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技术路线.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565464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监测技术路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环境监测技术路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环境监测技术路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环境监测技术路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环境监测技术路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技术路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路线.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监测技术路线一、空气监测技术路线1、技术路线空气监测采用以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为主导,以自动采样和被动式吸收采样实验室分析技术为基础,以可移动自动监测技术为辅助的技术路线。2、监测项目与频次a空气例行监测项目表监测项目重点城市一般城市(自动监测)一般城市(连续采样-实验室分析)空气背景站典型区域农村空气监测站SO2NO2TSPPM10COO3有毒有机物NMHC&CH4CO2 :规定的监测项目;:根据情况和区域特性选择的监测项目。自动监测系统满足实时监控的数据采集要求;连续采样实验室监测分析方法要满足环境空气监测技术规范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对长期、短期浓度统计的数据有效性的规定。被

2、动式吸收监测方式可根据被监测区域的具体情况,采取每周、每月或数月一次的频次。3、监测分析方法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监测分析方法表监测项目自动监测连续采样-实验室分析SO2(1) 紫外荧光法(ISO/CD10498)(2) DOAS法(1) 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8970-88)(2)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15262-94)NO2(1) 化学发光法(ISO7996)(2) DOAS法Saltzman法(GB/T15435-95)TSP颗粒物自动监测仪(射线法、TOEM法)大流量采样-重量法(GB/T15435-95)PM10颗粒物自动监测仪(射线法、TOEM法)重量法

3、(GB/T15432-95)CO非分散红外法(GB9801-88)非分散红外法(GB9801-88)O3(1) 紫外光度法(GB/T15438-95)(2) DOAS法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GB/T15437-85)Pb火焰光度原子吸收光度法(GB/T1526494)NMHC&CH4(1) 气相色谱FID法(GB/T15263-94)(2) PID检测法气相色谱FID法(GB/T15263-94)CO2气相色谱FID法气相色谱FID法有毒有机物GCGC-MSHPLC 等二、地表水监测技术路线1、技术路线地表水监测采用以流域为单元,优化断面为基础,连续自动监测分析技术为先导;以手工采样、实验室

4、分析技术为主体;以移动式现场快速应急监测技术为辅助手段的自动监测、常规监测与应急监测相结合的监测技术路线。2、项目与频次1)监测项目自动监测和常规监测项目分别按表1和表2执行。自动监测项目根据水质自动监测站配备的仪器确定,自动监测站的基本配置应保证必测项目所需的监测仪器。2)监测频次自动监测既可实时在线监测,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各项目的监测频次。常规监测的频次见表3。3、监测方法1)自动监测: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EPA(USA)和EU认可的仪器分析方法,并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的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规范进行。2)常规监测: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4、表5和表6)中

5、规定的标准分析方法。表1 自动监测方式测定项目项目分类项目名称必测项目pH、水温、电导率、浊度、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选测项目化学需氧量、TOC(干法)、UV吸收值、总磷、总氮、氰化物、氟化物、酚、硝酸盐、氯离子、砷、汞、水位、流量等表2 地表水体常规监测项目水体必测项目选测项目特定项目河流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电导率、生化需氧量、氨氮、汞、铅、挥发酚、石油类(共11项)化学需氧量、总磷、铜、锌、氟化物、硒、砷、镉、铬(六价)、氰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共13项)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溴甲烷、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环氧氯丙烷、氯乙烯、1,1二氯乙烯、1

6、,2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氯丁二烯、六氯丁二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三氯乙醛、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异丙苯、氯苯、邻二氯苯、对二氯苯、三氯苯、四氯苯、六氯苯、硝基苯、二硝基苯、2,4-二硝基甲苯、2,4,6-三硝基甲苯、硝基氯苯、2,4-二硝基氯苯、2,4-二氯酚、2,4,6-三氯酚、五氯酚、苯胺、联苯胺、丙烯酰胺、丙烯睛、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水合阱、四乙基铅、吡啶、松节油、苦味酸、丁基黄原酸、活性氯、DDT、林丹、环氧七氯、对硫磷、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乐果、敌敌畏、敌百虫、内吸磷、百菌清、甲萘威、溴氰菊酯、阿特拉津、苯并(a)芘、甲基汞、多氯联苯、微囊藻毒

7、素-LR、黄磷、钼、钴、铍、硼、锑、镍、钡、钒、钛、铊(共80项)湖泊水库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电导率、生化需氧量、氨氮、汞、铅、挥发酚、石油类、总氮、总磷、叶绿素a、透明度(共15项)化学需氧量、铜、锌、氟化物、硒、砷、镉、铬(六价)、氰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微囊藻毒素-LR(共13项)同上饮用水源地水温、pH、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氟化物、挥发酚、石油类、氨氮、粪大肠菌群(共10项)硫酸盐、总氮、生化需氧量、氯化物、铁、锰、硝酸盐氮、铜、锌、硒、砷、镉、铬(六价)、铅、汞、氰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共18项)同上 表3 监测频次重点断面(点位

8、)市控断面特殊断面国控省控河流12次/年6次/年4次/年根据需要确定湖泊、水库12次/年6次/年4次/年水源地12次/年三、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路线1、技术路线运用具有自动采样功能的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器、积分声级计、噪声数据采集器等设备,按网格布点法进行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按路段布点法进行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按分期定点连续监测法进行功能区噪声监测。在大型国际空港建立航空噪声自动监控系统,在穿越大型城市的铁路枢纽站、场建立铁路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在全国建成功能完善的城市环境噪声监测网络和重点交通源的自动监测网络系统。2、监测项目与频次环境噪声监测项目与频次表监测项目113个重点城市其它城市备 注城市功能区

9、噪声每月一次每季一次在线连续监测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每年四次每年二次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每年二次每年一次春、秋季为宜 3、监测方法 城市功能区噪声:自动监测。用能量平均法计算每小时、昼间、夜间等效声级和昼夜平均等效声级。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人工采样,数据自动处理。用长度加权法计算每条道路及全市道路交通平均等效声级。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人工采样,数据自动处理。用面积加权法计算某区域或全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四、固定污染源监测技术路线1、技术路线重点污染源采用以自动在线监测技术为主导,其它污染源采用以自动采样和流量监测同步-实验室分析为基础,并以手工混合采样实验室分析为辅助手段的浓度监测与总量监测相

10、结合的技术路线。2、指标与频次2.1 水污染源监测(1)监测项目(5 + X)pH、化学需氧量(或TOC)、氨氮、油类、悬浮物和不同行业排放的特征污染物(X)。(2)监测频次 废水排放量5000t/d的污染源,安装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连续自动监测,随时监控。 废水排放量10005000t/d的主要污染源,安装等比例自动采样器及测流装置,监测1次/天。 废水排放量1000t/d的污染源,监测35次/月。水质、水量同步监测。 生产不稳定的污染源,监测频次视生产周期和排污情况而定。2.2 大气污染源监测(1)监测项目(4 + X)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黑度和不同行业排放的特征污染物(X)。

11、(2)监测频次 电厂锅炉安装烟气自动连续测试装置,随时监控。 热负荷30t/h(21MW)的工业及采暖锅炉“十五”期间必须逐步安装烟气连续测试装置,随时监控。自动监测仪器安装前,工业锅炉监测1次/季,采暖锅炉监测2次/采暖期。 单机热负荷1030t/h(721MW)的工业及采暖锅炉2010年底前必须逐步安装烟气连续测试装置。自动监测仪器安装前,工业锅炉监测2次/年,采暖锅炉监测1次/采暖期。单机热负荷10t/h(7MW)的工业及采暖锅炉至少监测1次/年。 所有炉、窑、灶全程监测烟气黑度,监测4次/年。3、方式方法采用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的,原则上由企业负责安装和运行维护,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12、组织认定和监督。具备监测能力并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企业监测站,可自行监测上报数据,并接受环保监测部门的监督和审核,也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站进行监测。监测方法按照国家和行业排放标准,根据有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有国家标准方法的,一律采用国家标准方法。自动监测系统要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技术条件的要求并按规定进行质量检定、校验。五、生态监测技术路线1、技术路线生态监测以空中遥感监测为主要技术手段,地面对应监测为辅助措施,结合GIS和GPS技术,完善生态监测网络,建立完整的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达到科学评价生态环境状况及预测其变化趋势的目的。2、指标与频

13、次生态监测指标要体现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本质特征的代表性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因此,一级指标应选为:优劣度、稳定度或脆弱度;二级指标应选为:植被覆盖指标、生物丰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污染负荷指数、水网密度指数等。各项二级指标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监测频次应视监测的区域和目的而定。一般全国范围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应12年进行一次;重点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每年12次;专项目的的监测,如监测沙尘天气和近岸海域的赤潮监测要每天一次或每天数次,甚至采取连续自动监测的方式。六、固体废物监测技术路线 1、技术路线 采用现代毒性鉴别试验与分析测试技术,以危险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厂、焚烧

14、厂等重点处理处置设施的在线自动监测为主导,以重点污染源排放的固体废物的人工采样-实验室常规监测分析为基础,逐步建立并形成我国完整的固体废物毒性试验与监测分析的技术体系,使我国环境监测系统具备全面执行固体废物相关法规和标准的监测技术支撑能力。 2、监测内容 2.1 危险废物的毒性试验鉴别 危险特性的必测项目包括: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浸出毒性、急性毒性、放射性。选测项目为:爆炸性、生物蓄积性、刺激性、感染性、遗传变异性、水生生物毒性。 2.2 固体废物的监测分析 必测项目包括:As、Be、Bi、Cd、Co、Cr、Cr(VI)、Cu、Hg、Mn、Ni、Pb、Sb、Se、Sn、Tl、V、Zn、氯化物、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硫化物、硫酸盐、油分、pH;卤代挥发性有机物、非卤代挥发性有机物、芳香族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1,2-二溴乙烷/1,2-二溴-3-氯丙烷、丙烯醛/丙烯腈、酚类、酞酸酯类、亚硝胺类、有机氯农药及PCBs、硝基芳烃类和环酮类、多环芳烃类、卤代醚、有机磷农药类、有机磷化合物、氯代除草剂、二恶英类。 3、监测频次 固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