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策略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504202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策略(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 与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策略 小学科学高效教学的行动与思考 滨州市教学研究室 周新奎 qq:582327607 2013.04,“高效教学”为什么会成为一个热词? 什么样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是高效教学?怎样实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教学?我们有哪些问题? 请思考5分钟?举手回答。,我们的问题,讨论(5分钟): 科学是什么? 科学课的任务是什么? 科学素养是什么? 课堂教学是什么? 这些问题对研究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有何启示?,这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吗?,几个基本观点,教学过程是师生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围绕落实目标进行的教和学的活动,活动的最终结果是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2、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和主要环节。小学的课堂教学一般是40分钟,所以,讨论高效教学,一般是指“40分钟的高效课堂教学”。 事实上,教学过程应该包括备课、课堂教学、课外教学(实践活动)、作业与训练、检测与评价等。 如果把目标设计和教学设计看作是课程实施的“规划图纸”和“设计方案”,那么,教学就是施工的过程,就是把“规划图纸”和“设计方案”变成实实在在的“建筑物”的过程。,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过程这两大因素,决定着课程价值的实现。因此,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的设计就成为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基础工程”。 有效教学是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落实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高效教学是追求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扩大落实教学目

3、标,或在减少教学时间的情况下落实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过程。 (高效课堂就是追求40分钟内的较高教育效益) 教学不仅要追求高效率,更要追求高效益。高效教学应该是追求高效益的教学。因为教学过程是教育过程。,生产中 效率产品数量/时间; 效益产品质量数量/成本时间 教学的效益是什么? 生产中 生产成本要素:原材料、能源、设备折旧、管理、劳动力、环境等。 教学的成本是什么?,讨论(3分钟): 教学的效益是什么? 教学的成本是什么? 这些问题对研究小学科学教学有何启示?,高效教学的实现基于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的优化设计及科学组织。,内 容 提 要,目标设计与调控策略,目标设计策略,目标调控策

4、略,树立科学的目标观,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问题,主要问题,原因分析,教学设计与调控策略,教学设计策略,教学设计方法,教学调控策略,树立科学的教学观,讨论(3分钟): 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问题,对小学科学课程重视不够,没有达到应有的地位 小学科学课程的设置时间严重不足 小学科学教师配置严重不足 教师对科学课程的内涵和意义认识不足,对课程标准的学习不够 科学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不足 小学科学教学形式化严重,时效性和实效性差 小学科学观察实验教学十分薄弱 小学科学评价不科学、不合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各级管理、教研、学校、教师缺乏对

5、小学科学课程及其意义的系统学习和理解(培训也不到位) (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教育?什么是小学科学教育?小学科学教育对儿童的素质养成与终生发展及国民素质的意义等) 政策缺失 教育的内外环境不够好 教师职业倦怠,尤其是受社会大环境影响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够,大学师资培养畸形 教学研究与专业引领不够 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牢固树立目标意识心中有目标 有预则达,无预则废。预预设,目标与计划。 有志者事竟成。志志向,大目标。 心有目标,眼里有今后,行动有持续的战斗力,为人有德而不拘泥,这样的人就容易成功,反之失败者,往往都是以上做得不到位。中国 邹金宏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

6、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 科学看待目标辩证与统一 目标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 目标是变化的。 目标是发展的。 目标是多元的和分层的。 目标是可控制的。 目标需要落实千里之堤始于垒土,树立科学的目标观,目标需要落实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要通过从3年级到6年级4年的教学活动来完成的。如果按7%-9% 的课时比例测算,总计需约480个课时。这是以上课(包括室内上课和室外上课)的形式进行的教学活动时间。课程的总目标就是通过这样一堂课一堂课的教学活动来落实的,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也主要是通过这样一堂课一堂课的教学培养起来的。因此,上好每

7、一节课是落实课程总目标的保证,就如砌好每一块砖是垒好高楼大厦的保证一样。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春秋荀子劝学,教育性 全面性 系统性 具体性 真实性 适切性 层次性 发展性 弹性,教学目标的设计策略,九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培养科学素养,促进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和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紧紧扣住课程宗旨。 着眼于养成,力避空洞说教。 点滴积累,不可急于求成。 思行结合,言行一致。 重视行为矫正。,教育性,科学素养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目标要全面体现和落实“全面发展”的要求。,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科学概念、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

8、价值观)。 把目标设计的重点放在科学的思维方法、习惯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当前) 关注其他方面的发展。如个性发展。,全面性,科学的总目标分布在各年级、各学期、各单元、各课时之中,通过序列化的教学活动逐步完成。目标具有系统性,发展具有逻辑性。,把握科学课程标准圈定的总目标、具体目标和各领域的目标。 不同版本的教材对科学目标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设计与安排是不一样的。要对照课程标准,研究全套教材,梳理各册、各单元、各课时教材的目标逻辑体系,列出目标体系序列表。 确定每一课时教学目标时都要对照整体的目标体系序列表。 不同年级的任课教师应该经常集体交流各自的目标达成情况。 关注学生在其他学科学习中形成的概

9、念、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注重横向联系、迁移和互相促进。 思考交流: 青岛版科学六下1课“来自大自然的信息”的目标基础。,系统性,制定目标的目的是为了使活动有效。目标是用来指导活动的。目标是为了落实。,把三维目标定位在具体问题、具体对象和具体活动上。 用行为化的语言描述目标。 每节课目标数量要恰当(核心目标、次要目标、附着目标)。 思考交流: 青岛版科学六下1课“来自大自然的信息”的目标,具体性,科学追求真实。目标是学生基础水平与发展可能的真实反映。要引领学生面对真实,追求真实,使他们在真实的经历中形成判断和改造生活的能力。,目标的内容是真实的。 目标的确定和表达实实在在,不搞花架子,

10、不喊口号。 目标能够落实。,真实性,用学生的视角和思维看待事物。目标要适合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促进在最近发展区的发展。(跳一跳够到果子),分析学生实际的基础水平和能力。 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落实。 适合教学活动的有效时间。,适切性,学生是分层的。每一个学生都能进步。,分析学生的层次。 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特点。 确定各层次学生的发展目标。,层次性,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日积月累的。,确立正确的教学观和质量观。 确立教学目标总计划和分步计划。 注意观察学生的真实反映(课堂上、生活中)。 不断反思和调整。,发展性,课程的生活性、活动性和真实性,决定教学活动存在不可预测的事件发生。

11、,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观。 总结归纳非预测性事件的特点和规律。 目标有弹性和针对性。 灵活掌握,为实效服务。,弹性, 熟记所确定的目标。 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把目标细化到每一个教学活动。 不断对照预设目标进行评价与反思。 根据课堂观察适时调整目标。 及时补救。 回忆: 青岛版科学六下1课“来自大自然的信息”的目标,教学目标的调控策略,五个方面的策略,树立科学的教学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

12、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落实这一要求,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我们树立教学主体观、教学生活观、教学活动观、教学探究观、教学开放观、教学简约观等教学过程观,重新审视和定位教学过程,重新认识和处理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的关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 教学过程是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的集合 教学过程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 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个简约的过程,教学目标设计 体现育人宗旨,全面落实目标。 学生学情设计 分

13、析学生基础,提出针对策略。 教学内容设计 解读教学内容,理清意图脉络。 教学资源设计 依据本地实际,精选课程资源。 教学方法设计 突出探究核心,注重体验感悟。 教学语言设计 突出平等对话,注重完整条例。 教学问题设计 突出启发诱导,注重思维深度。 教学活动设计 生动活泼,时空合理,保证实效。 教学工具设计 依据教学方法,合理准备教具。 教学评价设计 实施多元评价,讲究评价效果。 教学板书设计 突出概念方法,注重智能建构。 教学拓展设计 遵循可行原则,重视社会实践。,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12个方面的设计(细节设计),教学设计策略,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总体特点,研读本课教材,初步把握本课的主要内容、

14、结构、与前后的联系等。 依据教材(含教参)和掌握的学生情况,初步思考和设想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 对照上课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学生在设想目标上的发展空间(最近发展区)和弹性空间,初步设想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的可行性(方法、活动等),通过对照,推敲,初步确定目标。 描述目标(行为化语言、活动定位)。,教学目标设计,体现育人宗旨,全面落实目标。, 平时注意观察和分析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情况,如言谈举止、行为表现、情绪情感、态度等,积累这些方面的感性认识,并分析总结每个儿童的变化发展规律和主要特征。 分析当前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状况。 分析学生对于本课的认知基础。 分析与本课相关联的学生的生活经验。 分析学

15、生学习本课的能力水平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综合以上分析,思考学生的学习基础与需求。 根据经验说说:四年级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基础如何?,学生学情设计,分析学生基础,提出针对策略。,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研读本课教材,理清本课的主要内容、结构、与前后的联系等。(教材) 依据教材内容和初步确定的目标,筛选可供利用的现实生活案例和其他课程资源。(资源) 依据初步确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状况分析和教学时间、场地、设施等,对教学内容(包括教材内容和课程资源)进行整理。(环境、条件、整理) 设想教学实施的可行性(方法、活动等),统筹和初步确定教学内容。(统筹、确定),教学内容设计,解读教学内容,理清意图脉络。, 依据本课目标、学生生活实际、教学内容和活动设想,统筹考虑教学资源的利用。 思考儿童个人生活经验方面的课程资源。 思考儿童家庭生活方面的课程资源。 思考儿童学校生活方面的课程资源。 思考儿童社会生活方面的课程资源。 思考书刊、网络等媒体的课程资源。 对以上几个方面的课程资源进行筛选,确定本课的课程资源。,教学资源设计,根据本地实际,精选课程资源。, 依据本课目标、学生生活实际、教学内容和活动设想,统筹考虑教学方法。 思考“学”的方面的方法(探究学习、接受学习,合作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