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知识总结定义+公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5528753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物理知识总结定义+公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物理知识总结定义+公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物理知识总结定义+公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物理知识总结定义+公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物理知识总结定义+公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物理知识总结定义+公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知识总结定义+公式(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定义、概念一、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运动。直线运动: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速度的方向不变)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不随时间变化的运动。(速度不变指速度的大小方向都不变)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变化的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线的运动。(速度方向在其轨迹切线方向,时刻改变)平抛运动: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做的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一圆周的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圆弧的长度都相等的圆周运动。参考系:为了描述物体运动引来作为标准的物体。

2、质点:一个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形状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路程(标):质点运动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位移(矢):物体位置的变化。其大小等于初末位置之间的距离与运动轨迹无关,方向为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速度(矢):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物理量。符号: 单位:米每秒 单位符号:m/s 方向:运动方向。平均速度(矢):物体的位移S跟发生这一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的比值是物体在时间t(或位移S)内的平均速度。方向:位移方向,即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平均速率(标):物体运动的路程l跟经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的比值是物体在时间t(或路程l)内的平均速率。 瞬时速度(矢):物

3、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程度。方向为运动方向。(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初速度、末速度都是指瞬时速度)瞬时速率(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加速度(矢):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运动速度的增量跟发生这个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成为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单位:米每二次方秒 单位符号: 计算时一般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所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a取正值,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平抛运动运动叠加原理:一个运动可以看成是几个同时进行而又各自独立的运动叠加而成。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叠加。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通过的弧长l跟通过这段弧长所

4、用的时间的比值。符号:单位:米每秒单位符号:m/s 方向:圆周的切线方向线速度与其他各量的关系式:角速度: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连接运动物体与圆心的半径所转过的角度跟转过这个角度所用时间的比值。符号:单位:弧度每秒单位符号:rad/s周期(标):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沿圆周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符号:单位:秒单位符号:频率(标):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内完成圆周运动的周数。符号:单位:赫兹单位符号:Hz转速(标):转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周数。 符号:n 单位:转每秒 单位符号:r/s向心力(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总是指向圆心的合力。 符号:F 单位:牛顿 单位符号:N向心加速度(矢)

5、: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向心力作用下产生的指向圆心的加速度。 符号:a 单位:米每二次方秒 单位符号:二、力定义: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符号:F单位:牛顿 单位符号:N特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物质性) 力总是成对出现的。(相互作用性) 力有大小、方向、作用点。(矢量性)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发生形变。(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图示: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力的分类:(1)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分子力 (2)按作用效果分类: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阻力重力定义: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大小:G=mg

6、 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位置可以用悬挂法测出 物体的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弹力定义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弹性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非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而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弹性限度: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就会对引起它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大小:与形变有关对于同一个物体形变越大

7、弹力越大,形变消失弹力消失。对于弹簧或弹性绳:F=kxk:劲度系数单位:N/m方向: 拉力的方向为沿绳收缩的方向。 压力的方向为垂直与接触面并指向被压的物体。 支持力的方向为垂直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的物体。摩擦力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阻碍作用,这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静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阻碍作用,这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并与接触面相切。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

8、上有相对运动时,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阻碍作用,这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大小:f=N 为动摩擦因数 无单位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并与接触面相切。受力分析:(1) 确定研究对象(2) 按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进行受力分析(3) 找出每一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并找出与研究对象接触的所有物体,检查有无多力或少力。注意:受力分析只分析以性质命名的力,不分析以作用效果命名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与分力: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时候,我们常可以找出这样一个力,它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

9、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共点力: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如果这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交与同一点,则这几个力叫共点力。力的合成:求几个分力的合力的过程。力的分解:求一个合力的几个分力的过程。力的分解有唯一解的条件:(1)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 (2)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正交分解:将一个力沿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进行分解的方法叫做正交分解。矢量与标量矢量定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在同一直线上时遵循代数运算法则)正负号的意义:正号表示该矢量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同。 负号表示该矢量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反。比较大小:只比较其绝对值。标量定义:只有大小没有

10、方向的量运算:遵循代数运算法则。正负号的意义:正号表示在规定的零点以上,负号表示在规定的零点以下。比较大小:比较其代数值。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意义: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一种理想状态,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通常人们看到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实际上是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结果,在理解时不能把“不受外力”简单的等同于“合力为零”惯性:物体所具有的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这种性质称为惯性。惯性的特性:普遍性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

11、属性。 无关性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其他因素如受力情况、运动情况无关。 唯一性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质量大的,惯性大,运动状态不易改变。 质量小的,惯性小,运动状态容易改变。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其所受的外力成正比,跟其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跟外力方向相同。理解:(1)同体性:加速度、力和质量对应与同一个物体,所以分析问题时一定要确定好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全过程的受力情况要搞清楚。 (2)因果性: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物体的加速度由力和质量这两个因素决定。 (3)矢量性:加速度与力都是矢量,它们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 (4)瞬时性:物体的加速度

12、跟它所受的外力之间存在着瞬时对应关系,加速度与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5)独立性: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时,每个力都独立的产生一个加速度,且力和加速度之间仍遵循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1) 确定研究对象(2) 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分析图(3) 选定正方向或建立直角坐标系,通常选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或将加速度的方向作为某一坐标轴的正方向。(4) 求合力(作图法,计算法,正交分解法)(5)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一条直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理解:在任何条件下,对于任何物体,作

13、用力和反作用力关系都成立。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内容: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即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在同一条直线上。三力平衡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相互作用力平衡力作用对象两个一个作用性质一定相同不一定相同作用时间同时存在,同时变化不同时变化作用效果各自产生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可以相互抵消三、功功(标):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间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 符号:W 单位:焦耳,简称焦 单位符号:J 公式: F:力 S:位移 :力与位移之间的夹角物体受几个力:、 合力为F对应各个力做的功为:、 有总功: 功率(标):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符号:P 单位:瓦特,简称瓦 单位符号:W 注意:F与在同一直线上,若不在同一直线上有 是平均速度即对应的P是平均功率。 是顺时速度即对应的P是瞬时功率。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符号: 单位: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