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城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5512932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大学城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重庆大学城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重庆大学城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重庆大学城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重庆大学城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大学城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大学城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大一中18-19学年下期高2020届半期测试试题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礼、乐源自氏族社会的风俗习惯,为维护分封、宗法所形成的等级体系而制度化。礼记中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这说明礼乐制度A. 起到了稳定统治秩序的作用B. 突出强调社会等级分化C. 促使社会风俗习惯趋向同一D. 与宗法分封制互为表里【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实行礼乐制度能够实现社会关系中的“同则相亲,异则相敬”,说明礼乐制度有稳定社会秩序的功效,故A项正确;等级制度只是礼乐制度

2、的一部分,材料突出强调的是礼乐制度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中“异则相敬”,反映出社会风俗的差异是存在的,并没有实现同一化,故C项错误。 分封制与宗法分封制互为表里,故D项错误;2.周朝有同姓贵族之间不得联姻的规定,故周王室主要与异姓诸侯联姻,这些诸候国被称为“甥舅之国”。“甥舅之国”的出现A. 推动“家天下”局面最终形成B. 强化了部落血缘贵族统治C. 扩大了宗法关系巩固了统治D. 加强了周天子的专制权力【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周王室主要与异姓诸侯联姻”,形成了“甥舅之国”说明了宗法关系的扩大,巩固了统治,所以正确答案为C。“禹传子,家天下”局面最终形成于夏朝,与材料时间不

3、符,A错误。周朝已经是奴隶社会的第二个朝代,当时没有部落贵族统治,所以B错误。君主专制开始于秦始皇,周天子时期尚未形成专制权力,D错误。点睛】宗法制(1)特点:嫡长子继承,以血缘为纽带,等级森严。(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3)内容:按血缘亲疏、远近确立起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继承制度(4)作用: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有利于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机构。3.钱穆先生曾对西周分封制这样解释:“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周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宋国为殷商后代微子的封国)。”其主要含义是A. 突出鲁

4、、齐在诸侯国中的政治地位B. 西周重视对殷商遗民的防范C. 西周疆域向南北方向扩大D. 镐京与宋成为两大政治中心【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西周的时候,实行分封制,分封同姓及功臣的同时,也分封了先代及殷商的贵族,如宋国。从地理位置看,周的政治中心在西部,东部又分封了重臣姜尚于齐、宗室伯禽于鲁,对宋形成东西夹击之势。B选项符合题意。突出鲁、齐在诸侯国中的政治地位的说法不合题干主旨,A选项排除。西周疆域向南北方向扩大说法不符合史实。C选项排除。镐京与宋成为两大政治中心的说法明显错误。D选项排除。4.对如表所示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史料与考古发现备注俘殷献民,迁之九毕(西周的东都成周郊区之地

5、);作大邑成周于中土(国土中央)选自逸周书作洛解迁“有方(商的方国)多士暨殷多士”至成周选自尚书周书成周驻扎有八师(西周军队的最高编制单位)青铜器舀壶铭文记载在原成周地区发掘出一批与殷人习俗相同的殷周之际墓葬,其中随葬的青铜礼器种类繁多。考古出土A. 亲商势力全部被武力安置在成周B. 成周的建成消除了殷商贵族的反抗C. 成周对周王朝具有重要战略意义D. 成周被分封给商贵族作祭祀之地【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全部被武力安置在成周”太绝对,排除A;“消除了”的表述太绝对,排除B;由材料“大邑成周于中土”“成周驻扎有八师”,可见成周对周王朝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故选C;材料反映成周周边迁移有商贵族

6、,以便于监视,由于商族的生活,所以有祭祀的遗迹,排除D。5.汉初政府“无为而治”,中央对地方王国事务不多加干涉。诸侯国享有较大的政治、经济自主权,于是各国竞相安抚百姓,因地制宜,发展生产。这表明,汉初郡国制A. 有助于国家统一和巩固B. 促进了王国的稳定和发展C. 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D. 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诸侯国享有较大的政治、经济自主权,于是各国竞相安抚百姓,因地制宜,发展生产”体现了汉初的郡国制度促进了王国的稳定和发展,故B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汉初采取的“无为而治”,中央不干涉地方王国事务的结果,“各国竞相安抚百姓,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材料强调了

7、郡国制度促进了王国的发展,无法得出有助于国家统一和巩固,并且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不利于国家的统一,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中央和地方的问题,与君主专制无关,故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汉初郡国制度促进了王国的稳定和发展,无法得出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D选项错误。6.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当时管理E区域的机构是A. 尚书省B. 中书省C. 宣政院D. 枢密院【答案】B【解析】【详解】从图中“行省”“大都”字样,可以判断出该图是元朝时期部分行政区划图,元朝实行行省制,中书省既领六部,又直辖“腹里”,统治今天河北、山西、内蒙、以及黄河以北的豫地等,据此可知管理E区域的机构是中书省

8、,选项B正确;尚书省没有直接管理地方行政,宣政院在元朝管理佛教和吐蕃事务,枢密院掌管军事,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点睛】本题考查元朝行省制度,根据图中关键信息,即可得出正确答案。7.清代军机处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军机处官员任命也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军机大臣都是以原官兼职,皇帝可随时令其离开回原衙门:各军机大臣的事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这说明清代军机处A. 没有定制、是临时机构B. 运行高效、但决策具有随意性C. 随机择人、保密性特强D. 法规完善、政务处理有章可循【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军机处官员任命也无制度上规定可供遵循”“各军机大臣的事

9、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可知,军机处没有定制、是临时机构,故选A。材料并未体现军机处运行高效的特点,排除B;“军机大臣都是以原官兼职”且都是由与皇帝关系较近的人担任,说明军机处并非随机择人,且材料没有体现保密性特征,排除C;D项恰好和材料所述意思相反,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军机处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军机处官员任命也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各军机大臣的事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8.唐玄宗时简选翰林学士入值内廷,承命制诏书敕、批答表疏。德宗时翰林学士陆贽常参与机要,时人“目为内相”;穆宗时宰相李逢吉势倾朝野,“惟翰林学士李绅常排抑之”。由此

10、可知,唐代翰林学士之设A. 提高了行政效率B. 加强了监察机制C. 保证了决策质量D. 牵制了外朝相权【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惟翰林学士李绅常排抑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翰林学士入为皇帝顾问,参与机要的陆贽被看作“内相”、李绅敢于“排抑”大权在握的宰相,都体现出受到皇帝重用的翰林学士对相权的牵制,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行政效率和监察机制,故A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决策权,故C项排除。【点睛】“惟翰林学士李绅常排抑之”是关键信息。9.明成祖时期,阁臣不得直接管理六部诸司事物,诸司奏事也不得通告阁臣,但阁臣“裨益不在尚书下”,“自正统后,始专命内阁条陈”。据此可知,明代内阁

11、A. 逐步成为法定行政中枢B. 逐渐控制国家决策大权C. 阁臣的参政权不断扩大D. 化解了皇权与相权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明成祖时期,阁臣不得直接管理六部诸司事物”权力较小,到“自正统后,始专命内阁条陈”取得处理国家大事的权利,说明“阁臣的参政权不断扩大”,正确答案为C。“逐步成为法定行政中枢、逐渐控制国家决策大权”不符合历史史实,故而排除A、B。随着内阁宰辅权力变大,势必危及皇权,其间矛盾必然激化,D错误。【点睛】内阁制及内阁首辅的产生,源于君主专制的加强及丞相的废除,也成为强化君主专制的手段。 例如,明世宗有意识地整顿内阁人员和完善内阁制,提高大学士的地位和权力,尤其是强化

12、内阁中位居首席者的地位,其目的在于使内阁能在自己身体欠佳又难以信任宦官的情况下,有效发挥辅政作用,更好地为君权服务。另一方面,控制首辅,便控制了内阁,也就能将阁权限制在君权许可的范围之内。10.据统计,明代监察御史共209人,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有29人。实际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这表明当时A. 科举是官员的主要来源B.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C. 注重考查监察官员素质D. 监察机构日益膨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明代监察御史的来源主要是科举,但没有表明所有官员的主要来源是科举,故排除A项;明代监

13、察御史的出身来源无法体现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故排除B项;根据“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可知当时注重考查监察官员素质,故选C项;根据题意内容无法得出监察机构日益膨胀的结论,故排除D项。11.历史学者唐德刚说过,中国“战前千年不变,战后十年一变”,也正是这场战争让国人开始逐渐清醒原来世界上不止我大清帝国一个。这场战争使中国A. 独立发展的道路被中断B. 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C.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D. 被迫向列强全境开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中国“战前千年不变,战后十年一变”,推断此次战争应该为鸦片战争,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由战前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

14、国家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故推知独立发展的道路被中断,为此A选项错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非鸦片战争,故B选项不符合错误;根据材料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表述错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步打开国门,而非全境开放。12.美国律师安德鲁曾感慨:“你恐怕很难想象,在文明世界里居然还存在着这样一种刑事法庭,在没有陪审团的情况下,法官即可自行审案,当堂发落这种审判制度通行清国各地。”这段言论A. 恶意污蔑中国的司法制度B. 推动列强借此攫取领事裁判权C. 为控制中国司法主权辩解D. 为进一步控制清政府制造借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15、:清代司法制度有很强的专制和人治色彩,材料中对司法制度的表述符合史实,没有恶意污蔑,故A项错误;外国人借口中国司法的弊端,为其可以在华不遵守中国的法律提供依据,故B项正确;近代外国在中国享有的是领事裁判权,而不是对中国司法的完全控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仅涉及司法领域,不能成为列强进一步控制清政府的借口,故D项错误。13.1921年,美国学者杜威撰文提出:“(如果)没有一场基于理念转变的社会转型,中国是不可能改变的。(中国)政治革命是一场失败,因为它是外部的,形式上的,只触动社会运作机制,而没有影响实际控制社会的生活观念。”杜威的这段言论A. 为五四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B. 否定了五四运动意义C. 失败可为其提供佐证D. 揭示了近代前期革命失败的根源【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杜威的中心观点是思想革命比政体革命更重要。结合所学,的失败,在于没有真正的“思想改革”为基础所致,故选C。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时间不符,排除A;材料出自五四运动:现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