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5486921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一、教材分析【知识目标】指导意见要求“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其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说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进而认识其转折意义。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内容分析】中共八大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国家法制,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成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但由于党内“左倾思想”的不断发展,中共八大的正确方针决策未得到贯彻。在“文化大革命”中,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度陷于瘫痪,整个国民经济

2、处于停滞状态。而这一时期,恰恰是国际局势趋于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的时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使这种差距进一步拉大,从而失去了一次发展机遇。这种惨痛的教训又从反面说明了民主和法制建设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使中国在政治建设上开始了创新性探索,从此进入一个新阶段。这是本课中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这表现在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制定颁行了包括新宪法在内的一大批法律文件,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健全。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中国确立起

3、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和政治生活发展完善。【相关专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中国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由此展开,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在必修二专题三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中讨论的重要问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这是在必修三专题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讨论的重要问题。【教学安排】教学课时为一课

4、时,教学内容相对较多。具体分成四部分来讨论:良好开端重大转折伟大转折发展完善。可以设问题导读,逐次引导。既要考虑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这一专题的相对独立性,构建便于学生学习的体系,更要注重相关专题间的联系与融汇,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在必修二、必修三的两次体现,以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模块的组合化,构成一个视野更广阔、内涵更丰富的历史学科学习体系。【重难点突破】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依法治国方略的确定 难点:“文革”对国家民主与法制的践踏二、课前导学材料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后,探索 道路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19

5、56年9月, 在北京举行,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2、“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 ,其全面发动的标志是 会议和 会议的召开。 成为实际上不受中共中央政治局约束的、领导“文化大革命”的指挥机构。3、“文化大革命”中,实际上成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的事件是 同时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和 遭到严重破坏与摧残。4、 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会上,邓小平作了题为 的重要讲话。它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大会重新确立了 的指导思想,实现了 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 ”的口号,及时果断地把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点

6、转移到 上来,实现了 上的拨乱反正,形成以 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 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会议做出实行 的伟大决策,中国开始了从“ ”到以 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5、 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开创了 的新道路。中国从此进入 的新时期。6、 以后,中国进入政治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召开,大会提出了 的历史任务,并在 会议上被载入宪法。三、教学过程:【本课的学习任务】:共同探究的问题:“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哪些严重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有哪些主要成就?要掌握的重要历史概念:“文化大

7、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新课导入】:学生活动: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是什么?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初步建立起来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怎样发展,这是摆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本节课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情况。【新课学习】: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板书)一、良好开端中共八大(板书)1、背景、时间、地点3、内容: 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任务;学生活动:根据上面出示的提纲读书总结

8、。评价:第一次、良好的开端(板书)中国共产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在全国执政后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的开端,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及社会主义建设有正确的指导作用。二、重大挫折文化大革命(板书)1、十年大动乱:(板书)思考分析:“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它给党和国家的政治建设带来了哪些危害?” 教师概括:历史原因、导火线、标志及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基本评价等。学生活动:十年内乱给党和国家的政治建设带来了哪些危害?”2、“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板书)材料一:毛泽东认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并将企图复辟资本主义,这是党内产生修

9、正主义的根源。他要求全党对资产阶级斗争问题要年年讲、天天讲。号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材料二:1964年,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进一步提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党内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回答问题:两段材料表达的错误倾向是什么?这种错误最终导致了什么历史事件的发生?现在,我们要从这个历史事件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如何才能避免这种种悲剧的重演呢?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必须要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国家决策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避免因决策失误给国家、人民带来损失;应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遵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的意识。三、伟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在徘徊中前进

10、:(板书)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归纳概括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的主要内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由于没有能够及时地在根本思想上清理“左”的错误,党和家的政治工作一度处于徘徊中前进的局面。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成为中国共产党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实际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 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板书)(1)时间、地点:(板书)材料引导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要忠实于法律和制度,忠实于人民利益,忠实于事实真相;要保证人民

11、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2)主要内容: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板书)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归纳概括。()意义:(板书)拓展思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其重要作用和意义是什么?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了政治建设的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四、发展完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板书)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板书)第一,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板书)1980年,邓小平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体

12、现了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采。第二,制定了大批法律及其与法律有关的规章,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具体法律体系的完善)(板书)【探究活动】1你能列举出一些与青少年学习、生活有关的法律文献的名称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

13、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2讨论什么是“依法治国”?你如何理解“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维护人民各项权利的重要保障;“以德治国”是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和法律意识,使人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途径。二者互相结合,统一发挥作用,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四、课后练习1、“文革”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造成的重大破坏,主要表现在 ( ) 人民代表大会多年不开 公检法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各种违宪违法行为不断 党政合一、政企合一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的出现 A、 B、 C、 D、 2、“文革”的历史给我们的启示不包括( )A、要正确处理、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 B、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党的工作的首位C、要在综合平衡中发展经济 D、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党的集体领导 3、下列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B、重视确立了实事求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