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设计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策略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512646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PPT 页数:143 大小:25.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与设计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技术与设计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技术与设计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技术与设计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技术与设计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技术与设计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与设计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策略(1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技术与设计1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 姜腾 2012年11月,说 明,通用技术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必修的技术类课程。参加研修的各位老师都是通用技术课程的任课教师,了解中学技术教育及其课程的发展历程,明确肩负的使命,为这门学科的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我们每个技术课教师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首先说明,这里所说的技术教育,是指普通中学的技术教育。从建国60年的教育史看,这项教育曾表现为劳动教育、综合技术教育、基本生产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技术教育(包括信息技术教育、通用技术教育)。,普通中学技术教育的 过去 现在和未来,核心问题,一、普通中学技术教育发展历程的回顾

2、 二、新课程改革以来技术教育快速发展,一、普通中学技术教育发展历程的回顾,建国60年来,中学技术教育及其课程建设经历了曲折的过程,这项教育在全面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果。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技术课程的建设在对多年形成的优势传承的基础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实现了创新发展。我们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查阅、摘录、分析后,归纳出技术教育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1949年2000年)。,(一)20世纪50年代,1.加强劳动教育 2.进行综合技术教育 3.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 4.贯彻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5.具体情况与分析,1.加强劳动教育,1950年,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

3、案)要求:“生产劳动应有计划地配合正课进行”。 1952年3月18日,中学暂行规定(草案)指出,“自然科学的教学尤应力求与现代生产技术相结合,采用实验、实习、参观等实物教学法,使学生理解一般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与最简单最基本的生产工具的使用方法。”,2.进行综合技术教育,1955年4月12日,中共中央转发的教育部党组报告提出:中小学必须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除注意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外,还应当注意进行综合技术教育,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懂得一些工农业生产的基础知识。,3.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1955年5月19日,全国文化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在普通教育“有步骤地实施基本的生产技术教育”。 19

4、56年5月, 教育部发出关于普通学校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的指示(草案)。 1956年3月,教育部在相关通知中提出:在中学教学计划中增设实习科,初三增设工农业基础知识科(每周2课时)。,4.贯彻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1957年2月27日,毛主席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8年,党中央明确地把“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规定为教育方针的一项内容。,5.具体情况与分析,在落实上述文件精神时,有的学校开设了制图课、园艺课;有的结合生产实践进行文化课教学,同时,广大中学普遍组织学生下厂

5、、下乡,参加生产实践活动或开展勤工俭学,努力探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有效途径。,1958年以后的一段时间,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不少学校出现了劳动过多,影响教学的现象。后来得到纠正,正常教学秩序得到恢复。,(二)20世纪60年代初期,1963年7月1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调整初级中学和加强农业、工业技术教育的初步意见,这一时期的技术课使同学们学到了一般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最简单的生产工具的使用方法。,(三)文革时期,由于片面强调劳动对思想的改造意义,学校不仅又出现了劳动过多的情况,而且许多学校以劳动代替了正常的知识教学,从而使劳技教育步入歧途,离开了正确发展的道路。,(四)改革开放以

6、后(20世纪8090年代),1978年4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四)改革开放以后(20世纪8090年代),1.在普通中学开设劳动技术课 (1)国家颁发文件提出开设劳技课 (2)召开全国劳技教育工作座谈会,(1)国家颁发文件提出开设劳技课,1981年4月17日,教育部颁发全日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决定在中学开设劳动技术课。 1982年10月19日,教育部颁发关于普通中学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的试行意见。,(2)召开全国劳技教育工作座谈会,1986年6

7、月11日15日,国家教委中学司在苏州市召开了全国中学劳动技术教育工作座谈会,并印发了会议纪要。 从此,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教学和课程发展进入了较为规范的阶段。,(四)改革开放以后(20世纪8090年代),2.多次颁发劳动技术课大纲 (1)1987年中学劳技课大纲 (2)1988年初中劳技课大纲(初审稿) (3)1992年7月初中劳技课大纲 (4)1997年7月高中劳技课大纲 (5)2000年1月高中课程计划,(1)1987年中学劳技课大纲,1987年3月6日,国家教委发布全日制普通中学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试行稿)。大纲强调,“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劳动

8、技术课是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必修课程”。,(2)1988年初中劳技课大纲,1988年,教育部制定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初审稿)。,(3)1992年7月初中劳技课大纲,1992年7月,教育部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试用)。 大纲规定的教学时间是:三年制初中总课时200学时,每周2课时;四年制初中总课时268学时,每周2课时。 大纲特别要求:“本门课程讲授知识和劳动实践的时间安排原则是1比2”。 大纲规定的具体教学内容分为必选项目和参考项目,必选项目从种植、养殖及农副产品加工,木工、金工及农机具使用,电工与电子技术,生活

9、服务等4类项目中选择,每类至少选一项。,(4)1997年高中劳技课大纲,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是:“在初中劳动技术课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所必须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设计和创新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有关的劳动技术奠定基础”。“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增强质量意识、效益意识、环保意识,具有服务社会的责任感”。,(5)2000年1月高中课程计划,2000年1月31日,教育部印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该计划强调了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应使学生“具有与社会生活相适应的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一定的择业能力,形成一定的劳动

10、技能和现代生活技能,能够对自己的生活和发展做出恰当的选择”。,(四)改革开放以后(20世纪8090年代),3.国家多次颁发文件加强劳动技术教育 (1)国家文件中加强劳技教育的规定 1993年2月12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36条规定,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3.国家多次颁发文件加强劳动技术教育,(2)两个关于加强劳技课教学及管理的重要文件 1996年5月17日,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的意见(教基19969号文件)。对各

11、地中学劳动技术教育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1998年6月10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基厅19989号)。文件对如何加强劳动技术课的管理提出若干重要规定,包括劳技教育的组织领导、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实践基地建设和设备配置、督导评估等项内容。,(1)建立劳技教育研究学术机构 1994年9月,在中央教科所设立了全国 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研究会,成为推进 全国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建设与发 展的重要学术机构。 1996年12月,由全国劳技研究会主办的 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杂志创刊。,4.积极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科学研究,(2)完成多项劳技教育科研课题 国家教委“七

12、五”重点课题城市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研究。 国家教委“七五”重点课题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研究。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研究与实验。 国家教委“八五”重点课题普通中小学劳动技术职业教育研究。,4.积极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科学研究,(2)完成多项劳技教育科研课题 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发展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材建设现代化的研究子课题中学劳动技术课教材研究与实验。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研究。,4.积极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二、新课程

13、改革以来中学技术教育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普通中学的劳技课程建设进入了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为目的的新的发展阶段,经过充分准备,教育部决定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劳动与技术课,在高中开设通用技术课。,(一)劳动与技术教育,1.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提出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中小学要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其中的一项国家指定的学习领域,并要求在高中“开设技术类课程”,“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一)劳动与技术教育,2.劳动与技术教育实

14、施指南的主要精神 2002年,国家级培训提出的79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指南规定,“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79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内容包括技术基础(传统工艺、信息技术、基本技术)、家政、职业引导。,(一)劳动与技术教育,3.部分省份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规定 新课程改革以来,不少省份相继发布了一些地方文件,使劳动技术课程在新的条件下又有了新的发展,呈现出多种模式的劳动技术课程发展态势。 江苏省:江苏省教育厅制定了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同时指出,这门课程的主要特征是动手与动脑结合,以项目为载

15、体,可感的操作对象,多学科的视野,贴近现实生活,开放的学习领域。,3.部分省份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规定,浙江省:近年来,浙江省的劳动技术课程建设也有了新的发展。在全面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浙江省坚持主动适应、积极改革、勇于创新的策略,坚持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为切入点,认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工作方针,认真完成了浙江省义务教育劳动技术课新教材的组织编写工作。,上海市:上海市劳动技术课程标准对学科的定位是“劳动技术学科是中小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活动或者与他人合作,在设计、制作、使用与维护等一系列劳动体验和实验探究的技术活动过程中学习技术知识,掌握技术操作,增强技术意识,提高劳动技术素养

16、的一门基础课程。”其特征是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3.部分省份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规定,北京市 :2001年6月,北京市教委颁布了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并制定了劳动(技术)课程标准。标准指出,劳动(技术)课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成长需要和社会需求而设立。从2005年秋季开始,北京市初中全部使用新改编的劳技课新教材,每周一课时,上劳技课的地点,可在校内,也可在劳技教育中心。,3.部分省份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规定,(一)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上面对部分省(市)劳动技术课开设情况的研究与分析,可以看到,尽管存在种种困难,但有不少省份仍在坚持劳动技术教育,他们既传承了劳动教育的优势,又在着力发展目前受到国际社会重视的技术教育。因此,颁布符合各地实际情况、便于操作的劳动技术课程的有关法规政策,确保各地劳动技术课的顺利开设是摆在各级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面前的急迫任务。,(二)通用技术课程,1.通用技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