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建设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思路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511779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涵建设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内涵建设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内涵建设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内涵建设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内涵建设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涵建设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涵建设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思路(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2009年全省电大系统校领导会议上的讲话,广东广播电视大学 李江 2009.6.10 阳江,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一、内涵建设的基本概念 二、内涵建设的必要性 三、内涵建设的基本思路,内 容,一、内涵建设的基本概念 (一) “内涵”与“外延” 是逻辑学的一对范畴 原义指概念的两种基本属性 概念的内涵是指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 概念的外延则是所指对象的范围,(二)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概念的发展 是从上述概念借用来的 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没有精确的 规定,发展理念的重大变化: 传统的“发展”:指数量的扩展,规模的扩大,以入学机会提供作为衡量指标 现在的“发展”:明确提出了质量保证的基本要求,注

2、重学校办学品质的提高,教育主题变化: 以数量为主导的发展以质量为 主导的发展,(三)内涵发展的基本要求 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并不意味数量的停止增长,而是要以质量保证为前提的扩张,反对盲目的数量扩张,反对把数量扩展作为绝对目标,要求在质量、规模、数量和速度之间实现均衡。 重视教学质量,重视学校的内部效益,炼好内功,提升品牌,充实内涵,(四)内涵建设的维度 维系高校生存与发展的三纽带: 精神、制度和资源,资源包括人力、物力 制度建设包括高校的法律制度和治理结构;学术制度建构 文化建设核心是塑造大学精神,包括独有的价值理想、治学传统、精神气质、行为规范等,资源是基础条件 制度建设和文化保障是高等

3、教育内 涵发展的根本所在 当下人们讨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重点关注的是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五)内涵建设的目的 通过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提高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二、电大内涵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新时期教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1新阶段教育阶段性特征 2教育发展的3个阶段 3新阶段教育发展主题的变化 4电大教育的3次历史性飞跃 5现阶段电大的基本特征,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 数量和规模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质量和结构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 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形成,现代化教育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义务教育

4、的巩固提高和均衡发展的任务极为艰巨; 职业教育规模快速扩展的阶段已基本结束,但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日益迫切,传统教育备受重视阶段 传统教育与非传统教育并重阶段 非传统教育备受重视的阶段 以十七大为标志,当前我国教育发展进入了第二阶段,从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 从数量的扩张转向质量的提高 从重传统教育到传统教育与非传统教育并重,第一次飞跃是使高教从校园内走向校园外 第二次飞跃是实现了学习方式的方便和灵活 第三次飞跃是初步实现了有支持的学习 第四次飞跃,将是适应更加广泛的教育对象和更加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实现内容针对性和适应性的变革,生存问题基本解决,持续健康发展问题仍很突出 办学规模持续稳定

5、,质量和声誉问题仍很严峻 试点已经转入常规,建立长效机制任务仍很艰巨 做大的问题基本解决,离做强还有很长的路,(二)是新时期电大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179年-98年全国电大在校生规模发展变化 2开放教育十年在校生规模发展变化 3不同阶段电大的核心竞争力,电大核心竞争力的变化: 扩大教育机会提高教育品质 单一因素综合因素,(三)是解决新时期我省电大发展面临新问题的根本途径 1潜在危机不容忽视 2质量保证压力空前 3教学改革任务艰巨,(1)思想准备不够充分 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 重招生轻教学 重数量轻质量 重物化指标轻精神文化因素 重知识传授轻学生精神生命的主动发展 对存在困难思想准备不足,

6、缺乏理性思 考和判断,(2)品牌意识亟待强化 教育部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规范继续教育市场的措施 2004、2006年,两次发出“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教育规范管理的通知” 2005年,取消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 2007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停招成人脱产班和自考助学班 2008年,所有普通高校停招成人脱产班 如果不注意维护自己的品牌,电大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治理整顿的对象?,(3)竞争日趋激烈 地区、层次、专业发展不平衡 竞争对手的实力越来越强 原有的办学特色不再是电大独有,(1)办学规模和教学条件的发展不协调,(2)队伍建设还有不少差距,省校:教师繁重的任务与指导系统办学之间的矛盾 市县电大:教师数量不足与

7、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的矛盾 生师比:超过1/4的学校生师比不达标 标准为100:1;全省电大的生师比为54:1;生师比平均达标率为73% 专业责任教师配备:近1/6的学校专业责任教师配备不达标 数据来源:2008秋全省电大系统师资配备情况专项检查,(3)教学资源仍不能满足需要 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数量不足 常规教学资源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的需求 省校统筹规划、发动全省电大参与不够 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够,(4)教学过程的落实程度存在相当差距 13%的应开课程未安排辅导课 多数课程面授学时不足 多数课程在34次(1216学时)之间; 安排5次(20学时)以上的很少; 少数课程安排12次

8、; 网上教学的效果不理想 数据来源:2008秋面授课程开设专项检查结果 抽样单位:茂名、潮州、怀集、陆河,课程建设 教学模式 课程考核改革,三、加强内涵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指导方针 扩大开放、保证质量、 强化特色、打造品牌,(二)基本思路 保障教学条件 狠抓教学过程 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制度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 强化办学特色,(三)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招生和教学的关系 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四)主要措施 1进一步确立教学的中心地位 2改善办学条件,确保教学实施 3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师资达标 4规范教学管理,落实教学过程 5关注文化建设

9、,提炼大学精神 6以文化为引领,加强制度建设 7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 8加强系统建设,提升整体实力,第一层面:领导重视教学,精力投入有保证 第二层面:学校政策向教学改革、向教师倾斜 第三层面:资源配置向教学倾斜,加大教学投入 最终体现:形成重视教学、重视质量的运行机制和 良好环境;学校把更大精力、更多资、 更多财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投入到提 高教学质量上。,重点:网络环境、带宽、教学平台的配备和应用、计算机设备的更新换代 教学检查 专项检查 新一轮评估,开展师资配备专项检查 制定各类教师工作规范(标准和指南) 建设教师培训课程 教学团队建设 继续实施教学名师工程 实施全省电大师资共享工程

10、 加强队伍培训力度 开展基层电大校领导培训,(1)严格规范对教学点的管理 08秋开展教学点和学习点专项清理 09春起未经中央电大批准的不得再招生 教学点:教学具体实施单位;可单独进行招生、学籍管理;配教务管理平台;配专职教师;本科点配电大在线平台;可以申请考点 学习点:不能单独招生,只能开展教学活动,不能进行学籍管理;不需配电大在线平台;不需配专职教师;不能设置考点,(2) “八个地雷不能踩”的行为规范,招生方面的“3个地雷”: 未经批准招生 虚假广告 乱收费,考试方面的“3个地雷”: 私设考点 泄密事件 有组织的集体作弊,教材方面的“2个地雷”: 盗版教材 开课计划外教材版本,(3)确保必要

11、的面授课程:保证1/31/2的面授课 学生自主学习必要条件:教学资源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具有自学能力 面授教学的必要性:是电大的特色,是区别于网络教育和其它教育形式的主要标志,(4)逐步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注意总结提炼,形成长效机制 科学设计:作业文件、程序文件、记录文件 基本做法:建立标准、落实过程、注重持续改进和提高 基本要求:事前有标准,事中责任到人、可测可控,事后有反馈有分析有改进 建立教学评估督导制度,在全省遴选组建督导队伍,(5)考风考纪长抓不懈 重要性:质量是电大的生命线;考风考纪是电大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环节;是电大品牌重要的组成部分 要求:决不可掉以轻心,考风考纪常抓不懈,

12、举措: 考点设置审批制度:非教学点不得申报 考点动态管理制度:省管考点改为独立考点;独立考点变为省管考点 考试情况通报制度:内部通报;向主管单位通报 考风考纪问责谈话制度 加强对考生的诚信教育 加强考前培训,电大缺少自己的大学文化 文化建设包括什么方面? 电大的文化特质是什么? 如何进行文化建设? 试点进入常规后,如何延续总结性评估的好做法?沉淀好的做法,变为长效机制,制度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制度的灵魂 关键是行政权、学术权与受教育权关系 将受教育者的发展放在中心位置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标准化、精细化 创新教学建设制度鼓励创新、研究 建立共建共享机制提倡共享、合作,以教学建设工程为抓手 加强课程

13、建设 继续进行文字资源建设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 启动合格课程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 深化教学改革: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考核改革 全省电大共同参与 强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开展示范性学校创建活动 实施基层电大援助计划 筹建区域性的专题论坛 建立系统的协商制度 建立绩效考核及奖惩制度 完善责权利相协调的运行机制 目的:形成整体合力,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关于基层电大发展援助活动: 面向基层电大,三年内援助200所(个) 援助力度:中央电大援助10万元,省电大和当地政府分别以1:1的比例配套 援助方式:以物质或培训形式进行(设备、教学资源、培训) 第一批陆丰电大;第二批陆河、紫金电大,关于示范性教学点创建活动: 面向基层电大,三年内评选出200个 中央电大统一授牌,争取高教司授牌 对评选出的基层电大给予奖励 第一批向中央电大推荐学校:开平、阳春、怀集、海丰,三十年办学实践证明,广东电大教育事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让我们继续努力,按照“扩大开放、保证质量、强化特色、打造品牌”的方针,加强内涵建设,为电大更加美好的明天共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