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5518565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27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资料(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一、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

2、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简要概括来说:一、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二、认真审题,定向扫描。三、筛选组合,定向表述,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三、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答: 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答: 作用是强调了*的气势或加强了语气。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答: 作用是引起

3、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答: 作用是强调,加强语气等; 5、对比:答: 作用是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答: 作用是强调了加强语气,四、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五、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答: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答: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答: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六、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

4、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七、“”词好在哪里?,答: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八、 “”词能不能删掉?,答: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九、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5、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方法二:,(1)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2)摘句法,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例如我的老师中的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

6、们”一句来概括段意。,十、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

7、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结合作者情况。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十一、易混术语区分,(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

8、、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二)“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三)描写方法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1、人物描

9、写: A.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B.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C.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D.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2、环境描写: A.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B.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

10、写。,(四)、这些描写手法的作用,1、有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2、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 3、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 4、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五)、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十二、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它是通过文章的字、词、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归纳中

11、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审题、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考题中得到提示入手。其主要方法有:,(1)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如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困难依然收养了自己已故邻居的两个孤儿这件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从文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反映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主的高尚品质。,(2)分析课文的重点段。从文中找出中心思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段,描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所产生的美好的幻觉以及幻觉瞬

12、间消逝,重新回到冷酷的现实,再联系第一段和第三段“惨死接头”就不拿找出中心:作者的目的就是要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他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3)从文题找中心,有些文章的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如伟大的友谊,文章歌颂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的革命友谊。,(4)、从中心句找中心,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最后一句:“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又如我的心事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说话要算话”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十四、标题的内涵和作用:,1、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比喻义象征义 2、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3、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4、标题就是

13、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 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5、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6、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 7、突出主题,十五、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情谊,昨夜,一场无情的大火把我家的一切都烧成了灰烬。第二天一早,妈妈催我去上学。书没了,书包也没了叫我怎么去上学呢?我带着悲伤和疲劳,慢慢地朝学校走去。 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读书,我低着头走进了教室。不知是谁小声说了声:“玲玲来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放下课本,抬起头用同情的目光看着我,大家虽然都没有说话,但看得出大家又都想说些什么。教室里出奇的静,

14、好象没有人一样。,这时,中队长方萍手拿一个大纸包走过来,对我说:“别难过!这些都是同学们送给你的学习用品。我给你买了一条红领巾和一块中队委员的标志。来,我给你戴上。” “玲玲,这是我爸爸给我买的精致的彩色笔,我把它送给你。”,“玲玲,这个多功能文具盒是我姑姑送给我的生日礼物,你拿去用吧!” “玲玲” “玲玲” 看着桌上的学习和生活用品,听着一声声感人的话语,我真想大哭一场。我用力咬着嘴唇,极力控制自己。可是,不知为什么,那大颗大颗的泪珠还是不停地滚下来,1解释词语:出奇 2给文章分段,用“”在文中标出,并写出段意。 3选择短文的中心思想(在正确答案序号上打) 反映了“我”受灾后悲伤的心情。 抒

15、发了“我”非常感激同学们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同学们对“我”的纯洁真挚的友谊。,【参考答案】情谊 1特别,不寻常。 2分段 第一段:“昨夜慢慢地朝学校走去。”段意:写一场无情的大火把我家的一切都烧成了灰烬。 第二段:“教室里玲玲。”段意:写第二天,我一进教室中队长方萍就将同学们送给我的学习用品的一个大纸包交给我。 第三段:余下部分。段意:写看着同学们送给我的学习和生活用品,听着一声声感人的话语,大颗泪珠禁不住地滚下来。 3,4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在正确答案序号上打) 时间的变化 地点的转移 总分结构 事物几方面 事情发展顺序,5将“一场无情的大火把我家的一切都烧成了灰烬。” 改成被字句 将“

16、那大颗大颗的泪珠还是不停地滚下来” 缩成最简句子 6短文最后一段除了标点符号停顿外,还有哪些地方朗读时需要稍加停顿,用“|”标出。,4 5我家的一切都被一场无情的大火烧成了灰烬。缩句:泪珠滚下来。 6看着听着我用力极力那大颗大颗的泪珠,美丽的晚霞,红红的太阳落山了,它收起余晖,只剩下一个柔和、鲜艳的火球,颜色金黄透亮,就是再高的画家也难以描绘。 太阳身影消失了,只剩下一片神奇的、美丽的云,令人想到仙境,想到梦幻的世界。,我出神地望着,眼睛朦胧起来了,天空仿佛出现了一条龙,金色的龙。它上游下窜,吞云吐雾,喷出鲜艳美丽的水花,随着云彩的移动,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看不见了。森林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飞起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