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查生物试题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5512858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5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查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查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查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查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查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查生物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查生物试题 含解析(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查高一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研究植物遗传的过程中孟德尔运用了杂交实验法和假说演绎法B. 用闭花传粉的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C. “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孟德尔提出假说的主要内容之一D. 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答案】D【解析】研究植物遗传的过程中孟德尔运用了杂交实验法和假说演绎法,A正确;用闭花传粉的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B正确;“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孟德尔提出假说的主要内容之一,C正确;孟德尔的假说核

2、心“形状是遗传因子控制的”,D错误;答案是D。【考点定位】孟德尔遗传实验2.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杂交的后代(F1)再自交得到F2,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的条件有( )F1产生的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F1自交产生的所有受精卵均发育并成为植株F1中的每个基因在F2中的表达机会均等群体足够大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根本原因是:杂合子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产生种类相同的两种雌、雄配子,独立随配子遗传给子代,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此外,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

3、【详解】在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产生的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这是实现3:1的条件,正确;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所有受精卵均发育并成为植株才有可能实现3:1,正确;F1中的每个基因在F2中的表达机会均等,正确;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统计结果,故群体足够大统计结果才接近真实值,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特别是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解释,要求考生掌握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理解F2中高茎:矮茎=3:1的性状分离比出现的条件,明确3:1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但也需要特定的条件。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 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B. 子二代

4、性状分离比为31C.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D. 测交后代分离比为11【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F2表现型的比为3:1,属于性状分离,不能体现分离定律的实质,AB错误;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配子的比为1:1,C正确;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是现象而不是实质,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

5、能力。4. 孟德尔用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不必考虑的是()A. 亲本的双方都必须是纯合子B. 两对相对性状各自要有显隐性关系C. 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D. 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答案】D【解析】不管显性性状做父本还是做母本,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所以选D。【考点定位】杂交遗传实验的条件5.已知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并且 上述结果是按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那么亲本的基因型是A. YYRRYYRrB. YYRrYyRrC. YyRrYyRrD. YyRRYyRr【答案】B【解析】【分析】后代中YY:Yy=1:1,RR:

6、Rr:rr=1:2:1。【详解】后代中YY:Yy=1:1,亲本该性状的基因组合为YY*Yy;后代中RR:Rr:rr=1:2:1,推出亲本该性状的基因组合是:Rr Rr,故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题思路:可以把后代中两对性状对应的基因型拆开单独考虑,分别推出亲本对应的基因型,再进行组合。6.已知A与a、B与b、C与c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都是完全显性,基因型为AaBbCc 的个体自交。下列关于其自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A. 表现型有8种,基因型有3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B. 表现型有4种,基因型有6种,aaB

7、bcc个体的比例为3/64C. 表现型有8种,基因型有8种,Aabbcc个体比例为1/27D. 表现型有8种,基因型有27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本题涉及了三对等位基因,并且独立遗传,因此应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题在解题时,应掌握一般计算规律,首先对每对基因逐对分析,然后利用乘法法则计算【详解】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并且基因独立遗传,因此后代表现型种类=222=8种,基因型的种类有333=27种,AaBbCc个体的比例=1/21/21/2=1/8,aaBbcc=1/41/21/4=1/32,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

8、21/41/4=1/32,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41/21/2=1/16,故D正确,ABC错误;【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基因自由定律的应用,在解答首先逐对基因考虑,然后利用乘法法则进行计算,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并且掌握一般计算规律,属于考纲中应用层次,难度适中7.鼠的体色和尾型相关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黄色卷尾鼠彼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6/12黄色卷尾、2/12黄色正常尾、3/12鼠色卷尾、1/12鼠色正常尾。出现上述遗传现 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鼠色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C. 卷尾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D. 控制黄色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答案】

9、D【解析】由题意可知,黄色卷尾鼠彼此杂交,子代中黄色:鼠色=8:4=2:1,对于毛色来说,性状发生了分离,说明该黄色卷尾鼠的黄色是杂合子,且黄色是显性性状;卷尾:正常尾=3:1,说明该黄色卷尾鼠的卷尾是杂合子,且卷尾是显性性状,说明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题意分析可知,该遗传现象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子代中黄色:鼠色=2:1,不符合3:1的分离比的原因是控制黄色的基因纯合致死,导致后代性状分离比偏离9:3:3:1的情况,D正确。【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名师点睛】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

10、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8.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 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D. 基因和染色体都是生物的遗传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DNA和染色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多个基因每个

11、基因中含有许多脱氧核苷酸。【详解】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正确;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果蝇的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C正确;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核酸才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关知识,特别是萨顿将基因与染色体进行类比推理的过程,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对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平行关系进行判断,但要考生明确类比推理得到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还需要实验验证。9.下列有关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B. 经过复制的同源染色体都

12、能形成四分体C. 四分体时期发生的交叉互换是在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间D. 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每个时期【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可判断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粒),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据此答题。【详解】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个染色单体,A正确;经过复制的同源染色体只有两两配对后才会形成四分体,B错误;四分体时期发生的交叉互换是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C错误;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

13、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掌握四分体的概念及其中的数量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0.Y(黄色)和y(白色)是位于某种蝴蝶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雄性有黄色和白色,雌性只有白色。下列杂交组合中,可以从其子代表现型判断出性别的是( )A. yyyyB. YyyyC. yyYYD. YyYy【答案】C【解析】【分析】Y(黄色)和y(白色)是位于某种蝴蝶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雄性有黄色和白色,雌性只有白色,即雄性蝴蝶中,基因型为Y_个体表现为黄色性状,基因型为yy的个体表现为白色性状,而雌性蝴蝶无论基因型是什么都表现为白色。【详解】yyyy后代无论雌雄都是白色,因此

14、不能从子代的表现型判断出性别,A错误;Yyyy后代雄性个体既有黄色也有白色,雌性个体都是白色,所以不能判断白色后代的性别,B错误;yyYY后代后代雄性个体都是黄色,雌性个体都是白色,可以从子代的表现型判断出性别,C正确;YyYy后代雄性个体既有黄色也有白色,雌性个体都是白色,所以不能判断白色后代的性别,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扣住题干信息“雄性有黄色和白色,雌性只有白色”判断每个选项后代不同性别的表现型,再选出正确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11.下列关于性状显隐性或纯合子与杂合子判断方法的叙述,错误的

15、是A. 甲乙只有甲,推出甲为显性性状B. 甲甲甲乙,推出乙为隐性性状C. 甲乙甲:乙1:1,推出甲为显性性状D. 花粉鉴定法:只有一种花粉,推出其为纯合子;至少有两种花粉,推出其为杂合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甲乙只有甲,这说明甲为显性性状,A正确;B、甲甲甲+乙,出现性状分离现象,这说明乙为隐性性状,B正确;C、甲+乙甲+乙=1:1,这属于测交,据此不能确定显隐性关系,C错误;D、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花粉鉴定法:只有一种花粉纯合子,至少两种花粉杂合子,D正确故选:C12.某大学生物系学生通过杂交试验研究某种短腿青蛙腿形性状的遗传方式,得到下表结果。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组合1234短腿长腿长腿短腿长腿长腿短腿短腿子代长腿48469024短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