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的认识》教学案例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5485839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倒数的认识》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倒数的认识》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倒数的认识》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倒数的认识》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倒数的认识》教学案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倒数的认识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科书第2425页例1、例2 教材分析: “倒数”知识,是为分数除法作准备。分数除法经常要转化成分数乘法进行计算,转化需要倒数的知识。因此,本单元在分数乘法的教学基本完成以后,编排了有关倒数知识的一节教材和一个,为下一单元的教学提前作准备。 倒数的知识主要是两点: 一点是倒数的概念,另一点是求倒数的方法。前一点是基础知识,后一点是计算分数除法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建立倒数概念之后,求一个数的倒数就容易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分数乘法之后能对一个数乘分数较快地计算,在此基础上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倒数的意义。一部分学生对带分数和小数化成分数存在障碍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不同种类数的倒数的方法,并能发现一些规律。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不同种类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熟练正确的求不同种类数的倒数,发现不同种类数的倒数的一些特征。 教学片段:生生互动探新知师:通过讨论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今天请同学们做老师,大家出题,让同伴解决好吗?看谁的出题水平高。(同学们异常兴奋,跃跃欲试。)生1出题:的倒数是多少?生2出题:的倒数是多少?生3出题:100的

3、倒数是多少?这几道题学生都迎刃而解了。师:前面几个同学出得题很好,谁能出得题更特别些,有创新?生4出题:0的倒数?这时同学们之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说0的倒数是0,有说0没有倒数。同学们进行激烈争论,最后认为0没有倒数。师:能说明道理吗?生1:因为0不能做分母。生2: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不可能得1,所以0没有倒数。师:这个同学很动脑筋,注意到我们数学中的特殊数字0了,谁还有更好的题目?生5出题:1的倒数?生:1的倒数是1,因为11=1。师:同学们提得问题太棒了,谁还有?生6出题:1的倒数?(1代表1又)生1:1的倒数是。生2:不对,1 的倒数是。师:到底谁对?想个办法验证一下。生:可以用倒数

4、的意义去验证,看它们的乘积是否等于1。师:这个办法不错。学生动手计算,得出1 的倒数是。师:谁能总结出如何求带分数的倒数?生: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把它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师:同学们出得题有求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倒数,面很广,谁还有不同的?生7出题:0.3的倒数?生:我知道,0.3的倒数是。接着又有几个同学举小数的例子。师:谁能总结出求小数的倒数的方法?生: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把分子、分母颠倒过来。 “倒数的认识“一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易接受。我在备课时考虑到我的学生情况,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让学生经历提问、验证、

5、争论、交流等获取知识的过程。课程标准中指出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要关注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在课堂上,学生对同伴提出的问题赋予很大的探究热情,比老师硬邦邦地给予要强烈得多。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应更好地保护学生的这种求知欲,保护学生提问的信心,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有人情味,更有生气,更有参与性,学生才能真正地脱离教师的疆绳,不总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心理,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为了符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在教学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上让学

6、生以生问生答的形式进行,在我的不断鼓励和追问下,学生开始提出真分数、假分数、整数,接着想到两个特例0和1, 面对特殊的0这个数时,学生们出现了小小的“争执”。有人认为:“0有倒数。”有人认为:“0没有倒数。”对于学生的“争执”我没有直接介入,而是引导他们互相说说自己的理由,在他们的交流中,学生们达成了一致的认识:0没有倒数。并且在说明理由时,学生还认为“0不能做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0乘任何数都得0,不可能得到1”这两个理由,学生在深入思考中得出结论,这就是学生学习的成果。接着又想到了带分数,在找带分数的倒数时,同学们又一次出现了争执,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我再次把问题抛给学生,引导

7、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要相信学生,学生的潜力很大,我们要给学生机会,不要包办代替。最后又想到了小数,再次把文本的内容延伸和拓展。我觉得,这样做不仅增添了课堂活力,而且还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的过程,解决了学生的困惑,更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只要给学生搭建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学生一定不会辜负我们的期望,因为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是有生命的载体。我们要善于为学生创建一个和谐、平等、尊重的平台。在课堂上我们要对出现的意外资源,合理利用并深度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无懈可击的。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问题让学生与我一起成长,问题让学生知道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问题让学生体味挫折和成功的快乐,问题让学生知道它不是老师的私有“财产”。这一节课我与学生共同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