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5512971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 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二次大考数学(理科)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则在复平面对应的点位于第 ()象限A. 一B. 二C. 三D. 四【答案】D【解析】【分析】先化简复数z,再求即得解.【详解】由题得=所以.所以在复平面对应的点位于第四象限.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运算和共轭复数的求法,考查复数的几何意义,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计算能力.2.“”是“”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

2、【解析】【分析】根据对数不等式的性质解得,利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判断.【详解】ln(x+1)00x+111x0,1x0,但时,不一定有1x0,如x=-3,故“”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应用,考查对数不等式的性质,属于基础题3.曲线在处的切线的倾斜角是 (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先求导,然后求出切线的斜率,继而得到倾斜角【详解】当时,则倾斜角为故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导后先求出在某点处切线的斜率,然后求出倾斜角的大小,较为基础。4.二项式的展开式的常数项为( )A. B. 5C. D. 1

3、0【答案】B【解析】【分析】先写出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再化简令x的指数为零即得r的值,再求出展开式的常数项.【详解】由题得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为,令.所以二项式展开式的常数项为.故答案为:B【点睛】(1)本题主要考查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和指定项的求法,考查指数幂的运算,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计算推理能力.(2) 二项式通项公式: ()它表示的是二项式的展开式的第项,而不是第项;其中叫二项式展开式第项的二项式系数,而二项式展开式第项的系数是字母幂前的常数;注意.5.用0、1、2、3、4这五个数字组成无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其中偶数共有 ( )A. 36个B. 72C. 48D. 60【答案】

4、D【解析】【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一种是个位是0,一种情况是个位是2或4,即得解.【详解】当个位是0时,偶数有种,当个位是2或4时,偶数有种,所以共有24+36=60种.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排列组合的综合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6.函数在的大致图像为(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分别令和,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结果.【详解】令,得,排除B、C选项;令,得,排除D.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图像,特殊值法是选择题中比较实用的一种方法,属于基础题型.7.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为椭圆上一动点,面积的最大值为,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5、)A. B. 1C. D. 【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得当M椭圆短轴端点时,面积取最大值,解方程=即得解.【详解】由题得当M在椭圆短轴端点时,面积取最大值,解方程=,所以a=2c,即.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几何性质,考查离心率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8.已知中,则( )A. 等腰三角形B. 的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或的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答案】C【解析】,,整理得,,或。当时,则,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当时,则,可得。综上为等腰三角形或的三角形。选C。9. 某次联欢会要安排3个歌舞类节目、2个小品类节目和1个相声类节目的演出顺序,则同类

6、节目不相邻的排法种数是A. 72B. 120C. 144D. 168【答案】B【解析】分两类,一类是歌舞类用两个隔开共种,第二类是歌舞类用三个隔开共种,所以N=+=120.种。选B.10.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俯视图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该四棱锥的体积为 ( )A. 2B. C. D. 【答案】D【解析】由三视图可知,原几何体为一个水平放置的四棱锥,底面是边长为2,的矩形,高是.由锥体的体积公式得,故选D.11.已知双曲线 (,)的两条渐近线与抛物线()的准线分别交于,两点,为坐标原点,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的面积为,则的外接圆半径为( )A. B. C. 2D. 【答案】C【解析】【分析

7、】先求出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再根据AOB的面积求出p=2,再利用正弦定理求的外接圆半径.【详解】由题得.所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联立得|AB|=.所以在三角形OAB中,由正弦定理得.所以的外接圆半径为2.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和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考查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12.已知函数.若过点存在3条直线与曲线相切,则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设函数上任意一点,得到切线方程为.再根据图像过点,所以,令,等价于函数g(x)有三个零点,分析即得解.【详解】设函数上任意一点,在点处的切线方程

8、为,即.若过点,则依题意,方程有三个不等实根. 令,得,.当时,函数在上单调递减;当时,函数在上单调递增.因此的极小值为,极大值为.若有三个不等实根,故.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零点问题,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13.某兴趣小组有2名男生和3名女生,现从中任选2名学生去参加活动,则至少选中一名男生的选法种数是_【答案】7.【解析】【分析】利用间接法解答. 先求出从5名学生中选2名学生去参加活动的种数,再求出从3名女生中选2名女生去参加活动的种数,把它们相

9、减即得解.【详解】从5名学生中选2名学生去参加活动,有,从3名女生中选2名女生去参加活动有,所以至少选中一名男生的选法种数是10-3=7.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排列组合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14.如图所示,在正方形内,随机投入一个质点,则所投质点恰好落在与轴及抛物线所围成的区域内的概率是_ 【答案】.【解析】【分析】先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再利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求解.【详解】由题设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故所投质点恰好落在与轴及抛物线所围成的区域内的概率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定积分求面积,考查古典概型的概率的计算,意在考

10、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15.已知,则与的值分别为_【答案】6,35.【解析】【分析】根据前面的式子可得a=6,即得解.【详解】根据前面的式子可得a=6,.故答案为:6,3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归纳推理,意在考查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16.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若在上为增函数,则称为“一阶比增函数”;若在上为增函数,则称为“二阶比增函数”。我们把所有“一阶比增函数”组成的集合记为,所有“二阶比增函数”组成的集合记为若函数,且,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答案】.【解析】【分析】根据为“一阶比增函数”不是“二阶比增函数”可得,在是增函数,且在不是增函数,根据二

11、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及导数法,可求出实数的取值范围.【详解】因为,且,即,在是增函数,所以. 而在不是增函数,又,且当是增函数时,有,所以当不是增函数时,综上,得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定义理解及应用能力,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三、解答题 (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已知函数.(1)若,求的单调区间;(2)若在处取得极值,直线与的图象有三个不同的交点,求的取值范围【答案】(1)的单调递增区间是和,的单调递减区间是;(2).【解析】【分析】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2)由函数的极值得到a=

12、1,再利用导数求出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再结合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分析得到的取值范围【详解】当或时,当时,所以的单调递增区间是和,的单调递减区间是.因为在处取得极值,所以,所以.所以.由,解得.由(1)中的单调性,可知在处取得极大值,在处取得极小值.因为直线与函数的图象有三个不同的交点,又,结合的单调性,可知的取值范围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零点问题,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18.在等差数列中,其前项和为,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公比为,且,.(1)求与;(2)证明:.【答案】(1);(2)详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

13、)求等差数列及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基本方法为待定系数法,即根据条件列出公差与公比的方程组:,解得(2)数列不等式证明得方法一般为以算代证:先求前项和,所以,因此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得,再根据项数为正整数条件,确定其取值范围试题解析:解:(1)由于,可得解得:或(舍去)(2)证明:由,得,1故考点:等差数列及等比数列通项公式,裂项相消法求和【方法点睛】将数列通项分成两个式子的代数和的形式,然后通过累加抵消中间若干项的方法,裂项相消法适用于形如(其中an是各项均不为零的等差数列,c为常数)的数列. 裂项相消法求和,常见的有相邻两项的裂项求和(如本例),还有一类隔一项的裂项求和,如(n2)或.19.的内角

14、的对边分别为,已知(1)求;(2)若,面积为2,求【答案】();()2【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知,再利用诱导公式化简,利用降幂公式化简,结合,求出;(2)由(1)可知,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再利用余弦定理即可求出.试题解析:(1),;(2)由(1)可知,20.如图,在梯形中,.,且平面,点为上任意一点.(1)求证:;(2)点在线段上运动(包括两端点),若平面与平面所成的锐二面角为60,试确定点的位置【答案】(1)见解析;(2)点与点重合【解析】【分析】.根据余弦定理,求得AC长度,再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判定;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得到;进而通过判定线面垂直得到线线垂直。.以C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出M的坐标,求得平面的法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利用两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