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概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559971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概述(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什么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 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大混乱,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此后平均大约每隔十年左右,就发生一次经济危机,如1837年、1847年、1857年和1866年。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同程度地爆发了经济危机。,其中以1929年1933年由美国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破坏力最大、影响最深远,也称为大萧条时期。,一、危机爆发及其特点,1、危机爆发的标志 2、危机的表现,(多米诺骨牌效应)_崩溃、 _倒闭、 _破产、 _激增、 _价格猛跌,股市,银行,企业,农产品价格,失业人口,1929

2、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市狂跌,3、经济危机的特点,范围广 A美国-资本主义世界? B信贷货币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同时并发、相互 交织,(2007年广州)1929年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因为( ) A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B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世界性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世界经济联系加强,D,美国在危机中国民收入以及失业率的变化,时间长 19291933年,破坏性 大,繁荣富足,艰难困苦,当时的美国幽默小品说:“在旅馆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出去。” 旅店招待员总要先问旅客:“您是要一个房间睡觉,还

3、是跳楼?”,“世界末日已经来临”,美国20世纪20年代经济状况如何? 一派繁荣 造成这种经济状况的原因是什么?,一战后美国债务国变为债权国 纽约成为金融中心之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技术革新的推动,二、危机爆发的原因,探究 :经济危机爆发是必然还是偶然的结果?,1 、必然性-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 矛盾,2、偶然性具体原因,材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 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三分之一由只占人口总数的1%的人拥有。,贫富差距扩大,市场相对狭小,材料二:当时美国的

4、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人们纷纷贷款购物。据统计,19241929年,美国分期付款的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 汽车、收音机、电冰箱、洗衣机、钢琴、电唱机以至结婚戒指都可以按月分期付款。后来殡仪馆也登起广告:“分期付款,人死了,我们来负责料理后事。”,分期付款膨胀,盲目扩大生产,“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盲目提前消费,材料三:所有信托投资公司都在进行倒金字塔式的操作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4倍。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上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股票投机过度,金融市场不稳定,假如你

5、是当时一个美国人从银行贷款1000美元买股票,当股票涨到10000美元时还不抛售,等着再涨,同时你还认为自己已拥有了近9000美元的资产,于是又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去商店买东西。一旦股票下跌,会有什么样的连锁反应?,情景创设:,这是发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身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你能解开小女孩的疑惑么?,(3)具体原因: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 生

6、产相对过剩,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根本、具体、直接),贫富差距过大,股票投机过度,过度信贷消费,经济 危机,生产与销售 的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直接原因,根本原因,阶段清单,三、危机的影响,国家之间 矛盾激化,各国社会 矛盾激化,社会 危机,国际局 势紧张,四、初步应对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传统经济观念:自由经济政策 (看不见的手) 措施:自由放任 自愿合作,特点:反对政府通过强制手段直接干预经济 结果:危机更加恶化,经济不景气的问题决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的。 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需要一个强而

7、有力的政府!,1932年罗斯福高票击败胡佛出任美国总统,人民呼声,VS,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总统,连续任职四(1933-1945年),美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总统之一。1933年3月4日,发表了“无所畏惧”的就职演说,对美国人民说“我们惟一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领导美国人民渡过大萧条时期。,实干家罗斯福,五、成功应对-罗斯福新政,我向你们保证,也向我自己保证,美国人民今后一定可以有一种新政这并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宣传,这是一种进军的命令。 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传,就像真正有敌人入侵时一样。 -罗斯福的

8、就职演说,放弃自由放任 加强政府干预,请回答,阅读材料,材料: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 罗 斯 福,1、所谓“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2、“旧民主秩序”是指什么?,废除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的前提是什么?,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实施新政-具体措施,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

9、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1933年3月5日,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就下令全国银行一律休假四天,随后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对银行进行审理,凡有偿付能力的银行才允许开业,同时,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一、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恢复银行信用,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二、加强工业计划指导,防止盲目竞争,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

10、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1933年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三、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四、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五、保护劳工权利,1935年的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利,规定雇主不得敢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并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 1938年的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企业 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还禁止

11、雇用16岁以下的童工。,缓和劳资矛盾,1935的社会保险法: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六、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稳定社会,早日摆脱危机,渡过难关,罗斯福执政的12年间,工业指数到1937年,已超过1929年的3.4。国有企业资本1939年比1929年增加近一倍。美国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的比重,由1929年的48.5上升到1945年的60。到1940年,美国基本实现农业化,居世界首位。,全面认识罗斯福新政,特点: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影响 1 、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的危害加速了美国生产力的恢复

12、;缓和了美国社会的矛盾,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美国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现实影响) 2、开创了国家敢于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战后美国社会经济改革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深远影响) 3、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实质),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表现: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核心) 福利国家的发展; 第三产业的发展 “新经济”的问世;,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原因 根因:生产力发展、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训、经验与借鉴 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 ; 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 ; 对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借鉴; 现实需要 战后

13、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需要; 战后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需要巨额资金有效管理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与完善 这些新变化并没有解决它固有的矛盾和问题。,【知识归纳1】:国际垄断资本主义,1、定义:是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义相结合的资本主 义制度 2、理论:凯恩斯主义 3、特征:国家干预经济 4、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5、发展过程 产生:19末20初出现,垄断组织出现; 发展: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 普及:二战后西方普遍实行,经济进入黄金时期; 失灵:73年经济危机,出现“滞涨”现象; 调整:里根和克林顿时期,形成“混合经济

14、”;,【知识归纳2】:福利国家,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是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表现 直接目的:减少贫富分化带来的社会矛盾; 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发展过程 早期:罗斯福新政; 兴起:二战后; 完备:20世纪六七十年代,1973危机后受挫但仍发 展; 缩小规模:财政不堪重负,八十年代以后缩小;,【知识归纳2】:福利国家,评价: 积极: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平等,缓和了社会矛 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扩大消费,拉动了经济发展 消极: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1(2011福建卷)下列图片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是( ),A生产严重过剩

15、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 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高考真题练习,(2009年四川文综22)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 ) A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2010上海单科) 如图所示的曲线反应 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2009上海文综12)2009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针对日益严重的国内经济危机,签署了经济刺激计划。在70多年前,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史称 ( ) A马歇尔计划 B布什计划 C里根计划 D罗斯福新政,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18)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 A国家开支显著上升 B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 C银行数量不断增多 D美元逐渐升值,(2011江苏卷)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