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理论课件3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85374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1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组织理论课件3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产业组织理论课件3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产业组织理论课件3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产业组织理论课件3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产业组织理论课件3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组织理论课件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组织理论课件3(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业组织理论 -基于SCP范式的血液制品行业分析,目录,血液制品行业概况介绍 血液制品行业SCP分析 总结与建议:个人观点,1,血液制品行业概况介绍,介绍,介绍,血液制品概念,产业链结构分析,血液制品概念,血液制品是国内的习惯叫法,是从人血浆中分离制备的有明确临床应用意义的血浆蛋白制品的总称,国外称其为血浆衍生。 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对血液制品的定义为:“由健康人的血浆或特异免疫人血浆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成的血浆蛋白组分或血细胞组分制品,如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天然或重组的)、红细胞浓缩物等,用于诊断、治疗或被动免疫预防。,血液制品概念,血 液 制 品 种 类 及 用

2、途,血液制品概念,血 液 制 品 种 类 及 用 途,产业链结构分析,血浆采集改制前的血液制品产业链条示意图,产业链结构分析,血浆采集改制后的血液制品产业链条示意图,产业链结构分析,从投浆量看,2008血浆产量为3000吨,主要受检验检疫政策影响,以及国家多年来对单血采浆站不断进行整顿。2009年以来血浆产量开始逐步恢复,2010年血浆产量为4180吨,2011年贵州关停多家血浆站对行业血浆产量有一定影响,2011年全国采浆量为3800吨左右,2012年全国采浆量为4200吨左右,主要受国家政策鼓励设置浆站。而我国市场对血液制品生产用原料血浆的年基本需求量为8000吨,而采浆量仅在4000吨左

3、右,缺口过半,血液制品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产业链结构分析,由于血液制品行业产业链比较短(原料血浆采集到产品生产整个过程在血液制品企业内部完成,产品经过批签发后,直接销往医院、渠道商或是出口,最终由医院提供给患者),生产企业占据了产业链的大部分,具有较强的话语权。从供血浆者、浆站、产品设计到经销商、医院再到患者,生产企业控制了浆站及产品,加之由于血液制品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而血液制品企业基本控制了整个产业。,2,SCP分析,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血液制品行业SCP分析,市场结构分析,市场集中度,2012-2014年血液制品销售收入集中度 虽然制药行业市场集中度在不断的上升,但

4、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国外的血液制品行业集中度非常高,其中光百特和拜耳两家企业就占到了全球血液制品80%左右的市场。,市场集中度,各公司浆站情况,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血液制品销售结构图,在我国,人血白蛋白仍居于主导地位,其次才是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类产品。按产值比例计算,我国目前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所占的比例分别约为50%、42%和8%,国外为15%、44%、28%。虽然已经发生明显变化,但与成熟市场的血液制品市场构成差别仍然很大。,产品差异化,血 液 制 品 上 市 公 司 产 品,产品差异化,血液中有150种蛋白因子,目前国外大型企业能分离出17-20种产品,主要

5、集中在经济附加值较高的特殊免疫球蛋白以及多种类型的凝血因子。 而我国血液制品供应结构比较单一,国内最先进的企业也只能分离出9种,一般的也只有3-4种,主要集中在白蛋白和几种常规的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类产品也只有少数几种。 国内企业75%靠白蛋白支撑,其余是静丙及小制品,既不能满足临床医疗需要,也无法让企业合理分摊利润,更谈不上开发新产品,资源浪费不说,还造成千军万马狭路相逢,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进入壁垒-行政壁垒,血液制品行业政策,进入壁垒-行政壁垒,血液制品行业政策,进入壁垒-行政壁垒,血液制品行业政策,进入壁垒-行政壁垒,血液制品行业的政策很多,归纳下来政策上的壁垒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6、不再新批血制品企业。2001年,不再新批血制品生产企业,确立了行业的封闭属性。 对新设浆站的限制。2008年出台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2012年重新解释,新设浆站的企业不得少于6个品种,且同时包含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和人凝血因子三大类。符合条件的血制品企业只占一半左右。 限制进口。1985年,禁止或限制进口血液制品。后因国内浆站整顿,白蛋白严重供不应求,国家逐步放开白蛋白的进口,但其他人血制品仍然禁止进口(市场上进口的凝血因子VIII是基因重组产品)。,进入壁垒-资金壁垒,与传统产业相比,生物制药产业在高技术、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高收益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涉及许多高科技领域

7、,开发周期一般需要8-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国外研发一个新的生物制药的平均费用在1亿-3亿美元左右,其成功率仅为5%左右。对于年轻而单薄的中国生物产业而言,这样的资金壁垒都难以逾越。,信息采集,企业行为分析,并购,定价行为,我国血制品行业价格管制政策,血 液 制 品 行 业 价 格 管 制 政 策,定价行为,2015年1月1日起,政府取消最高零售限价或出厂价格,血液制品通过招标采购或谈判形成市场交易价格。价格管制放开,企业生产性提高,可提高营养费吸引更多的献浆员,扩大原料供给,进而推动血制品销量,有望实现销量和价格的同步提升。,并购,从国际血液制品行业来看,自2004年即开始出现大规模的行业

8、整合,行业高度集中,仅贝林、百特、拜耳、基立福、奥克特珐玛等几家大型企业就已占有全球血液制品市场的70%左右。由于新血浆站的建设周期都比较长,并购或许会成为快速扩大企业采浆量的主要方式之一,所以企业对现有血浆站的争夺逐步加剧。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整合尚处于初级阶段,自2008年起行业领先企业的收购兼并开始出现,血制品行业企业通过并购来扩大企业规模,比如博雅生物收购浙江海康部分股权、天坛生物收购成都蓉生、沃森生物收购河北大安制药有限公司、中国生物收购贵阳黔峰和西安回天等。,并购,近年来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并购事件汇总,并购,近年来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并购事件汇总,R&D 强度,国内血液制品企业的增长粗放型

9、,仍然是靠投浆量来推动,血浆资源的增长直接决定了产量、销量的增加。从长期来看,国内的投浆量将达到6000吨左右的水平,届时国内供需矛盾将会得到一定的缓解,国内企业竞争的重点将由血浆资源的控制,逐步转向技术的竞争,能够采用新工艺提高血浆利用率或推出新产品的企业将会占得先机。 每个公司研发投入不同,也和其所在的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在化学制药领域,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平均比例为4.5%。在中药领域,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仅为2.8%。在生物制药领域,该平均值达到8%。在医疗器械领域,该平均值达到7%。,R&D 强度,血液制品研发费用占血液制品收入的比重,除了沃森生物在2013年血液制

10、品研发投入占血液制品收入的比重达到11%,而在2014更是达到31%。其他大部分企业血液制品研发投入占血液制品收入的比重大多徘徊在3%-6%之间。对于血液制品企业来说,研发投入整体不高。,市场绩效分析,利润率指标,利润率指标,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营业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市场竞争力越强,发展潜力越大,从而获利能力越强。血液制品企业从2012年到2014年,营业利润率变化不大,盈利能力在维持在“营业利润率40%”这条“暴利线”的上方。,利润率指标,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该指标越高,说明投入所创造的利润越

11、多。血液制品企业的成本利润率最低也都接近80%。,利润率指标,主要是由于浆源紧缺,我国血液制品近年一直呈现供不应求。尽管我国近年来血液制品批签发量逐年上升,但由于经济的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用药习惯的改变决定了我国血液制品的需求将持续上升,而浆源紧缺的现状短期内很难改变,这就决定了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血液制品仍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在血制品短缺的现状下终端的消费者几乎没有议价能力,行业的盈利能力较强,因此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未来仍将持续高景气。,3,总结与建议:个人观点,2015年工作,总结,建议,建议,总结,总结,短期来看,由于血浆紧张产品供不应求,血液制品仍将维持卖方市场,投浆量将决定企

12、业的利润规模。在目前我国血浆供应持续紧张、产品价格居于高位的情况下,本属于高科技领域的血液制品企业成为了资源型企业,谁拥有更多的浆站、能获取更多的原料血浆,谁就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反之只能停产倒闭。国内白蛋白和静丙的分离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基本无提升空间,其产量完全受制于投浆量。所以,在短期内,浆站资源及对供浆员的管理、生产规模成为决定企业行业地位的关键。,总结,总结,长期看血浆综合利用和研发能力。未来随着供需平衡点的到来,规模以外的另两个支点质量和技术将受到重视。行业格局将逐渐从唯规模论的“锐角三角形”变为规模、品质、技术三足鼎立的“等边三角形”。在血浆供应紧张得到缓解、白蛋白市场逐渐饱和以后,血液制品企业是否具有其他的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产品结构合理、产品线齐全、品质控制严格。在此过程中,研发能力、拥有完善的产品线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升采浆量,新增血浆站 扩充产品种类,提升血浆利用率 加大研发生物重组技术 加大社会宣传,转变社会献浆观念 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建立血液制品公司的“航母”,建议,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