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5513022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台州市联谊五校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毛泽东一生著作无数,其中有很多被翻译成外国文字在海外流传。在西方最早介绍翻译毛泽东著作的是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她于1928年写成中国大众一书,对毛泽东著作部分内容做了简介。这本书内容不会包括A. 介绍了湖南农民运动情况B. 有关朱毛井冈山会师的情况C. 遵义会议的情况D. 有关湘赣边区的状况【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基础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1928年”,美国记者1928年写成的中国大

2、众 ,可知,书中涉及的内容肯定发生在1928年以前。结合选项分析:A、B、D三项均发生于19271928年;C遵义会议的情况,发生于1935年1月,故C不正确,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的革命实践活动2.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规划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此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最早实现的是A. 西藏自治区B. 内蒙古自治区C. 宁夏回族自治区D. 广西壮族自治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故选

3、B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点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自治制度,调动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积极性,保证了少数民族的当家作主。民族区域自治的影响也需要掌握。3.西周时期,在祭天或祭祖完毕之后,天子会拿一块作供品用的肉来赏赐给某一诸侯。这个诸侯会感到非常光荣,其他诸侯也羡慕得很。这反映出当时A. 周文化的延续性B. 宗法制的稳固C. 神权的至高无上D. 王权高度集中【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赏赐,诸侯感到光荣,其他诸侯也羡慕,说明当时宗法制度较为稳固,没有出现周王室衰微的局面,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周文化的延续性,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神权,西周没有实现王权的高度集中,故排除CD两

4、项。4.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这说明A. 一国两制当成国家统一方针B. 毛泽东考虑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C. 和平统一台湾是新中国既定政策D. 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前提【答案】B【解析】一国两制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错误;“台湾归还祖国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说明毛泽东考虑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故B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和平统一台湾是新中国既定政策,故

5、C错误;一国两制不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必要条件,故D错误。故选B。5.宋代一学者论及中国某制度时指出:“举千里之郡而命之守,举百里之县而付之令片纸可罢,一言可令,而无尾大不掉之患,尺地、一民、财赋、甲兵皆归之于天子”。他论及的制度A. 以三司使作行政首脑B. 多推行于秦朝少数民族聚居地区C. 提高了地方政治自主权D. 反映了官僚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片纸可罢,一言可令,而无尾大不掉之患,尺地、一民、财赋、甲兵皆归之于天子”可知,材料强调在官僚政治下,不会出现分封制时代的地方割据现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故D项符合题意;三司使是宋朝管理财政的,不是行政首脑,

6、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少数民族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要削弱地方的权力,故C项错误。6.周公是西周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孔子非常推崇周公,到了晚年,曾感叹:“吾不复梦见周公!”下列对周公的叙述,正确的是是天下唯一的大宗受封于鲁国属于姬姓贵族完善了官僚政治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周公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公不是嫡长子,不是天下唯一的大宗,故错误;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公受封于鲁国,故正确;周公属于西周王族,是姬姓贵族,故正确;周公时期属于贵族政治,不是官僚政治,故错误。故组合正确,故C项正确,ABD项都错误。故选C。7.汉初政治呈现出一种“布衣风格”。西汉开

7、国皇帝刘邦本人出身低做,功臣集团的出身大多与其类似。这一“布衣风格”反映出A.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 贵族势力的衰弱C. 分封制彻底被废除D. 宗法政治十分强大【答案】B【解析】据材料“汉初政治呈现出一种“布衣风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衣指平民,“布衣风格”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贵族势力的衰弱,故B项正确;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故A项错误;西汉初实行郡国并存制,分封了诸侯王,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宗法政治十分强大,故D项错误。故选B。8.中国古代曾有一个中枢机构,始终没“挂牌”,里面的官员品级不高,都没有超过五品,也不能对中央六部等机构直接发号施令。这一机构中的“官员”最有可能称之为A.

8、参知政事B. 内阁大学士C. 军机大臣D.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枢机构,始终没挂牌官员品级不高也不能对中央六部等机构直接发号施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是正式官职,且品级很高,故A错误;明朝设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内阁大学士品级不高,故B正确;清朝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品级很高,故C错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是正式官职,相当于宰相级别,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中枢机构,始终没挂牌官员品级不高”,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内阁的相关知识出发,对选项逐一分析判断,即可区分其他选项的不同点,得出正确答案。9.20世纪20年代末

9、,中国南方掀起了一场汹涌澎湃的苏维埃运动,其活动地区被称为苏维埃区域,所建政权被称为苏维埃政权。苏维埃运动的发展直接得益于A. 国民革命B. 南昌起义C. 工农武装割据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答案】C【解析】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南方掀起了一场汹涌澎湃的苏维埃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促进了南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故C正确;1927年国民革命已经失败,故A错误;南昌起义以反对国民党、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在1937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熟练掌握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10、时期各个历史阶段的特征和重大事件,注意对国民革命、南昌起义、工农武装割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等概念的区分,再紧扣材料关键信息“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南方掀起了一场汹涌澎湃的苏维埃运动”,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0.下列为民国时期一位知识分子某年的日记片段摘录,片段中的“上海事变”指的是上海事变后,首都开始进行防空演习,要求家家挖防空洞,户户门窗蒙黑布。12月13日,是我们民族无法忘记的日子。这一天,首都沦陷了。A. 九一八事变B. 七七事变C. 一二八事变D. 八一三事变【答案】D【解析】上海事变是指1937年日本发动进攻上海的八一三事变,中国称为淞沪会战,故D正确;A是在东北

11、;B是卢沟桥;C时间不符合。11.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下列各项,属于“九条方针”内容的有A. 国共对等谈判B. 用主权换治权C. 港人治港D. 民族区城自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叶剑英“九条方针”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条方针”主张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两党可以对等谈判,故A项正确;台湾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存在用主权换治权的问题,故B项错误;“九条方针”不涉及香港问题,故C项错误;台湾问题不等于民族区城自治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叶剑英发表谈话,具体

12、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台湾问题的角度出发逐一分析选项,区分香港和台湾问题的不同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2.史家吕思勉认为:“封建制度则是一族征服他族之后,分据其地,而食其赋入,而治理其人的办法。一族的人分据各处,则可以互相藩卫,而别族的人不易将他推翻。这种精神,要算周代发挥得最为充足。”这说明西周分封制A. 源自对他族的征服B. 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 削弱了血缘的联系D. 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一族的人分据各处,则可以互相藩卫,而别族的人不易将他推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D项正确;A项材料没

13、有体现,排除;郡县制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项错误,排除;分封制加强了血缘联系,C项错误,排除。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维护统治,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的义务;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并逐步构织出全国的交通网络。13.“中国建筑,其所最注重者,乃主要中线之成立。从皇家宫殿、公共官署、佛道庙观以及一般民宅,都依严格的中轴线分布;从群体组合到一室布局都呈现出中轴线的特征。”这种特征在西方建筑中也有体现。

14、下列中外建筑体现这一特征的有大昭寺日升昌奥林匹亚遗址图拉真广场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大昭寺、日升昌、图拉真广场都是中轴对称图形,奥林匹克遗址并没有反映中轴对称,故不符合,而A选项B选项和C选项都包含,故错误;D选项排除了,故正确。14.据石林燕语记载:“唐翰林院在银台之北。乾封以后,刘袆之、元万顷之徒,时宣召草制(皇帝的命令)其间,因名北门学士”。“北门学士”主要分了哪一机构之权A. 中书省B. 尚书省C. 门下省D. 枢密院【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时宣召草制(皇帝的命令)其间”可用看出,这些北门学士有根据密令参预机要的机会,从而分享中书省的决策权,因

15、为按照三省六部制的设计,中书省掌握决策职权。故答案为A项。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负责审议,枢密院分管军政,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C、D项。【点睛】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15.在隋朝,地方官员通过科目考试由专门部门选拔。于是写文章成为荣进之路。“夫其始,测试写作能力,专主于词章;其既仕,付之于勘籍小吏,而专查验其资格。于是选贤与能之意,无复存者矣”。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A. 科举制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B. 儒生地位提升同时成为专制政治的仆从C. 科举制度在实施初期存有弊端尚不完善D. 儒学依附科举制度沦为奴化臣民的工具【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于是选贤与能之意,无复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