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概论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532643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班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班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班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班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概论(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随着HSE管理体系的推行和实施,危害辨识 “风险评价”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起。许多人认为,风险评价是安全技术人员的事,与我们班组员工无关。其实不论是从风险评价的角度,还是从安全教育的角度,班组风险评价都有其特殊的作用。那么,基层班组如何开展风险评价呢?,1. 危险及危险识别,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时两者不加以区分,统称为危险、危害因素。 存在能量、

2、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是危险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 : 物的不安全状态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4类) 人的不安全行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13类) 有害的作业环境 安全管理缺陷。 危险、危害识别:认知危险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需要注意危害是造成事件的根源或状态,不是事件本身。,1.1 危险的表现形式,在进行危险识别时,应充分考虑: 火灾和爆炸;一切可能造成事件或事故的活动或行为; 冲击与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 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电磁辐射、同位素辐射); 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 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

3、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照明不足等); 设备的腐蚀、焊接缺陷等; 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露; 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 包括水、气、声、渣、废物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以及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1.2 危险识别的范围,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建设项目); 2)常规和非常规活动(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及紧急状态);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及将来);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承包商、后勤服务等);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8

4、)企业周围环境;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洪水、台风等)。 宗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1.2 危险识别的范围,常规活动:如出料、切换、清罐(塔、器)、加料、提(降)负荷及重要参数的调整、巡检和作业现场清理等日常操作。 非常规活动:如检维修、开停车、较重要的隐患治理项目、重要的工艺变更和设备变更、停电、水、气(汽)的处理等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作业场所的设备设施:通常在一个工厂中80的风险往往是由20的设备引起的,所以在定量风险评估中无需考虑所有设备,只要充分考虑对整个装置安全影响比较大、危险性比较高的设备设施。,1.3 危险类别,不安全行为: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常识,使事故有可

5、能发生的行为。 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为13大类: 1.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 使用不安全设备 4. 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5. 物体(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当 6.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 攀、坐不安全位置 8.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 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0. 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1. 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 中,忽视其使用 12. 不安全装束 13.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1.3 危险类别,物的不安全状态: 使事故可能发生的不安全物体条件或物质条件 物质条件:火灾、爆炸性物

6、质泄露;毒性物质; 物体条件: 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为4大类: 1.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2.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 套、护目镜及面 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 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4. 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1.3 危险类别,有害作业环境: 作业场所缺陷:间距不足;信号、标志没有或不当;物体堆放不当。 作业环境因素缺陷:采光不良或有害;通风不良或缺氧;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不当; 外部噪声;风、雷电、洪水、野兽等自然危害。 安全管理缺陷: 设计、 监测方面缺陷或事故(件)纠正措施不当;(人

7、机工效学) 人员控制管理缺陷:教育培训不足;雇用不当或缺乏检查 ;超负荷;禁忌作业等; 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缺陷; 相关方管理缺陷。,1.3 危险类别,按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生产过程的危险与危害因素分为6类: 1.物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 (2)防护缺陷 (3)电危害 (4)噪声危害 (5)振动危害 (6)电磁辐射 (7)运动物危害 (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11)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 (13)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

8、因素与危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 (2)自燃性物质 (3)有毒物质 (4)腐蚀性物质 (5)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1.3 危险类别,按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生产过程的危险与危害因素分为6类: 3.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1)致病性微生物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5)其他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1)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1)指挥失误 (

9、2)操作失误 (3)监护失误 (4)其他错误 (5)其他行为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6.其他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1.3 危险类别,按GB 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因起事故先发性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分为16类: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企业机动车辆行驶中,不含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 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包括雷击) 6.淹溺 7.灼伤(不包括电灼伤、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放炮(爆破作业发生的伤亡事故) 12.火药爆炸 13.化学性爆炸 14.物理性爆炸

10、 15.中毒和窒息 16.其他伤害,1.4 危 害 与 事 故 模 型,控制措施失效 (覆盖层老化),防护失败 (手套老化),1.4 危 害 与 事 故 模 型,事故 !,1.5 危险、危害识别的思路,存在什么危害(伤害源)? 谁(什么)会受到伤害? 伤害怎样发生?(例) 也可以反过来询问: 谁(什么)会受到伤害? 伤害怎样发生? 存在什么危害(伤害源)?,1.6 危害造成的后果,包括: 人身伤害、死亡(包括割伤、挫伤、擦伤、肢体损伤等); 疾病(如头痛、呼吸困难、失明、皮肤病、癌症、肢体不能正常动作等); 财产损失; 停工;违法;影响信誉; 工作环境破坏; 水、空气、土壤、地下水及噪音污染(

11、自然环境破坏)。,2.风险及风险评价 风险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 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接受范围的全过程。 可承受的风险-根据用人单位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方针,用人单位可接受的风险。,3. 评价准则的制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风险控制措施-分类,举例,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 我们常说的风险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危害因素辨识,二是风险大小的评估,三是风险的控制。危害因素辨识是风险评价的第一步,即要预先分析评价对象究竟存在哪些危害、有害因素?比如导致火灾、爆炸、致人中毒以及职业病的因素。由于危害因素辨识是风险评价的基础,因此,

12、这一步骤特别重要。危害因素辨识应尽可能全面,不要遗漏。危害因素辨识时,不仅要考虑正常操作工况,更要考虑操作、工艺、设备、仪表等不正常时带来的危害。,第二步是评估风险的大小,即分析每个危害因素引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一旦发生了,后果又是怎样?每一种事故都可以根据它们发生的难易程度(或称事故频度)与造成的后果,分析其风险值,风险值越高,越危险,应作为我们控制的重点。有些评价方法提供了事故发生难易程度与事故后果的评分方法,还提供了风险的基准值,即如果风险值超过了基准值,则认为风险不可接受,必须立即采取措施。第三步是风险控制,风险控制当然首先要控制那些超出风险基准值的风险。实际上,对于在允许范围内

13、的风险,我们也应该根据风险大小的顺序加以控制,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风险控制措施可以从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减小事故后果两方面考虑。概括一下,风险评价就是分析评价对象存在的危害因素,评估风险值(危险程度)的大小,提出控制风险,特别是重大风险的措施,促进安全生产。,与专门从事风险评价的机构相比,班组风险评价有两个比较鲜明的特点,或者说是班组风险评价的作用或目的吧! 第一,时限性。受财力、人力等因素所限,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请专业机构随时进行安全评价,也就是说专业性评价是有一定周期的;而班组风险评价则可随时进行,特别是当工艺、设备、以及人员发生变化时,往往会产生新的危害,这时进行班组风险评价就能及时识

14、别发生变化后带来的危害并加以控制。这就是国外特别强调的“变更管理”。,班组开展风险评价的作用,第二,教育性。班组风险具有的教育作用恐怕是最重要的。班组风险评价相当于对班组生产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解剖:生产的哪个环节、哪个部位易发生事故?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故?后果怎样?如何应对?哪些需要特别关注?问题一清二楚,班组人员通过风险评价所受到的教育是其他方法难以比拟的。所以说,对班组风险评价而言,我们既要重视评价的结果,即如何控制风险;又要重视评价的过程,强调在风险评价过程中学习更多的安全知识。班组人员熟悉现场,如认真开展风险评价,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受时间、资金及人员等的限制,班组风险评价宜采

15、用简便、实用的评价方法。在这里主要为大家推荐3种评价方法:安全检查表、作业危害分析、危险及可操作性研究。这3种方法都是属于定性评价方法。安全检查表现在已经得到较广泛的应用,我们在这里就不详细谈了,只强调3点:第一,安全检查表的检查内容应符合班组的实际,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后,应加以总结、修改,不断完善安全检查表。第二,检查时态度应认真,不可敷衍了事。第三,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有追踪,及时解决,避免检查出的问题无人过问。,班组风险评价方法,作业危害分析法,作业危害分析(工作危害分析),常用英文符号JHA表示,有时也叫做作业安全分析。它是对作业活动的每一步骤进行分析,从而辨识潜在的危害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

16、施。其主要步骤有5个:确定(或选择)待分析的作业;将作业划分为若干步骤;辨识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确定防护措施;信息传递。第一步确定待分析的作业,主要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班组岗位上有多种工作,是不是每一项工作都要进行分析?如果对所有的工作都进行分析,这当然更好,若人力、财力有限时,我们就需要从众多的工作中选择一部分优先进行。那些危险性较大、对其危险认识不够清楚的工作以及关键性的操作都是我们优先要考虑的,在这里我们称它为“作业”。,第二步是将确定的作业划分为若干步骤,划分步骤的原则是根据工作的性质,一般划分为10个步骤左右即可,划分步骤主要是便于下步的分析。第三步是针对每一个步骤,进行“辨识危害防范措施”的分析,直到所有的步骤都分析到为止。辨识危害时要仔细思考会出现什么故障(事故)?后果如何?是怎样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