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黉门云”高考等值预测卷(全国III卷)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5505983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黉门云”高考等值预测卷(全国III卷)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年“黉门云”高考等值预测卷(全国III卷)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年“黉门云”高考等值预测卷(全国III卷)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9年“黉门云”高考等值预测卷(全国III卷)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9年“黉门云”高考等值预测卷(全国III卷)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黉门云”高考等值预测卷(全国III卷)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黉门云”高考等值预测卷(全国III卷)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黉门云”高考等值试卷预测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全国III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1.西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通常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周厉王时,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其不要限制民众舆论,周厉王不听,最终引发“国人暴动”,周厉王也被赶出国都。这说明西周时期A. 国人舆论控制国家事务B. 分封制下贵族

2、等级分明C. 原始民主遗存影响政治D. 社会变革冲击天子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西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通常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否则就有可能出现政治动乱,这说明在西周时期,原始民主决策仍然有一定影响,即原始民主遗存影响政治运作,故C项正确;国人舆论对政治有一定影响,但没有到控制国家事务的地步,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贵族等级分明,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反映社会变革,故D项错误。【点睛】简化材料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材料可简化为;国家遇到重大问题通常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否则就有可能出现政治动乱。由此结合所学知识排除定位即可。2.东汉光武帝即位后,因“天下垦田多不实”,

3、而下令度田,但最终无疾而终。时人流传“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据此可知,东汉初期A. 政府纵容土地兼并行为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 赋税征收以田亩税为主D. 租佃经营日益普遍化【答案】B【解析】【详解】东汉光武帝度田政策本意是限制土地兼并,但因为“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而失败,由此可知,东汉初期土地兼并现象就很严重,阻碍了自耕农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政府纵容土地兼并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不涉及赋税征收的标准,故C项错误;宋朝时期租佃经营日益普遍化,故D项不符合史实。3.唐高祖规定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太宗改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

4、。到唐高宗继位又恢复祖父规定,只是增加颜回作为陪祀。先圣先师名号的更换,说明唐代A.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B. 儒学的神学化色彩浓厚C. 皇帝垄断对儒学的解释权D. 理学内部派系斗争严重【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先圣先师名号的更换充分说明了儒学的解释权掌握在皇帝手中,这是皇权强化的表现,故C项正确;东汉末年开始,随着佛教和道教的兴起,儒学的正统地位开始受到冲击,故A项错误;汉代董仲舒使儒学披上了神学化的外衣,故B项错误;北宋时期理学兴起,故D项错误。4.清初,官员奏本经过内阁票拟才送到皇帝手中。康熙推行奏折制。凡有奏折权官员,由皇帝发给折匣,匣上加锁,钥匙由皇帝和官员各执

5、一把。官员具奏时,派人直接送达御前,皇帝览阅批示后,又派专人将折匣送回。奏折制的实行A. 推动了中枢权力机构调整B. 创造了一种全新奏事机制C. 大幅度减轻了皇帝的负担D. 彻底架空了内阁的票拟权【答案】A【解析】【详解】“凡有奏折权官员,由皇帝发给折匣,匣上加锁,钥匙由皇帝和官员各执一把。官员具奏时,派人直接送达御前,皇帝览阅批示后,又派专人将折匣送回”,这说明奏折制绕过了内阁,皇帝直接和官员交流,大大提升了行政效率,从而推动了中枢权力机构调整,故A项正确;这种奏事机制前代就有,不是全新的,故B项错误;奏折制明显加重了皇帝的负担,故C项错误;内阁对一般性事务仍然有票拟权,故D项说法错误。5.

6、清代初期上海常以被称为“小苏州”为荣。19世纪中期以后,嘉兴、无锡、宁波等地,欲夸耀其市容商业繁盛,每每以“小上海”称之。19世纪中期上海取代苏州得益于A. 工商业和市镇经济发展迅速B. 农民战争引发大规模人口资金迁移C. 西方列强扩大对华资本输出D. 清政府由被动开放转向了主动开放【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后,占领了富庶苏州地区,苏州的人口和财富被迫转移到开放不久的上海,从而使上海取代苏州的地位,故B项正确;明代江南工商业市镇就已经开始兴起,这和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西方列强扩大对华资本输出是在甲午战后,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清政府主动开放,故D项

7、错误。【点睛】时空意识是高考考查的核心素养之一。本题中的“19世纪中期以后”“苏州”“上海”等信息是解题的关键,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即可。6.近代早期,革命仅被认为是社会变革的一种方式。1927年9月,武汉国民政府通过反革命罪条例,从此“反革命罪”在中国逐渐流传开来,其意义比“卖国贼”,“亡国奴”还要厉害,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反革命罪的流行说明A. 革命逐渐成为一种意识形态B. 国民党坚决捍卫大革命成果C. 国民党在消极抗日积极D. 民族革命为阶级斗争所取代【答案】A【解析】【详解】“反革命罪”的意义比“卖国贼”,“亡国奴”还要厉害,简直就是大逆不道,这说明革命逐渐成为主流的意识形态,故A项正确;国

8、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故B项说法错误;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指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故C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中国近代社会民族矛盾一直是最主要矛盾,故错误。7.1949年4月,刘少奇在天津视察时明确告诉资本家:“不要怕剥削,今天这种条件下,资本家的剥削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今天在我国资本主义的剥削不但没有罪恶,而且有功劳”。这些言论A. 背离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原则B. 推动了战略反攻的迅速到来C. 提高了民族资本家的政治地位D. 有益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不要怕剥削,今天这种条件下,资本家的剥削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今天在我国资本主义的剥削不但没有罪恶,而

9、且有功劳”等观点适应了新民主主经济发展的要求,这有利于调动民族资本主义参加新中国建设的积极性,有益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故D项正确;鼓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原则,故A项错误;战略反攻是在1947年,故B项错误;材料和民族资本家的政治地位无关,故C项错误。【点睛】理解“新民主主义经济”是解题的关键。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阶段,民族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8.毛泽东提出中间地带,最初是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亚非拉国家。20世纪60年代,“中间地带”内涵发生了变化,不但包含亚非拉国家,还包含欧洲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

10、国家。这种变化的主要背景是A. 冷战扩展到亚洲地区B. 中美关系趋向正常化C.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D. 中国周边环境的恶化【答案】D【解析】【详解】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的“中间地带”内涵发生了变化,不但包含亚非拉国家,还包含欧洲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思想后来发展为“三个世界”的划分,这是针对美苏霸权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这一思想的主要背景是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发动越南战争威胁中国安全,即中国周边环境的恶化,故D项正确;此时美国在亚洲地区搞的是热战,故A项错误;中美关系趋向正常化是在1972年,故B项错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是在90年代初两极格局解体后,故C项错误。【点睛】“背景”类的选

11、择题要紧扣时间,调动所学知识知识。本题由材料的时间联想到二十世纪60年代中国外交的国际环境即可。9.罗马法规定,买卖不动产和奴隶等,除当事人亲自到场外,还必须邀请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作才能生效。罗马法如此重视程序旨在A. 扩大平民的参政权利B. 增强司法审判的公平性C. 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D. 强化贵族的法律解释权【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买卖不动产和奴隶等,除当事人亲自到场外,还必须邀请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作才能生效”说明罗马法中的公民法重视程序,这也说明了罗马法试图增强司法审判的公平性的目的,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

12、平民的参政权利的扩大,故A项错误;繁琐的程序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C项错误;贵族的法律解释权是习惯法,故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10.17世纪,受经典力学的影响,许多启蒙思想家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于是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这一做法A. 巩固了经典力学的科学地位B. 开启了对理性主义的反思C. 阻碍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D. 固化了对人类社会的认知【答案】D【解析】【详解】17世纪,许多启蒙思想家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这一做法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加深了人们对社会的理性认识,即固化了对人类社会

13、的认知,故D项正确;随着社会发展,科学领域出现了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的问题,量子论和相对论出现后弥补了经典力学的不足,故A项错误;卢梭率先开启了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出现了浪漫主义,这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这一做法显然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故C项错误。11.1919年9月23日,列宁在给美国工人的信中提到:“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共存的时期,我们也希望在合理的条件下给予承租权,作为俄国从技术先进国家取得技术帮助的手段。”列宁的信说明当时苏俄A. 对经济体制进行某些新探索B. 准备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 致力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 为获取西方的援助不择手段【答案】A【解析】【详解】列宁提

14、到“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共存的时期,我们也希望在合理的条件下给予承租权,作为俄国从技术先进国家取得技术帮助的手段”,这说明列宁意图突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新经济政策,故A项正确;1921年苏俄才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B项错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于1926年,故C项错误;D项的“不择手段”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和材料信息。【点睛】由材料的时间信息“1919年9月23日”和“在合理的条件下给予承租权”可知,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的探索。12.下图是2005年描述欧盟的政治漫画给还是不给,这可以用来说明A. 欧洲东西部处于冷战状态B. 东欧出现了严重经济困难C. 区域差异影响一体

15、化进程D. 欧盟内部市场已名存实亡【答案】C【解析】【详解】由漫画信息可知,欧盟内部的西欧经济实力强大,而东欧经济实力弱小,西欧在犹豫是不是给予东欧援助,这说明欧盟内部的区域差异已经影响到一体化进程,故C项正确;冷战状态在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已经结束,故A项错误;漫画信息无法体现出东欧出现严重经济困难,故B项错误;材料和欧盟内部市场已无关,故D项错误。【点睛】理解漫画寓意是解题的关键,本题漫画信息是“欧盟内部的西欧经济实力强大,而东欧经济实力弱小,西欧在犹豫是不是给予东欧援助”,这体现的寓意是欧盟内部的差异不利于一体化的进程。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朋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突出政治现象,由此引发了诸多争论。北宋时期欧阳修作朋党论,指出“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建议君王支持真朋党安定天下。清朝雍正亲自写御制朋党论,批评欧阳修观点为邪说,“罔上而行私,安得为道?修之为道,小人之道耳”。指出朋党“假同道之名,以济同利之实”,干扰皇帝决策,必须坚决打击。御制朋党论虽为雍正个人所撰,但颇能说明历代帝王对朋党深恶痛绝的心态。摘编自朱子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