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山水文化详细概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537804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3.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山水文化详细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我国山水文化详细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我国山水文化详细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我国山水文化详细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我国山水文化详细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山水文化详细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山水文化详细概述(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山水文化,第一讲 绪论,一、山水与文化 从现代旅游学的角度看,“山水”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概念,是指具有美学、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景观,是专供人们进行游览、审美、科研、文化教育等精神活动的重要场所。 山水文化必须是与山水发生联系的文化活动。 山水文化应该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山水文化应该是一种审美文化。,第一讲 绪论,二、中国山水文化的形成 所谓“中国山水文化”,就是山山水水中蕴涵和引发的文化现象。 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山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优越的客观自然条件。中国位居欧亚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深入大陆腹地,背山而又面海,既是大陆国家,又是海洋国家,位置十分理想。 人与山水的关

2、系发端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在这种对象关系中实用性具有至上的意义,人类的文化就是从这里起步的。在中国山山水水中,留下了中华民族利用、改造自然的许许多多遗迹和传说。,第一讲 绪论,宗教活动和山水的开发有着密切关系,中国山水文化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宗教内容。 在文明发展的初期,人们由于对自然的敬畏,相信山川有播风雨的神力,从而开始了最初的山川祭祀。此后,随着农业生产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这种自然崇拜被归纳为对天地的崇拜。 当帝皇出现后,与天地相交通的职权也随之为最高统治者所掌握,天子祭祀天地的场所逐渐神圣起来,显示出从自然崇拜走向神道设教的政教结合。所谓“五岳”,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基

3、础上形成的。,第一讲 绪论,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后,就逐渐与山水结下不解之缘。山林幽深,云雾缭绕,寺庙坐落在这样的地方,更显出佛的尊严和神秘,同时也适合佛徒修心养性。佛因山而显赫,山以佛而著名。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起,五台山就开始兴建佛寺,成为我国最早的佛教名山。 中国佛教名山数以百计。这些佛教名山不仅记录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而且又是各代文物荟萃的场所。历代的建筑家、雕塑家、绘画家、书法家等各色艺人和能工巧匠,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杰作。佛教信仰对中国山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第一讲 绪论,道教是产生于中国的古老宗教,和我国山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密切关系。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创道教于四川鹤

4、鸣山,曾在青城山、龙虎山等清幽之处修道炼丹。道教宣扬修道成仙,追求超凡脱俗的“仙境”。神仙信仰起源神话传说,古代神话有昆仑和蓬莱两大系统,都和山水联系着。 道教认为,除了升天的神仙,还有一些“地仙”,居住于十洲三岛、洞天福地。十洲三岛在四海之中,三岛就是蓬莱、方丈、瀛洲;洞天福地则在陆地之内,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第一讲 绪论,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我们的先人超越实用观点和宗教观点而以审美观点看待自然,把山水作为审美对象,是一个长期的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 周易的一个基本观念,就是天与人是相通的,认为山川等自然现象的“象”昭示着人事,人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这种思想包含着原始宗教

5、的自然崇拜的性质,但已注意到了人与自然精神上的感应,显示出向审美关系的过渡。 儒家和道家的创始人,把对山水的崇拜升华为一种审美境界。孔子强调道德品质的修养,认为山水的某些特点和人的道德属性有类似之处,人们在山水的观赏中可以获得对自身人格力量的一种审美体验。老子厌恶黑暗的社会,他主张返归自然,以保持纯真的天性。庄子向往和追求自由,认为山水正是返归自然的理想场所,庄子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到了魏晋南北朝,人对自然美的观赏进入了自觉的时代。,第一讲 绪论,与此同时,以山水为表现对象的文学艺术应运而生,五彩缤纷的山水审美文化蔚为大观,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才能的发展。 中国以山水之美著

6、称,又以诗国名世,山水引发出无数诗篇。 中国的名胜之地,随处都可见到楹联。它熔语言艺术和书法艺术于一炉,可说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世界上,中国又是山水画出现最早和最发达的国家。历代著名画家的山水杰作,为中国山水文化作出了极其可贵的贡献。 中国的山水园林也很有特色,它是从欣赏山水发展来的。一些著名的山水园林,以假山、池水、花木、建筑为主要因素,善于在造景中运用各种手法,以咫尺山林显示大自然的风光,使身处堂筵而能坐赏山水林泉之乐。 这一切显示出中国山水文化日益丰富的内容,也反映出审美需求和审美能力的发展在山水文化形成中的意义。,第一讲 绪论,中国历史上的山林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形成过程

7、中的又一动因。山林文化也可称为隐逸文化、闲情文化,是相对庙堂文化、载道文化而言的。一般说来,儒家文化属于庙堂文化,道家文化属于山林文化。两者在思想体系上具有不相容性,但又有相成的方面。 儒家是主张积极入世的,儒生“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然而,儒家又主张“士志于道”。所以,在儒家人生哲学里又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中国历史上,读书人凭征聘和科举进入仕途,宦海浮沉,升迁不定,进退莫测。他们不仅需要积极有为的精神,又得有消极恬退的思想准备。一些读书人,或仕途失意,或不满时政,既要坚持“志于道”,又希求自由和解脱,山水之间就是最好的去处。 同时,当隐士有时也是一种入仕之路,一旦名气大了,可

8、以平步青云,所以有“终南捷径”之说。,第一讲 绪论,三、中国山水文化的形态 物质形态:记录着人类精神文化活动的名山大川,保留的人类文化活动踪迹的自然景观,以实象的可见的物质形态呈现于人们的眼前。 精神形态:山水美学、山水文学、山水科学以及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想,它的主要意义在于颂扬、认识和美化自然景观,在整体上并不影响自然景观的客观性,也不改变自然景观的原生形态和空间组合形态。,第一讲 绪论,四、中国山水文化的现代性 目前山水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1、破坏自然山水的原始生态环境 2、忽视自然风景区的环境保护,破坏景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 3、人造景观的建设走入误区。,第二讲 山水与景观,

9、一、山水景观的审美形态 1、雄:雄伟、壮大,有一种挺拔、厚重、壮观的气势,给人以一种壮美、崇高、坚不可摧的感觉。其审美形态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山体的厚重雄伟 第二种,水体的气势磅礴 2、秀:是与“雄”相对的一种审美形态,一般指山水形象的秀雅、玲珑、柔和。其审美形态必须具备两个因素: 第一,有茂密的植被覆盖着山体 第二,秀美在整体上必须是线条柔和,山势平缓,水面无波,没有突出的轮廓,更没有悬崖绝壁或惊涛骇浪。,第二讲 山水与景观,3、奇:是相对常见的普通地形而言,它往往有出人意料,给人惊喜的效。 4、险:指山势的险峻,它是由于山的坡度陡峭,山脊高而窄造成的。 5、幽:给人一种宁静平和的美

10、感享受。包括深和静两种,即幽深和幽静。 6、旷:是以宽阔的水面或平川为主体而构成的风景,视域开阔,水面或平川坦荡,极目天际,一望无涯,身临其境,让人心旷神怡。,第二讲 山水与景观,第二讲 山水与景观,二、山水景观的构成要素 1、色彩 用色彩来表现人的情绪,来表现人的喜怒哀乐情感。如婚诞喜庆,以大红色代表,使人兴奋,情绪激昂;黑白色象征肃穆和庄重,使人感到静谧和压抑。所以,在灯具、家具、房间墙壁、饰物等色彩搭配上,最好要了解一些色彩的基本知识。 红色: 象征热情、爱情、积极和活力 橙色: 象征高兴、爽朗、无忧和温暖 黄色: 象征光明、智慧、活泼和轻快 绿色: 象征清新、自然、健康和宁静 蓝色:

11、象征冷静、和谐、沉稳和刚毅 紫色: 象征典雅、神秘、优雅和浪漫 白色: 象征清净、纯洁、雅致和朴素 黑色: 象征肃穆、庄重、静谧和压抑 淡粉色: 象征娇媚、温馨、漂亮和柔和 玫瑰色: 象征优美、热情、浪漫和梦幻,第二讲 山水与景观,2、声音 秋 声 赋(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钅从钅从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第二讲 山水与景观,3、动态与静态 一般来说,山水的动态主要

12、是指流水、飞瀑和流云飘烟,也包括各种动植物的生命运动所表现出来的景象。 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回环,欲肥腻,欲喷薄,欲激射,欲多泉,欲远流,欲瀑布插天,欲溅扑入地,欲渔钓怡怡,欲草木欣欣,欲挟烟云而秀媚,欲照溪谷而光辉,此水之活体也。 郭熙,第二讲 山水与景观,三、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 从山水的发生学角度看,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的区别在于:自然山水是一种先天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文景观则是人依照自己的审美观念创造出来的,带有浓厚的主观因素,随着社会变迁,时代的演进及人的观念的变化,都有可能发生转变。,第二讲 山水与景观,1、建筑 以“秀”或“幽”为特征的景区或景点,建筑

13、物往往选择在深谷密林、山麓浓荫之中,环山小盆地,山间谷地,或陡壁之下。 以“雄”或“险”为特征的景区或景点,建筑物常常布置在山脊、峰顶或悬崖之上,以便加强自然景观的雄伟险峻形象。 以“奇”为特征的景区或景点,建筑物的布置也是出其不意,变化多端的。 以水为主的旷景,一般建筑物临湖或傍江,或在高阜处或小丘上,建筑物群中要有较高的主体建筑如鹤立鸡群,以畅江河湖泽之美景。 人文景观在自然环境中必须做到两点: 第一要处理好“涵”与“露”的关系; 第二要有民族形式和地方特色。,石宝寨,岳阳楼,第二讲 山水与景观,2、石刻与题记 所谓题记,就是指一个景区某一景点的题名,它在景区中往往有点景的效果。 三谭印月

14、联康有为 岛中有岛,湖外有湖,通以九曲画桥,览沿湖老柳,十顷荷花,食莼菜香,如此园林,四洲游遍未尝见; 霸业销烟,禅心止水,阅尽千年陈迹,当朝晖暮霭,春熙秋阴,山青水绿,坐忘人世,万方同慨更何之。,第二讲 山水与景观,3、神话、传说与历史典故 附丽于山水风景的神话传说,大体可以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用神话赞美自然美,组织多景点之间的联系。 二是以神话传说联系历史人物和自然风景的美。 三是以传说把历史人物、自然美和人文景观美联系起来。,桂林山水,第二讲 山水与景观,桂林山水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桂林这个地方既没有山,也没有水,更谈不上人烟繁盛,桂树成林。那时,桂林这个 地名都还没有呢!那么,桂林

15、这个地方,为什么会生长出成林的桂花树?为什么会有奇山秀水而名满天下呢?这还得从王 母娘娘的蟠桃盛会说起。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被孙悟空搅乱后,开不成了,天上四位鼎鼎大名的仙女嫦娥、织女、麻姑、和元女便呼朋引伴,包览瑶池的风光去了。一路上但见那仙山琼阁,玉树银花,天池荷开,凤鸾和鸣,好一派仙家胜境。麻姑突发奇想说:“转了一圈,瑶池不过如此,凭我等的法力,也可造一座出来。” 嫦娥当即赞同:“说的是,我等何不找个地方,各施法力,也造座瑶池乐乐。” 元女小心地说:“触犯了天条,可不是闹着玩的。” 织女心生一计:“那我们到人间去,远离是非之地。” 嫦娥道:“我等不如即刻分头下界,各造一园,看谁技高一筹。”,

16、第二讲 山水与景观,三位仙女听了,抚掌称妙。于是商定,看谁三天之内能在人间造一座最美丽的林园。第一天过去了,麻姑选中了今属于云南省路南县的一个去处,造出一座云南石林来,堪称“天下第一奇 观”。麻姑喜不自胜。第二天过去了,织女选中了现在叫杭州的地方,造出西湖美景,织女禁不住笑靥如花。第三天来了,元女选中了后来叫洛阳的地方,拂尘一挥,劈出了龙门石窟,玉手一指,遍地盛开姹紫嫣 红、雍容华贵的牡丹。她对自己的佳作也得意万分。唯有嫦娥,下凡三天,总选不中一处尽如人意的地方。眼看所剩的时间不多了,她焦急地往南飞去。当她来到如今叫做桂林的地方,但见赤地荒野,无水无山,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嫦娥不觉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嫦娥从月宫中取来桂花树种,仙袖一拂,便植下漫野桂花树来。“桂林,桂林,桂树成林。”此后 才有“桂林”这个地名。,第二讲 山水与景观,四、山水审美与心理体验 1、选取不同的距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 “山近看如此,远数里看又如此,远十数里看又如此,每远每异,所谓“山形步步移”也。山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每看每异,所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