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保健策略培训课程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551052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保健策略培训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预防保健策略培训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预防保健策略培训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预防保健策略培训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预防保健策略培训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保健策略培训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保健策略培训课程(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防医学,凌文华 主编 本科护理学专业用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2,课程设置,课时:共48学时(理论:32,实验:16) 授课教师:刘慧刚,郭嘉丽 联系方式: 电话:13477100610 E-MAIL:,3,什么是预防医学?,一、预防医学的概念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分析和评价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一门科学。,4,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 预防医学是一门防治疾病发生的科学,它是以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由许多学科组成的体系,包括环境卫生学、劳动与职业卫生学

2、、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儿少卫生学、妇幼卫生学、卫生经济学等。国家将其列为医学生15门主干课。,5,预防医学的特点:,(1)预防医学不同于临床医学,其研究对象既包括个体又包括群体,既着眼于健康人群又着眼于亚健康者; (2)从整体论出发,研究自然和社会因素对人类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探讨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依存的关系。,6,(3)研究方法注重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客观定量地描述和分析各种生物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与心身疾病的内在联系与规律; (4)从群体的角度进行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制定卫生政策,实现社区预防保健,将临床医疗与预防保健相结合,提供社区预防和干预的卫生服务。,7,预防医学

3、的特点:,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 重点是研究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采取积极的预防对策,较临床医学具有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研究方法注重微观与宏观相结合。,8,二、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9,“上医医未病之病, 中医医欲病之病, 下医医已病之病” 选自唐代医学家 孙思邈千金要方,(一)古代公共卫生,古今中外的医学都包括预防和治疗两部分内容。,10,第一次卫生革命,通过免疫接种、隔离检疫、消杀病媒生物、处理垃圾粪便、重视食品饮用水卫生、卫生立法等措施,改善居住环境和营养条件,以控制传染病的流行。由此把卫生学的概念扩大至公共卫生,由个体预防扩大到群体预防。这就是医

4、学史上著名的第一次卫生革命。,11,第二次卫生革命,在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被基本控制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逐步成为人类的主要死因。,12,第二次卫生革命,随着工业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工作紧张、社会竞争激烈、体力劳动量减少、摄入能量过剩、运动减少、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流行,美国保健福利部于1979年提出了进行第二次公共卫生革命的口号。,13,所谓第二次卫生革命,就是人类疾病的预防重点从控制急性传染病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14,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医学模式是指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现象的看法,以及在这些观点的指导下

5、去观察、分析和处理有关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问题。 既体现医学观,也体现方法论,是观察和解决医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 , 对于促进健康和疾病预防起重要作用。 是一个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综合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转变:,15,Medical model,16,1.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 人的生命与健康是上帝神灵所赐,疾病和灾祸是天谴神罚。因此人们主要依赖:求神问卜、祈祷。如:“巫医”等。,17,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宗教是对自然力的屈服,并将其神秘化的结果;医学是对自然力的征服,并将其明朗化的结果。如古希腊医学,中医学等对疾病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18,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中医:中医

6、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人体各器官又与这五种元素相对应。他们相生相克,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保证人体健康。 致病因素有内因:喜、怒、忧、思、悲、恐、惊。 外因:风、寒、暑、湿、燥、火。,19,3.机械论医学模式 15世纪以后,欧洲文艺复兴推动了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工业革命的高潮和实验科学的兴起,机械论有了长足发展,出现了机械论医学模式,“生命活动是机械运动”。 笛卡儿:动物是机器 拉美特利:人是机器,20,4.生物医学模式 巴斯德:疾病是由漂浮在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巴斯德证明了细菌是导致疾病的原因而不是结果。,21,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美国罗彻斯

7、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教授恩格尔(Engel.GL)在1977年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的文章,批评了现代医学即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指出这个模式已经获得教条的地位,不能解释并解决所有的医学问题。为此,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22,四 公共卫生措施,公共卫生是指通过有组织的社区力量,高效率地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心理和身体的健康的科学和艺术。 公共卫生措施一般分为四大类措施: 第一类是预防性卫生服务,包括计划生育、妇幼卫生、免疫接种、老年卫生等,23,第二类是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控

8、制、传染病防治和监测、职业卫生、意外伤害的预防等 第三类是健康促进,包括改变个人不良卫生习惯和行为、促进合理营养、体育锻炼和社会适应、减少精神紧张和社会压力等 第四类是卫生服务研究,包括合理使用卫生资源、改进医疗卫生服务、卫生统计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制定卫生法规、医学教育改革等,五、护理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完整地理解现代医学的目标、内涵,更好地掌握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按照“三级预防”的原则作好护理医疗以及护理保健工作。 树立预防为主的医学观念,掌握预防知识的理念、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的知识及技能,将预防知识纳入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去,对护理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改善医学思维的方法。 提

9、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25,第一篇 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第一节 全球卫生策略,第一章 预防保健策略,27,*发展中国家有10亿人得不到基本的卫生服务; 70多个国家人均期望寿命在55岁以下,50个 国家婴儿死亡率在100以上; *大多数卫生资源集中在发达地区和城市; *基本卫生服务资源明显不足;,全球卫生策略-人人享有卫生保健,28,1977年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首次提出 WHO和各国政府的主要卫生目标应该是到2000年使全世界人民都具有过富裕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所需要的健康水平,即“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health for all by the year 2000,HFA

10、/2000)。 我国政府明确表示对这一目标的承诺,并将其纳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中。,29,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涵义,指全球所有人民都能享有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并且通过消除和控制影响健康的各种有害因素,使人们都能享有在社会和经济生活方面都富有成效的那种健康水平,达到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重点是让所有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人都能享受到最低限度的卫生保健服务。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不是一个单一的、有限的目标,它是促使人民健康状况不断改善的过程。,30,为推动全球卫生战略的实施,1978年 WHO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哈萨克斯坦首府阿拉木图联合召开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会议发表的阿拉木图宣

11、言中明确指出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本策略和途径。,31,初级卫生保健(PHC) primary health care,是一种最基本的卫生保健,它采用技术上适宜、学术上可靠而又为社会所能接受的方法,通过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充分参与而达到普及,费用也是社区或国家依靠自力更生精神能够负担的,又称基层卫生保健。,32,我国卫生部、国家计委、农业部、国家环保局、全国爱卫会联合颁布的关于我国农村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试行)中,对初级卫生保健的定义做了如下表述:“初级卫生保健是指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

12、都能负担得起的卫生保健服务”。 实施初级卫生保健是全社会的事业。,33,就国家而言,实施初级卫生保健是政府的职责。 就人民群众而言,人人都有权享受初级卫生保健,人人都有义务参与初级卫生保健并为此作贡献。 就卫生工作而言,实施初级卫生保健是为全体居民提供最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来预防疾病与促进人民健康,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34,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 (1)对主要卫生问题及预防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 (2)改善食品供应和合理营养。 (3)提供足够的安全饮用水和基本的环境卫生设施。 (4)开展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 (5)对主要传染病的免疫接种。 (6)对地方病的预防控制。 (7)对常见病的妥善处理。

13、 (8)提供基本药物。,第二节 我国卫生策略,36,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建国初期为迅速改变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极端落后的卫生状况,制定了卫生工作四大原则:即“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形成了卫生工作四大方针。 改革开放以来,在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该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即“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37,1997年1月又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简称决定)”。 决定中指出了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方针是“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

14、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38,我国卫生工作的成就,1.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2.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3.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开展了新型农村户和医疗制度试点 4.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了明显进展 5.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39,我国卫生事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完善 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40,三级预防策略,由于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现代预防的概念已扩大、渗透到疾病发生、

15、发展和转归的全过程。人的健康问题的出现,是一个从接触健康危险因素、机体内病理变化从小到大,最后导致临床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影响健康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也称综合预防(comprehensive prevention)。,41,1.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也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子或可疑致病因子,采取消除和控制这些危害健康的因素,防止健康人群发病。 第一级预防中,如果在疾病的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则称为根本性预防。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42,如饮食中饱和脂肪酸高是冠

16、心病的潜在性危险因素,为此,从国家角度来改变农业和食品工业的营养方针、制订预防高血压纲要、发展体育运动等;为降低肺癌发病率,需要政府制订规章和进行财政干预,以法律形式制订禁烟规定、限制卷烟中焦油量、提高卷烟税收率。,43,第一级预防,(1)制定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政策和策略,如全民健身运动计划、预防高血压纲要、居民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等; (2)采取具体措施保护环境; (3)面向大众推行保健措施和开展健康教育,如预防接种、定期体检、慎重使用抗菌素等。,44,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也称临床前期预防、“三早”预防,即搞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对于慢性病,一方面利用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等形式及早发现和诊断病人,另一方面要大力研制高敏感性的诊断技术和方法,大力提高临床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对于传染病的预防是“五早”,还要早报告、早隔离,防止扩散蔓延,并迅速做好传染病报告。,45,3.第三级预防(tertia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