4结构安全等级、使用年限和抗震设防类别本工程为普通住宅,下部设有二层地下室,均属于一般民用建筑。依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第1.0.8条,该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等级可定为二级。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第6章,本项目工程抗震设防类别均为丙类,地震作用及抗震措施均可以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7度进行设计。4

4、 地基与基础楼号T1T2T3T4&T5地下车库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级乙级甲级乙级乙级基础安全等级二级二级二级二级二级液化等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可不考虑4.1工程概况及场地地基土条件地层编号土层名称一般层面埋深(m)静探Ps值(MPa)标贯击数N63.5钻孔灌注桩桩侧极限摩阻力标准值fs(kPa)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fp(kPa)粉质粘土3.00.8215淤泥质粉质粘土7.00.616m以上156m以下25淤泥质粘土16.500.57201粉质粘土27.032.51.334.5452粉质粘土27.231.02.31453粉质粘土夹粉砂35.554.92.6111.540m以上5040m以下55

5、40m以上100040m以下1200粉质粘土31.036.82.877011001粉砂夹粉质粘土32.538.67.377017002粉细砂53.860.020.10508530001粉质粘土59.061.02.97552粉质粘土与粉砂互层67.669.15.5127.7701800l 地下水场地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位深度为0.331.35m,相应标高为2.27m1.61m。根据规范,上海年平均高水位埋深为0.50.7m,低水位埋深为1.5m。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l 地基土液化:本场地在深度20m范围内地基土以粘性土为主,仅在第层中局部夹粉砂、局部分布的第2层中夹砂

6、质粉土,无成层饱和砂质粉土和砂土分布,设计时可不考虑地基土地震液化影响。l 不良地质作用:经探查,沿基坑周边有暗浜,暗浜宽度约410m、浜底最大深度约3.2m。但无难以处理的、重大的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总体而言,场地是稳定的。l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根据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本场地属稳定场地,适宜建造各类建(构)筑物。4.2桩型选择拟建工程位于市中心繁华地带,场地周边均为交通干道,地面下存在各种地下管线,环境条件较复杂。如采用预制桩时则挤土效应明显,为避免其不利影响,结合地勘报告采用钻孔灌注桩。4.3桩尖持力层选择根据建筑方案,拟建场地下方为全地下室,整个地下室与主体建筑连成一体,因而沉降

7、控制及不均匀沉降从严。同时,拟建场地土层分布变化较大,从技术经济角度综合考虑,各塔楼下桩尖持力层选择如下:T1:选择2层作为桩尖持力层,该土层贯标击数N50,静探Ps值为20.10Mpa,采用桩径650(C30)的钻孔灌注桩,有效桩长32m,其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为2520KN;T2:选择2层作为桩尖持力层,该土层贯标击数N50,静探Ps值为20.10Mpa,采用桩径650(C30)的钻孔灌注桩,有效桩长37m,其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为2760KN;T3:选择2层作为桩尖持力层,该土层贯标击数N=27.7,静探Ps值为5.51Mpa,采用桩径750(C35)的钻孔灌注桩,有效桩长53m,其单桩

8、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为4100KN;T4&T5:选择2层作为桩尖持力层,该土层贯标击数N50,静探Ps值为20.10Mpa,采用桩径700(C30)的钻孔灌注桩,有效桩长42m,其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为3360KN;塔楼以外的纯地库部分考虑高水位时的地下水的浮力作用,已进行抗浮验算,并核算了拔桩桩身强度及裂缝。采用550(C30)的钻孔灌注桩作为抗拔桩,有效桩长24m,桩尖持力层为3层,其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设计值为680 kN。4.4底板设计根据本工程特点,整个地下室底板采用无梁平板,其内力考虑水浮力及不均匀沉降的影响,按整板进行有限元分析, 对于转换柱位置按抗冲切要求局部加厚。4.5塔楼与地下室

9、的不均匀沉降,以及地下室混凝土收缩和温度效应的处理。地下室因使用要求,不设变形缝,因此沉降及不均匀沉降控制尤为重要。设计时,底板采用平板,增大基础刚度以协调整体变形。根据初步估算各楼最大计算沉降值为T1:20mm,T2:24mm,T3: 70mm,T4&T5:45mm,均满足规范的要求。考虑到塔楼与裙楼交界处沉降差较大,于塔楼与裙楼之间设一道沉降后浇带,其应在塔楼主体结构封顶后再浇筑。地下室平直长度达一百八十多米,为减少水化热、混凝土收缩以及后温度效应的影响,在地下室结构设计上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加强措施:a.采用纤维混凝土。b.施工时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并加强施工养护。c.每隔40米左右设置施工后

10、浇滞。d.适当增加受次应力影响较大部位的结构构件截面尺寸,并提高配筋率等。e.加强顶板的保温隔热措施。f.控制混凝土中的水泥含量,梁、板、地下室外墙及底板(筏板)采用C35混凝土。5 抗震设计5.1抗震等级按规范JGJ320024.8.2条,各塔楼各部分结构的抗震等级见下表楼号结构型式层数高度框支层底部加强部位上部抗震墙框支柱框支梁剪力墙剪力墙短肢剪力墙T1部分框支剪力墙1959.5m二级二级二级三级二级T2部分框支剪力墙1959.5m二级二级二级三级二级T3部分框支剪力墙3198.4m特一级一级一级二级一级T4&T5剪力墙2476.2m无无三级三级二级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同底部加强部位,地下二

11、层的剪力墙和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结构中转换层下截面长宽比超过3,计算模型按墙考虑的竖向转换构件将参照短肢墙抗震等级按提高一级考虑。5.2 上部结构嵌固部位 根据本工程特点,主楼设计时以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地下一层与首层抗侧刚度比如下表所示:楼号方向地下室抗侧刚度上部首层抗侧刚度地下室与首层刚度比值T1X方向1.4284E+08 (kN/m)6.1849E+07 (kN/m)2.3Y方向1.6218E+08 (kN/m)7.2931E+07 (kN/m)2.2T2X方向1.3714E+08 (kN/m)6.0601E+07 (kN/m)2.3Y方向2.1360E+08 (kN/m)1.

12、0708E+08 (kN/m)2.0T3X方向1.0744E+08 (kN/m)6.9223E+07 (kN/m)1.6Y方向1.2727E+08 (kN/m)8.4391E+07 (kN/m)1.5T4&T5X方向1.5741E+08 (kN/m)5.2524E+07 (kN/m)3.0Y方向1.5156E+08 (kN/m)8.9400E+07 (kN/m)1.7根据验算结果数据,所有塔楼地下一层抗侧刚度均已超过首层抗侧刚度的1.5倍, 地下室顶板满足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条件从而避免了高位转换, T1、T2的转换均设在第三层(二层转换),T3的转换设在第四层(三层转换),T4&T5无转换

13、结构。地下室顶板板厚为200mm,进行双层双向加强配筋。首层中间位置开洞,加大洞口周边梁柱截面及配筋,并加大与洞口较近塔楼之间的楼板配筋。首层塔楼与裙楼之间楼板面的高差1.2m,采用以下结构处理措施:a. 高差处平面外受力的剪力墙厚度250mm,并均设置与之垂直的墙肢或扶壁柱,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配筋率提高0.5%以上,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不小于0.5%。b. 施工图设计阶段首层按弹性板假定进行墙、柱配筋设计,并加强高差处楼板及边缘梁的截面尺寸及配筋。c. 施工图设计阶段在高差处的墙、梁进行加腋处理,保证水平剪力的有效传递。5.3楼盖结构布置考虑到本工程高层的特点和本地区的常规做法,本工程

14、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作为承受竖向、水平荷载,维持整个结构,保证结构有很好的整体性和传力的可靠性。本工程所有楼板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板厚确定为200mm,进行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少于0.25%,首层梁截面高度为6001200mm;塔楼T1T3转换层楼板厚度定为180mm并进行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少于0.25%。塔楼T1、T2转换层转换梁截面高度为14001800mm;塔楼T3转换层转换梁截面高度为15002400mm。转换层相邻层板厚设为150m予以加强,其余各标准层板厚按验算确定为120mm,客厅和卧室的板厚按业主要求定为150mm,不能布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