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末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5519897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末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末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末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末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末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末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末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八年级 物 理(总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一、单选题(下列各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面是对于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量的估计,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A. 一支普通2B铅笔的质量约为500g B. 中学生的脉搏跳动时间间隔约为0.1s C. 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0.26m D. 一个普通鸡蛋的密度约为1.0kg/m32、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以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

2、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3、在行驶的列车上,小明听到细心的妈妈叫2岁的小孩“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A铁路边的树木 B小孩子的座位 C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 D铁轨4、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态相同的是( )A. 打在枝头的霜 B. 屋檐下结的冰凌 C. 山间的云雾 D. 消融的冰雪5、对下列几种光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湖光映彩霞”-光的反射现象B“潭清疑水浅” -光的折射现象C“风吹草低见牛羊” -光的直线传播D皮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6、某

3、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7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12.45cm B12.34cm C12.35cm D12.36cm图17、天平是测质量的常用工具,使用时先要调节横梁平衡,当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边时(如图1所示),要使指针停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应该( )A将平衡螺母向右调 B将平衡螺母向左调C将游码向右移动 D在右盘中加砝码 8、如图2所示,在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木棒,A端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B 端在二倍焦距之外,则下列关于木棒所成实像,判定正确的是( )图2A. B端变

4、大,A端变小 BB端变小,A端变大 C两端都变大 D两端都变小 9、如图3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B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 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 10、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如图4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A. 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 B. 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C. 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 D. 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1:4 图3 图4 图5 图6二、填空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两个空,每空2分;共32分)11、如图5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

5、使其发出声音。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 产生,改变试管内的水量,会使声音的 发生改变。12、如图6所示的温度计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温度计的示数是 。13、生活中常见一些光现象,“海市蜃楼”是因为 形成的,验钞机是利用 辨别钞票的真伪。14、为了缓解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严重干旱,必须实施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CO2),干冰进入云层,很快 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就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 为雨点落到地面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5、每天早晨当你面带微笑走进校园后以1m/s的速度走向整容镜时,你在镜中的像以 m/s

6、的速度向你靠近,你在镜中的像的大小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6、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将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5cm的位置,调节光屏位置,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选填“等大”“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实验中他不慎用手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此时光屏上_(选填“会”或“不会”)出现手指尖的像。17、如图7所示,是甲、乙两个小球在空中下落时的频闪照片,照相机每隔0.2s拍照一次,由照片可知,从A到B的过程中,乙球做 _ 运动,甲球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_ m/s。图718、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图像如图8所

7、示,则量杯的质量是_ g,液体的密度是_ kg/m3。 三、实验题(共3题;每空2分,共32分)19、在标准大气压下,对某物质进行加热,该物质从熔化直至沸腾,在此过程中,根据测量数据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从图象中分析可知: (1)该物质是_ (填“晶体”或“非晶体”)。(2)01min比45min升温_。 (3)在BC段所示的过程中,该物质_热量,是_状态。(4)由图像知它的沸点是_ ,它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5)若把该物质带到珠穆朗玛峰加热至沸腾,它的沸点将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20、如图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上,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

8、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略测量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 ;(2)记录 ;(3)量出 的距离。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用的仪器是 ;(4)步骤(3)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测量的物理依据是 。21、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测量一种矿石的密度。现有器材:小矿石块、天平(含砝码)、一个烧杯、足量的水、细线。小组同学们设计了一种测量矿石密度的方案如下:(1)测量矿石密度的实验原理:_;(2)调节

9、天平平衡后,小明用天平测量矿石块的质量,如图所示,指出实验操作中的错误:_。改正错误后,小明用正确的方法称矿石块的质量,平衡时放在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矿石块的质量m0为 g。(3)在烧杯中倒满水,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4)将矿石块轻轻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矿石块沉入杯底,烧杯溢出水后,将烧杯壁外的水擦干净,放在天平左盘上,称出此时烧杯、杯内矿石和水的总质量m2;(5)写出矿石密度的表达式:石 =_ (用m0、m1、m2、水来表示)四、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4分,每小题只有光路全对才能得分)22、如图所示,光线AO从空气射到玻璃表面,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OB和进入玻璃的

10、折射光线OC。 23、在图中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五、计算题(共2题;24题6分,25题6分,共12分)24、小刚从家中出发到市中心,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1)骑车的是图中哪一段?(2)小刚骑车的速度是多少m/s?(3)小刚从家到市中心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25、有一只玻璃瓶,它的质量为0.1kg,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0.4kg,用此瓶装金属粒若干,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0.8kg,若在装金属颗粒的瓶中再装水时,瓶、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为0.9kg,求:(1)玻璃瓶的容积;(2)金属颗粒的质量;(3)金属颗粒的密度。八年级 物理

11、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下列各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1、C 2、C 3、B 4、C 5、D 6、D 7、B 8、B 9、C 10、C二、填空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两个空,每空2分;共32分)11、 振动 音调 12、液体的热胀冷缩 -1613、光的折射 紫外线 14、 升华 熔化 15、 2 不变 16、 放大 不会17、匀速直线 0.75 18、 20 1.0103 三、实验题(共3题;每空2分,共32分)19、(1)晶体 (2)快 (3)吸收 固液共存 (4)100 不变 (5)降低20、(1)自己的像成在广告牌上(自己的像与广告牌重合) (2)自己所在的位置(3)自己到玻

12、璃屏蔽门 刻度尺 (4)像距等于物距21、(1)= m/v (2)用手直接拿砝码 47.4(5)四、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4分,每小题只有光路全对才能得分)22、略 23、略五、计算题(共2题;24题6分,25题6分,共12分)24、(1) AB段(2)AB段的路程s AB =3600m-1800m=1800m,时间t AB =30min-25min=5min=300s,s AB t AB 骑车的速度V AB = = = 6m/s1800m300s(3)整个路程s=3600m,时间t=30min=1800sst3600m1800s整个过程平均速度v= = = 2m/s(或 3.5 g/cm3)(或 200 cm3)(或 300 cm3)(或 100 cm3)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