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行为概论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522137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297.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体行为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群体行为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群体行为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群体行为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群体行为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群体行为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体行为概论(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篇 群体行为,第七章 群体及群体功能,群体 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 角色,第一节 群体及其分类,一、群体的概念 1.群体定义:是为实现某个特定目标,由两个或更多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成的人群集合体。 2.群体特征 (1)行为规范 (2)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3)群体意识和归属感 (4)有序的整体,有一定的组织性。,3.群体的心理效应及行为趋向 心理效应 群体价值观 群体凝聚力 群体责任感 行为趋向 社会助长(交往消除心理问题);社会致弱(怯场);行为趋同(个性差异变小);行为遵从(遵从制度与权威),二、群体的分类,按群体构成原则和方式,分为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细分为

2、命令型群体、任务型群体 非正式群体细分为利益型群体、友谊型群体,按联系的紧密程度及发展的水平划分为松散群体、联合群体、集体。 松散群体如同一车厢的乘客。 联合体如欲购同一楼盘的业主。 集体不仅对个人有意义,对社会也有意义。任何集体都是群体,但不是任何群体都可称为集体。,按群体的开放程度划分为开放型群体和封闭型群体 开放型群体成员变动频繁,来去自由,成员间权利、地位不稳定,与外界联系紧密,内部联系相对松弛。封闭型相反。 按群体在社会上发挥作用的大小分为参照群体和一般群体 按群体规模的大小分为大群体和小群体 按群体是否实际存在分为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三、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这种划分最早是由美国

3、心理学家梅奥在霍桑实验中提出来 正式群体有以下系统 (1)有个职能化系统,人们有可能实行专业分工; (2)有个有效的激励系统,引导成员自觉的作出贡献; (3)有个权力(权威)系统,导致集体成员接受管理者的决定; (4)有个决策系统,为组织的发展指引方向。,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是客观的。从其性质和作用看,既是积极地也是消极的甚至破坏性的。 从积极地方面看,非正式群体可以作为正式群体的补充,满足人们交往、归属、友谊等心理需要,满足群体成员及时了解组织内外情况、沟通信息的需要,可以发挥实际的影响力,成为成为正式群体凝聚力的填充剂。 从消极方面看,非正式群体容易对组织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成为对立力量;容易传

4、播小道消息,甚至制造谣言;容易形成小圈子、小团体、小帮派,不利于组织的团结和组织肌体的健全发展。,管理者如何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不能回避、拒绝,让非正式群体自生自灭 不能简单将其禁止、取缔 要分不同情况,对积极的要支持、提倡、鼓励;对中间的,注意引导;对消极的,密切关注,采取措施,防止质变、恶化;对破坏性的,要打击重要成员,教育他人。 对非正式群体中的领袖人物,要善于运用其长处,通过诱导创造条件,使非正式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一致。 实践证明,如果正式群体的领导人同时也是非正式群体的领导人,往往会收到良好效果。,建议,1.予以正确的领导和热心帮助,抑制其消极影响,使之向积极型转化;同时及时防范,

5、避免产生消极后果,善于发现他们的弱点,指明其危害性,并进行耐心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对极个别有破坏行为、屡教不改的要坚决予以处理。而对破坏性较大或带来不良后果的成员决不姑息,坚决予以惩罚或解雇。,建议,2.加强成员之间的工作交流,工作心得与体会,提高他们的凝聚力,积极引导该非正式群体参加有组织的活动正确地处理好该非正式群体与法制办之间的关系。 3.重视对该非正式群体的政治思想工作,管理者对任何表现突出者都予以表扬和物质奖励,把该非正式群体的“领袖”管住管好。,第二节 群体功能,群体发展理论公认比较完善的是塔克曼1965年提出的群体发展四阶段论:形成阶段、风暴阶段、正常化阶段、发挥

6、作用阶段。 群体的功能: (1)完成组织任务 (2)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 (3)协调人际关系 (4)促进成员的相互激励,角色定位的社会化过程,是指群体成员适应角色要求、接受群体行为规范、符合群体发展需要的过程。 角色社会化内容: (1)教给群体成员知识、技能 (2)教给群体成员社会规范 (3)使群体成员明确群体发展目标 (4)培养群体成员的社会角色,18,1.群体领导方式动力-专制型、民主型、自由放任型 2.群体组织形式动力-有组织与无组织 3.群体结构性质动力-平等型与层次型 4.群体公约动力-有公约与无公约 5.群体多数动力-少数与多数,所谓群体动力理论,就是要论述群体中的各种力量对个体的作

7、用和影响 库尔特 勒温提出群体动力理论B=F(P,E),第三节 群体动力理论,19,1、群体行为 2、群体事件的性质和类型 3、群体性事件频发的深层原因 4、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第四节 群体行为及群体性事件,20,性质:有理性的积极的一面也有非理性消极的一面 类型:根据参与者的身份特征、事件发生机制、发展逻辑及社会后果等方面,可以将群体性事件分为三大类。 事关民众权利和利益纠纷 社会泄愤事件 社会骚乱型,1、群体行为 群体行为是人们无意识地以“集体规范或多数人意见”为准则进行一致行动的现象。,2、群体事件的性质和类型,21,民怨太深 利益分配关系失衡 利益诉求渠道不畅 “小事拖大,大事

8、拖炸” 事情闹大才有人管 政府角色定位出现偏差 信息不畅 滥用警力,激化矛盾,3、群体性事件频发的深层原因,22,4、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要针对以上产生的原因,及时化解矛盾,如:,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困难群众 畅通民众的诉求渠道; 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 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加强对政府官员的问责; 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慎用警力等。,本章应该掌握的知识及其应用,群体 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 群体是什么?它有哪些类型?重视非正式群体在管理上有何意义? 群体的功能是什么?如何有效发挥群体的功能?,第八章 群体人际关系与冲突,第一节 人际关系

9、,一、人际关系及其重要性 定义: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交往和联系的状态称为人际关系。它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 作用: 1.对群体的影响:处理好,内聚力强;处理不好,产生矛盾、发生摩擦、群体涣散。(成员间、成员与领导间、领导与领导间) 2.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处理好,感情融洽、心情舒畅、群体士气提高,成员发挥工作积极、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处理不好,相互猜疑、彼此戒备,工作效率低下。 3.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神经衰弱、高血压、偏头痛与人际关系失调有关。动脑研究现代复杂人的人际关系,愉悦身心。 目前,中国重要的社会问题是建立和谐社会,创造良好人文环境。要求,各级政府领导的地区零上访,对动迁、劳资、社会福利保障

10、等格外重视。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为0.4贫富差距很大,现在城市内部是0.35,农村内部是0.32,城乡之间是0.43甚至更大一些。所以,要调整分配。,二、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人际因素(个体与个体:人之间的距离、交往次数、相似性) 社会因素(个体受社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社会风气、道德风尚) 组织文化因素(企业领导素质、工作型文化或关系型文化) 个人因素(性格、经历、工作性质),三、人际关系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人际关系建立的目的在于满足个人的种种需要,因此,人们与他人交往也是为通过彼此交互作用来影响对方的态度、改变对方的行为以符合自己的愿望。 人际关系性质不同,对对方影响

11、的有效性有所差异,美国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家李维特从影响对方行为有效性研究出人际关系的类型如下:,长期与短期的人际关系(长期,依附关系,影响的效果既深入又持久;短期,多来源于外在因素) 交互双方力量的大小(人际关系是互相依赖的, 相互依赖的程度不同,影响也不一样) 行为的规则(指契约、法律文本对行为的约束) 社会角色(不同场合每个人扮演不同角色,角色决定影响作用) 个人与非个人关系(以“个人的私人关系”还是“非个人的工作关系”为中心),(1)感受性训练法:经由无结构性(即非标准化)的团体互助,以改变行为的一种方式。 (2)角色扮演法:这种方法是要人们如何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别人 (3)会谈训练法:即

12、我们常说的对话,是指会谈者双方面对面意见沟通所形成的双向沟通系统。,四.改善群体人际关系的方法,群体成员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增进团体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对人认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好坏。,第二节 群际关系及冲突,一、群际关系 是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影响群体工作绩效及成员的工作满意度。 1.影响群际关系的因素 (1)目标:指希望达到的目标。每一群体和部门都有自己的目标,部门之间需要分工协作。比如,供应部门与生产部门之间、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之间、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各部门与后勤福利部门之间等。当目标完全一致时,通力协作;当目标不完全一致时,产生冲突。,(2)相互依赖性 依赖是在

13、总目标一致的前提下,依赖不是工作的推让,而是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体谅和支持。比如,财务部与销售部有关货款的回笼。 (3)资源 因为资金的有限使各部门无需拥有重复的资源,而是资源共享,形成公共资源。需要统一调度、合理安排,满足需要、不贻误业务。比如,车辆配置与调度。,2.管理群际关系的方法,可以分类为纵向群际关系和平行群际关系。 对平行群际关系的管理方法主要有: (1)制定规则程序(规范化程序化与非规范化程序化),非规范程序化来自于人为因素、突发事件。 (2)层级管理(按规范化无法解决的问题,是非不明,公婆各说各有理,就上交上级解决、平衡)。 (3)制订计划(明确分工、划清职责、避免推诿、减少摩擦)

14、。 (4)设立联络员。 (5)设立工作组。 (6)设立综合协调部门。,二、冲突及其管理(矛盾),1.冲突概念及其观点 概念:两个及其以上社会单元在目标、利益、认识上互不相容或相互排斥,从而产生心理或行为上的矛盾,从而导致抵触、争执或攻击事件。 传统观点认为冲突是坏事;现代组织管理理论认为不尽如此。,2.冲突的类型及原因 从冲突范围看有三类: 个人心理冲突、群体中个人间冲突及群体与群体间冲突。 个人心理冲突:个人遇事左右为难的心理体验。(分四类:接近接近型、回避回避型、接近回避型、双重接近回避型。具体见p154图8-2至8-5),群体中个人间冲突(引发与不同认识、不同价值观、信息来源不同、思想意

15、识不同、心理行为习惯不同) 群体之间冲突(工作原因、资源原因、奖励原因、沟通原因),3.冲突的管理与解决,分清冲突性质,看是建设性还是破坏性。 针对不同类型冲突采用不同措施: 对于个人心理冲突,要比较优劣,尽快选择从烦恼中走出; 对于群体中个人冲突,要使群体成员敢于发表意见,使上下左右信息沟通,增进了解和友谊; 对于群体间冲突,做好群体教育疏导,提倡顾全大局、反对本位主义,制定较高目标,加强信息沟通、增进彼此了解,公平待人,加强奖励,或冲突双方相互协商、请第三者仲裁。,第三节 竞争与合作,利益共同体是核心 商业不仅仅是竞争,也不仅仅是合作,“协同竞争”这一革命性的思维方式,应是经营企业的主要战

16、略思考。 小企业与大社会:改革开放30年,统计出19个央企在世界500强之列,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占国内企业的8.57%,创造56%的税收。,本章应该掌握的知识及其应用,人际关系 冲突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改善和应用人际关系? 怎样有效进行冲突管理?,第九章 群体行为与沟通,群体沟通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来实现 正式沟通是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的与工作相关系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非正式沟通是正式沟通渠道以外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 沟通有控制、激励、表达情绪和提供信息的功能,第一节 沟通及其分类,一、沟通及其过程 群体沟通就像人体血液循环,使肌体具有生命力,就需要通畅的血液循环,如果堵塞,就会出现梗或栓,如果梗栓出现在脑部,将会致命。 沟通对于组织来说,是人们之间传达思想和交流信息的过程。沟通可以定义为通过一套公共符号系统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沟通必须具备的三要素,信息的发送者 信息的接收者 所传递的信息 需要被传递的信息首先被信息的发送者进行编码,然后通过媒介物传送给信息的接收者,由其对信息进行解码,并作出反应反馈给信息的发送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