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手册.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565615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管理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环境管理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环境管理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环境管理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环境管理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管理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手册.doc(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件名称环境管理手册文件编号版本/状态目录1.总则 32.引用标准 33.术语定义 3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4.1总要求 44.2环境方针 64.3策划 94.3.1环境因素 94.3.2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104.3.3目标和指标 124.3.4环境管理方案 144.4实施与运行 164.4.1组织结构和职责 164.4.2培训、意识和能力 214.4.3信息交流 234.4.4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254.4.5文件控制 264.4.6运行控制 284.4.7应急准备和响应 304.5检查和纠正措施 314.5.1监测与测量 314.5.2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324.5.3记录 334

2、.5.4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344.6管理评审 365.附表 375.1环境因素清单 375.2重要环境因素台帐 415.3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 455.4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台帐 475.5环境管理体系要素职能分配表 515.6环境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图 525.7生产工艺流程图 535.8厂区平面布置图 545.9环境管理手册修改状态表 551 总则1.1 目的在公司生产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保护环境,确保依据GB/T240011996 idt ISO14001:1996标准要求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并使其文件化,通过公司生产全过程的管

3、理,实现污染预防和体系环境行为的持续改进。1.2 适用范围本环境管理手册是本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适用于本公司的生产活动、产品和服务;适用于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体系的内审、管理评审和第三方认证。对本公司的相关方亦应将手册中的相关事项向他们传达。1.3 制定及修改 本环境管理手册的制定、修改依据文件管理工作程序进行。2 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40011996 idt 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40041996 idt ISO14004: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使用支持技术通用指南。3 术语定义本环境管理手

4、册所用术语采用GB/T24001ISO14001规定的术语。4环境管理体系XXX根据守法、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原则,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监测和定期评审,确保本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有效地开展环境活动。全公司每位员工都应为环境改善而尽职尽力。XXX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模式见下图:环境方针策 划环境因素法律与其它要求目标和指标环境管理方案实施与运行机构和职责培训、意识与能力交流与文件管理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评审检查和纠正措施监测违章、纠正与预防措施记录EMS审核41总要求本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编写依据标准为GB/T240011996 idt ISO14001:1996,覆盖了标准中的17

5、个要素,力求通过结构化、系统化的环境运行机制,使本公司的环境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预防污染,节约资源,以期持续改进环境绩效。42环境方针1目的为公司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一个框架,体现污染预防及持续改进,确保遵守法律、法规,为目标、指标的制定提供依据。2职责总经理负责制定、批准和发布环境方针。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宣传贯彻及对相关方的传达。3控制要求31环境方针是本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总的宗旨和方向,其制定原则如下:1)适合于公司生产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2)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3)包括对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承诺;4)应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指标的框架;

6、5)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并传到全体员工;6)可为公众所获取。 32环境方针的传达与实施:1)通过培训向全体员工传达;2)办公室作为对外窗口,采取网络、面交、邮寄、传真等方式对外宣传;3)通过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实施及运行控制确保环境方针的实现。33环境方针的重新评价1)总经理在环境管理评审时对环境方针进行重新评价,每年至少一次;2)生产活动、产品和服务发生较大变化时,要重新评价;3)法律、法规颁布与修改或与相关方要求不一致时,要重新评价。4相关文件环境方针: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其利用率;实行全过程控制,不断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提高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和操作技能,达到环

7、境绩效的持续改进。环境方针的注释: 承诺遵守国家、行业和地方的环境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控制污染物排放量,确保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在公司的生产、服务全过程中,不断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同时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及排放;增强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和操作技能,实现公司整体环境效益的持续提高。43策划4.3.1 环境因素1目的对公司生产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登记和更新,确定重要环境因素,为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及运行控制的制定提供依据。2职责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的识别及确认。办公室负责环境因素的分类汇总及评价。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环境因素的评价结果。3控制要求3

8、1环境因素的识别应考虑以下方面:1)水、气、声、渣等污染物的排放与处置;2)原材料、天然资源及能源的利用;3)相关方关注的环境问题。环境因素的确定必须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活动,覆盖过去、现在、将来及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32环境因素的更新当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发生较大变化时,或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更新时,应及时对环境因素进行重新评价,以确定新的重要环境因素。33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和传达评价环境因素时将考虑对环境影响的程度、范围、发生频次、排放量、相关方关心程度、资源消耗、法规符合性等,确定出的重要环境因素由办公室向相关部门传达。34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 采用矩阵法与专家评估相结合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

9、4相关文件XXX/EMS-P-01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程序5记录XXX-W-00-04重要环境因素台帐4.3.2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1目的建立法律法规获取渠道,保证及时有效地获取本公司在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应遵守的环保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2职责办公室负责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确认、登记和更新。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适用于公司的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相关部门负责保存适用于本部门的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3控制要求31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包括下列内容:1)国家环保法律、法规、标准、指南;2)本市环境管理条例、规定和其他要求;3)行业环保及卫生规范、条例;4)上级行政指导性的要

10、求;5)其他相关方所提出的要求。32获取途径确定及时有效的获得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途径。33交流1)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相关内容由办公室向相关部门传达。2)各部门负责传达适用于本部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至岗位员工。34管理和更新建立适用于公司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清单,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变化、更新情况进行跟踪,获取最新信息。4相关文件XXX/EMS-P-02环境法律法规识别获取程序5记录XXX-ER-00-05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4.3.3目标和指标1目的为实现对污染的预防、治理和持续改进,确保符合环境方针的要求。2职责 总经理负责批准环境目标、指标。 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对环境目标、指标进行确认。车间负责提出和修订环境目标、指标,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各生产工段确定并落实自身的环境目标、指标。3控制要求31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