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观潮》优质课说课稿

上传人:阳光****师 文档编号:95504411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观潮》优质课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观潮》优质课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观潮》优质课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观潮》优质课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观潮》优质课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观潮》优质课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观潮》优质课说课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观潮说课稿一、说教材观潮这篇文章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向我们描绘了浙江省海宁盐官镇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课文结构清楚,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过后的顺序和大潮声、形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景象,使人读后不禁发出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作者还介绍了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从侧面表现了钱塘江大潮之奇。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奇妙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通过重点语句段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

2、标制定为以下几条: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表达上的含义。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4通过学习本篇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受到自然美的熏陶。教学难点:体会文中一些语句,想象课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二、说教法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因此我采用创设情境法进行教学。上课时播放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文字描写深刻感受。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

3、经常的练习,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语感。因此,我还将采用以读代讲法进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读一读,议一议,看谁能把潮来时的那种“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的气势读出来。三、说学法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在这堂课中我将运用自主探究式学法。“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为什么这么说,“奇”在哪儿。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语文课堂应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因此我还将

4、采用合作交流式学法,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独特感受,议一议文中的哪些词和句用得好。四、说教学程序观潮这篇课文结构非常清楚,作者分别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这三个方面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为总写,重点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这篇课文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还是一篇写作的好范文。为了使本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质疑导入,激起探究兴趣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观潮这一课。”(教师板书课题后质疑课题,什么是观,什么是潮?师生交流后回到课文中。)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一段“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提问“读到这儿,你有什么要

5、问的?”学生会质疑“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奇在哪儿?”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再结合课后的资料袋说说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意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激起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过渡语“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这儿的潮水是由于特殊的地形而形成的,那它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感受。我们先把课文的鄣碍生字扫除掉。”(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1.学生分四人小组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找出不理解的词、句,小组成员合作解决问题。2.小组成员讨论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钱塘江大潮的,重点写了哪一部分?意图: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有助于带动学生的思维,在文中找出

6、问题,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也促进了成员之间的团结。(三)品读课文,深入感知。这篇文章结构非常清楚,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快就可以明白文章是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顺序来写的,老师就按照这个顺序来组织教学。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景象?结合课文插图看一看人们都在干什么?这么多人都来看潮水说明了什么?他们现在是怎样的心情?如果你也在场会是什么心情?“这么多人来观看潮水,我们也来亲眼看一看”。2.播放潮来时录像,师生之间交流感受后再回到课文。学生自由朗读3、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又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抓住了哪些特点来具体描写的?引导学

7、生体会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和声、形变化的特点来描写潮水来势汹涌的。指导朗读3、4自然段,特别是第四自然段。指名让学生读,小组齐读,比赛读,看谁能把那种山崩地裂、万马奔腾的气势读出来。再播放潮来时录像,请学生当解说员,按照顺序和声形变化介绍潮来时的景象。评一评,哪位解说员解说得最好。3.霎时,潮头就奔腾西去,这时江面又是怎样的景象?潮水西去后有什么变化?人们此时又会是怎样的心情?你要发出怎样的感叹?意图:利用影像资料进行直观教学,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第一次播放录像让学生有初步映像,在这个基础上结合课文学习,使学生很快地把刚才看到的画面在头脑中重现一遍,从而更深地理

8、解课文内容。第二次播放录像,让学生不看书,直接对照画面做现场解说,利用孩子好胜的心里,积极调动孩子的思维,使课堂气氛活起来。4、总结: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很快就能回答上来。)(四)回顾课文,加深印象。这个环节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朗读,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课后练习,拓展运用。1.把今天看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和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了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2.小练笔。让学生以观潮这篇课文做范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处你印象最深刻的景观。学会了的方法,应及时运用,这样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五、板书设计。观潮潮来前 平静潮来时 声: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 形:一条白线 横贯江面 两丈水墙潮头过后 平静涨水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