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肌力耐力的训练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5488111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增强肌力耐力的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增强肌力耐力的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增强肌力耐力的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增强肌力耐力的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增强肌力耐力的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增强肌力耐力的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强肌力耐力的训练(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增强肌力耐力的训练,2012年4月,基本概念,肌力:指肌肉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 耐力:指肌肉持续地维持一定强度的等长收缩,或做多次一定强度的等张收缩的能力。 肌力训练:通过肌肉反复收缩,促进肌红蛋白的合成代谢,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肌纤维收缩效率,从而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耐力的训练方法。,肌力减弱的常见原因 神经系统疾病 失用性肌肉萎缩 肌源性疾病 年龄增加,影响肌力的主要因素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肌肉的初长度 肌肉的募集 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 肌肉收缩方式既收缩速度 年龄性别心理因素,生理学基础,运动神经元 放电频率 收缩速度 耐 力 毛细血管密度,骨骼肌纤维类型/特点,耐力性运动员慢肌纤

2、维比例最高!,速度性运动员快肌纤维比例较高!,肌力(%),0,100,50,低强度,中强度,高强度,型,a型,b型,肌纤维募集,肌力训练的原理超量恢复,肌肉或者肌群在适当运动练习之后,会使肌肉产生适度的疲劳和形态功能等等方面一定程度的下降。通过适当时间的休息,可以使肌肉的力量和形态功能等方面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并且在一定时间之内,还可以继续上升并且超过原有水平。随休息的时间延长,又逐渐下降回原有的功能水平。如果下一次练习是在超量恢复(肌肉功能上升并超过原有水平的一段时间内)的阶段进行的,就可以保持超量恢复不会消退,并且能逐步积累练习效果。如此通过反复的肌力练习就可以使肌肉体积增大,肌肉力量增强

3、。,超量恢复示意图,超量恢复规律 肌肉练习引起肌疲劳 适宜的练习频度,练习,疲劳恢复,超量恢复,原有功能形态水平,形态功能变化,表1 不同训练超量恢复时间,周谋望,肌力训练的基本原则,施加适当阻力 在活动起始和终末施加最小阻力,中间最大;达到足以使患者发挥最佳能力但又不过大而阻止患者完成活动的阻力水平;施加的阻力应根据患者肌力改善的情况逐渐增大。 超常负荷原则 所给的负荷应略高于现有的肌力水平或至少相当于使肌肉产生最大强度收缩所需负荷的 60%, 并持续训练 6 周 , 才可取得明显的效果。 反复训练 适度疲劳但不过度疲劳 肌力训练疲劳的标志为肌力不增加反而减退、运动速度减慢、运动幅度下降、运

4、动协调性明显降低、患者主诉疲乏劳累。,常用肌力训练方式,电刺激运动: 指采用电刺激的方式诱发肌肉收缩活动, 以延缓M萎缩和关节粘连形成, 为主动运动做准备, 适用于肢体瘫痪,肌力01级而无法运动者 肌电生物反馈: 触发的功能性电刺激将微弱的肌电信号触发治疗仪的电刺激 有助于使患者感受到自己努力的结果,取得比单纯电刺激更好的效果,常用肌力训练方式,传递冲动练习:即做主观努力,试图引起瘫痪肌肉的主动收缩.可活跃神经轴突流,增强神经营养作用,促进神经本身的再生,常用肌力训练方式,被动运动:以外力进行肌肉的被动牵拉、叩击、多关节被动运动和挤压,通过皮肤感觉刺激、本体感觉促进等募集更多的神经元,促进肌肉

5、收缩功能恢复。,常用肌力训练方式,辅助主动运动(助力运动)肌力恢复到 1-2 级时 1.徒手辅助主动运动 2.悬吊辅助主动运动 :宜缓慢、充分 , 要避免肢体借助惯性做钟摆样动作。可以调节挂钩的位置、改变运动面的倾斜度、用手指或弹力带/管稍加阻力或用重物做阻力 , 以增加训练难度。,a. 在水平滑板上进行股四头肌的伸展运动 ; b. 加大滑板的倾斜度 , 使股四头肌的伸展动作难度加大。,在光滑的板面上利用撒滑石粉或固定小滑车等方法减少肢体与滑板之间的摩擦力 (如图); 反之 , 也可通过垫毛巾或加大滑板的倾斜度等方法加大摩擦力在板上做滑动运动。此训练是在克服一定阻力下进行的 , 比徒手和悬吊的

6、辅助方法难度有所提高。,常用肌力训练方式-辅助主动运动,3.滑面上辅助主动运动,常用肌力训练方式-辅助主动运动,利用滑车 、重锤减轻肢体的自身重量 此方法适用于拮抗肌可拉起重锤的患者 , 且只适用于髋、肩、膝等大关节,不能用于手指、手、肘和踝。,4. 滑车重锤的辅助主动运动 :,常用肌力训练方式-辅助主动运动,利用浮力进行膝关节伸展的辅助训练 a. 加强髋关节外展肌肌力 ; b. 加强膝关节的伸展肌肌力。,5. 浮力辅助主动运动 :,常用肌力训练方式,主动运动 适用于肌力达 3 级以上的患者。 训练中应取正确的体位和姿势 , 将肢体置于抗重力位 , 防止代偿运动。另外 , 运动的速度、次数、间

7、歇等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常用肌力训练方式-抗阻运动,适用于肌力已达到 4 级或 5 级 方法: 1) 徒手抗阻力主动运动 2) 加重物抗阻力主动运动 3) 重锤与滑轮抗阻力主动运动 4) 弹簧抗阻力主动运动,徒手施加阻力的部位 a. 当肌力达 4 级 ; b. 当肌力未达 4 级 ; c. 当肌力未达 4 级 ;d. 当肌力比 4 级稍强。,1. 徒手抗阻力主动运动,常用肌力训练方式-抗阻运动,要点 固定关节近端。 加阻力宜缓慢 , 一次动作 23 秒完成。 开始时在轻微阻力下主动运动 10 次 , 然后加大阻力 , 使肌肉全力收缩活动 10 次 。 可做向心性等张收缩 ,

8、 也可做离心性等张运动及等长运动。 训练时 , 对骨折患者要注意加阻力的部位和保护骨折固定的部位 , 阻力也不要过大 , 以免影响骨折恢复。,常用肌力训练方式-抗阻运动,2.加重物抗阻力主动运动 直接用手拿重物或把重的东西系在身体某部位进行练习。,图 股四头肌肌力增强的抗阻训练 a、腰挂重物b、荷重鞋 c、手持杠铃 d、肩挂重物,图 利用重锤与滑车的膝关节抗阻运动 a仰卧位抗阻运动方法;b坐位时抗阻运动方法,要点: 牵引方向与肢体应成 90。直角 运动时速度不宜过快 肌肉收缩到极限后应停 23 秒,常用肌力训练方式-抗阻运动,3.重锤与滑轮抗阻力主动运动,常用肌力训练方式-抗阻运动,利用弹簧做

9、阻力 , 进行膝关节伸展的肌力增强训练 a. 坐位时的训练方法 ;b. 俯卧位时的训练方法。,4. 弹簧抗阻力主动运动 :,常用肌力训练方式,适应症: 25 级肌力的肌肉均可进行等长收缩运动训练。在维持肌力的同时,减少关节的磨损。特别适用于骨折、关节炎或因疼痛关节不能活动的情况下进行的肌力增强训练。 “ tens”法则:即训练肌群在可耐受的最大负荷下等长收缩,持续10s后休息10 s,重复10次为一组练习,共做10组;1次/天,每周训练34次,持续数周. 多点等长训练 在关节活动范围内,每隔10做一组等长训练,每组重复收缩10s(其中初始2s为增加张力的时间,最后2s为降低张力的时间,逐渐6s

10、为持续高强度等长收缩时间);在等速装置上使用时,角速度设定为0/s,然后按要求在定点角度位置上训练。 短暂最大收缩训练 为等张和等长相结合的抗阻训练方法,肌肉抗阻等张收缩后,再持续最大等长收缩510s然后放松,重复5次,每日训练只做一个动作,每次增加负荷0.5Kg,等长收缩,徒手等长运动 : 肌肉固定练习 : 适用于肢体在石膏固定中 利用器具 :,等长运动的形式,等长运动的注意事项,等长训练可改善肌肉耐力,但作用较小。 短促等长训练时,应在间隔休息时辅以节律性呼吸,以预防血压升高。 多点等长训练更适合于存在慢性炎症、关节运动尚可但无法进行动态抗阻训练的患者 多点等长训练时,每一点的阻力应该逐渐

11、增加以确保在无痛条件下增强肌力。 短暂最大训练时,若等长收缩不能维持510s者,可不加大负荷。,常用肌力训练方式,向心性收缩,离心性收缩。 渐进抗阻训练:先测出训练肌肉连续10次等张收缩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为10RM。每次训练3组,重复10次,每组间休息1分钟,1、2、3组所用阻力负荷依次为1/2 , ,1个10RM。把负荷顺序颠倒,使1、2、3组训练 负荷量分别为1、3/4及 1/2 的 10RM 。 等张收缩仅在活动范围内的某一范围达到最大收缩,优点:增强全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肌力,改善肌肉运动的神经控制,不需要贵重的仪器,可多个关节同时运动等。,缺点:活动范围内阻力距和最大肌力距不一致,影响

12、训练效果,容易受惯性影响,对活动造成疼痛的不适用。,等张训练(3-5级),对于偏瘫病人主动离心收缩,被动离心收缩。举例。,根据神经肌肉的控制机制的不同,可以把离心收缩再次进行分类:主动的离心收缩和被动的离心收缩。主动的离心收缩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对于偏瘫早期,我们只能对其做一些被动活动,但当其有一定的能力主观用力的时候我们在对其肌力的训练的同时要做一些改变。,主动的离心收缩控制事实上是一个要求非常高的生物反馈过程。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在对其肌力进行训练的同时,刺激并强化训练了病人本体感觉的反馈。常见一些病人往往肌力恢复得很好,却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肌力随意收缩舒张或者是随意控制其速度,从而影响到

13、一些日常动作的姿势。 要求患者进行过比如等长收缩时随意控制收缩力量的训练,要求患者进行过比如向心收缩时随意控制主观用力程度的训练,要求患者进行过比如离心收缩时随意控制角速度的训练。,常用肌力训练方式,等速运动训练 3级以下CPM,3级以上采用离心性或者向心性训练 等速与等长、等张相比,显著特点是运动速度相对稳定,不会产生加速运动,且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阻力与作用的肌力成正比,即肌肉在运动全过程中的任何一点都能产生最大的力量。等速运动能依肌力强弱、肌肉长度变化、力臂长短、疼痛疲惫等状况,提供适合其肌肉本身的最大阻力,且不会超过其负荷的极限。因此,等速运动具有相当高的效率与安全性。 利用 CY

14、BEX 进行的等速练习 基本特点是由仪器使受训练的肢体在运动全过程中始终保持角速度相等 。 在关节活动范围内的每一点上都能向肌肉提供合适的阻力 。 另外 , 当肌肉疲劳时 , 肌力将逐渐减弱 , 阻力也将随之下降 不会过度负荷导致肌肉的损伤。,肌力训练方法的选择,核心肌群的训练,对于人体内一些稳定肌,核心肌群,又该如何进行肌力的训练呢?比如骨盆,躯干,脊柱旁边的一些(肌群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前部、竖棘肌) 器械:我们可以采用exercise ball,balance board(平衡板),破坏平衡条件,诱发这些内在核心肌群的收缩对其进行训练。 徒手:仰卧起坐,桥式运动,单腿蹲。,肌力的交

15、叉迁移,由此观之,在训练初期,由于肌力训练造成motor unit神经传导上的适应,因此,训练右臂时同时造成训练效果的转移,左臂的肌力随之提升。但须注意的是,此现象仅止于训练初期,尔后的肌力增进,仍需透过肌纤维肥大的适应现象,而提高肌肉作功能力。,因此对于早期偏瘫病人或者肢体固定病人,可以采用此方法训练对侧肢体,可以达到一定的强化患侧肢体肌力的效果。,中枢神经损伤与外周性损伤肌力练习的区别,中枢性损伤的肌力训练 脑血管意外引起的瘫痪不单是肌力的问题,主要涉及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对低级中枢及周围神经协调控制能力的失调 有学者认为单纯的肌力训练会干扰运动控制的协调,特别是痉挛期 但肢体的偏瘫在不同程度

16、上总会造成肌力的减退 因此,肌力的训练在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仍不可缺少,尤其是在偏瘫的早期和恢复期,中枢性损伤的肌力训练要点,重点是加强软弱无力肌群的力量训练 痉挛期患者应避开会加重痉挛肌群的肌力训练 以多轴位、多关节、多组肌群参与的综合肌力练习,即PNF技术。 肌力训练中,离心训练较向心训练更适合于脑血管意外的患者 肌力训练的时间不宜过长,需注意诱发肌痉挛,外周性损伤的肌力训练要点,主要根据肌力大小进行一组肌群的肌力训练 注意肌群间力量的相互平衡 优先训练弱肌群,避免强肌带弱肌的训练 注意保护肌力较差的肌群,防止肌肉损伤 注意保护关节,防止关节的损伤,耐力,耐力的分类:静止耐力、运动耐力 静止耐力:长时间持续用力,即保持力的能力。 运动耐力:反复进行等长运动、等速运动,并以一定的强度、一定的节律维持肌肉收缩。,耐力与运动要素的关系,运动强度与耐力:随着强度的增大、 耐力也随之下降。最大肌力越强、耐力也越强。 运动频率与耐力:单位时间内增加运动次数,持续时间将缩短。 肌力与耐力:随着肌力的增大、耐力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