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管理概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83645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2.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信息化管理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企业信息化管理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企业信息化管理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企业信息化管理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企业信息化管理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信息化管理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信息化管理概述(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信息化管理,第一章:企业信息化的概述 一、基本概念:,企业利用现代的信息化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的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过程。,1、基本内涵: (1)、办公自动化、信息化“OA”系统;,(2)、业务处理自动化、信息化“MIS”系统; (3)、设计、生产过程自动化、信息化 、制造资源计划:MRP; 、企业资源规划:ERP;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4)、客户服务自动化、信息化。 2、内容: (1)、企业机构; (2)、工作流程; (3)、信息技术。,3、发展阶段: (1)、第一代模型: 工作流程是分离的; (

2、2)、第二代模型: 顾客核心式的网络结构; (3)、第三代模型: 借助互联网协同式商务。 4、原则: (1)、选准突破口: 、选经营瓶颈; 、选独有优势。,(2)、岗前培训: 、信息化理念; 、计算机操作。 (3)、信息化建设与业务流程重组: 、工作流程提升适应软件; 、软件适应二次开发。 (4)、利用人才和网络; (5)、选择适宜的软件: 商誉好;,价格低。,产品佳;,有售后;,用户多;,时间省;,二、信息化的层次与范围: 1、层次: (1)、生产信息化、自动化; (2)、数据处理信息化、自动化; (3)、管理、决策信息化、自动化。 2、范围: (1)、产品开发: 利用网络研制产品; (2)

3、、生产管理: 、竞争优势的条件:,人员理念新。,行业中有优势、,市场反应快;,、制造业信息化代表: 准时生产制:JIT;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3)、营销管理: 网络营销 、网络互动、沟通无限; 、快捷及时、成本低廉; 、突破时空、机会多多。 (4)、人力资源管理: 、数据; 、数据关系; 、统计报告。,(5)、财务管理: 、易于定量; 、领先控制; 、软件特殊; 、相对独立。 (6)、决策支持三个阶段: 、认知阶段: 进行:现状与过去; 现状与计划; 现状与组织; 现状与其它企业比较。 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设计阶段: 确定目标; 寻找变量; 分析环境。 通过计算机。 、选择

4、阶段: 利用“ES”知识与经验构建于计算机的系统。 (7)、企业管理: 、财务管理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 、生产流程管理; 、网络系统管理; 、电子商务。,(8)、中小企业信息化: 、网络应用; 、信息资源; 、自建网络。 三、信息化现状: 1、国外现状: (1)、环境变化: 、市场全球化; 、市场细分化; 、产品生命周期短; 、企业兼并与重组; 、环保意识强。,(2)、信息化的体现: 、产品开发与设计自动化: 开发具有技术独占性的产品; 、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先进的制造业; 、信息支持决策; 、电子商务应用与普及; 、创新生产模式。 2、我国现状: (1)、认识提高、实际操作反差大: 、认识

5、提高但企业之间不平衡; 、基础普及但信息工程滞后;,、新企业信息化建设好而老企业落后; 、外向型企业好而内向型企业差; 、地区发展差异大; 、重大信息工程建设模式差异大; 、信息化效果差异大; 、信息化发展前景好。 (2)、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包括内容: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 、计算机技术信息管理系统(MIS); 、制造资源计划(MRP);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自行软件设计; 、利用网络进行商务活动。,(3)、我国成功的经验: 、确立先进的思想与体制; 、分步实施; 、重点突破; 、从企业实际出发; 、利用世界上成熟的技术; 、主要领导重视; 、有一支信息化的

6、队伍; 、企业是主体; 、认识基础工作的重要; 、重视信息交流。,(4)、我国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失败的教训: 、许多企业至今认识不足; 、网络应用差; 、技术实现差 实现差; 信息交流差; 单元技术差; 管理落后; 缺乏企业个性。 、资金投入少; 、应用效果缺乏推广。,四、企业信息化的意义与发展: 1、意义: (1)、适应国际化竞争; (2)、实现“国企”改革; (3)、利于抓住机遇; (4)、促进信息技术发展; (5)、运营自动化、决策智能化; (6)、总体提高行业水平。 2、发展:建立“门户” (1)、内涵: 、信息管理系统与电子商务的结合点。,、特点是:唯一、集成、个性、整体; 、服务于企

7、业的整体目标; 、动态的发展。 (2)、建立“门户”的意义 网络支柱:速度与知识。 、产生新加速度的动力; 、减少维护成本; 、减少使用成本; 、减少人力投入; 、改进企业生产链(零库存)。,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进行总体规划: (1)、与城市发展战略吻合; (2)、与城市产业结构适应。 2、典型带动全局; 3、建立信息化的培训体系; 4、必要的资金投入; 5、建设“资源库”; 6、软件建设是先导; 7、开展信息咨询与监理服务。,第二章:计算机网络 一、基本概念: 1、涵义:,通过通信子网,按照一系列协议将多个计算机主机或系统互联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过程。,(1)、资源共享

8、而系统独立; (2)、资源对所有用户是透明的; (3)、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2、网络的基本功能: (1)、资源共享: 数据、信息、硬件、软件; (2)、数据通信; (3)、分机协同工作。 3、网络的服务功能: (1)、文件服务; (2)、打印服务; (3)、通信服务; (4)、电子邮件; (5)、管理服务等。,4、分类:,二、网络工程建设程序: 1、制定网络规划: (1)、需求分析; (2)、系统可行性分析。 2、网络设计: (1)、原则: 、技术产品成熟; 、互操作性; 、高无故障时间、低故障率; 、先进; 、可扩展性。,(2)、体系结构: 选定协议; (3)、子网络规划; (4)、

9、逻辑网络设计: 、设计结构映象图; 、确立地址及命名; 、选择协议; 、设计安全与管理策略。 (5)、选型: 、选择传输介质和结插件;,、选择数据链技术和互联设备; 、选择远程访问线路。 3、网络实施: (1)、实施工程计划; (2)、验收、安装、测试网络设备; (3)、试运行; (4)、培训人员。 4、网络验收: (1)、系统初步验收; (2)、系统竣工验收。,第三章: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一、概述: 1、人力资源涵义:,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1)、生物性:活资源; (2)、能动性; (3)、时效性; (4)、依附性; (5)、组合性; (6)、增值性; (7)、替补性。

10、,2、人力资源管理:,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企业的目标。,(1)、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 (2)、是企业管理最为重要的部分; (3)、管理方式讲求科学化; (4)、培训是战略管理。 3、劳动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1)、人力资源的成本管理; (2)、企业的薪酬管理: 、准确考核; 、报酬与考核结合; 、多种报酬结合。,(3)、招聘管理: 、考核应招人员组织、决策能力; 、考核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 、考核人格魅力。 (4)、管理合同与劳动保险; (5)、提高员工能力; (6)、管理人事档案。 二

11、、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1、基本概念:,(1)、人力资源信息化:,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完整解决方案,是基于先进的软件和高速、大容量的硬件基础上的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2)、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即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E-HR):,以信息技术和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相结合应用为基础,依赖信息技术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一种管理模式。,2、系统的基本构成: (1)、管理人员; (2)、信息技术; (3)、管理理念。 3、原则: (1)、循序渐进; (2)、适用与先进结合; (3)、领导支持。 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1、实现企业预期目标:,(1)、构建人力资源数据

12、; (2)、实现网上招聘; (3)、提供在线培训; (4)、建立协作关系。 2、选择E-HR系统应考虑的因素: (1)、系统功能; (2)、方案的可行性; (3)、供应商实力; (4)、服务水平; (5)、产品价格。 3、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配套工作:,(1)、增强全员信息化管理的理念; (2)、培养复合型的信息系统管理人才; (3)、保证建设的资金; (4)、建立对外协作关系。 4、实施E-HR系统: (1)、评估定位: 、提高管理效率; 、规范业务流程; 、战略性开发。,(2)、选择供应商; (3)、实施项目: 、与供应商进行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 、在供应商协助下完成系统初始化与数据转换;

13、、接受供应商的技术培训。 (4)、系统使用。,第四章:财务管理系统 一、概述: 1、概念:,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切经济管理活动。,2、内容: (1)、筹集资金: 权益资金债务资金; (2)、投资: 对内投资对外投资; (3)、股利分配。,3、财务管理的方法: (1)、预测; (2)、决策: 选择方案并组织实施; (3)、计划; (4)、控制: 制定定额与标准; (5)、分析: 事中分析、事后分析。 4、财务管理目标: (1)、基本目标:,在提供社会效益的同时不断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的满意值。,(2)、具体目标: 、筹资目标: 低资金成本、适度风险、合法的方式。 、投资目标: 赢利、资

14、本保值增值、负债水平低。 、损益分配目标: 国家与企业、积累与消费、当前与长远。 5、环境分析: (1)、法律环境: 税收制度; (2)、经济环境: 经济形势与政策; (3)、金融市场环境。,6、财务管理的价值: (1)、时间价值: 、现值: 取得利息和进行投资时的资金价值量; 、终值: 资金在将来某时间的本利和; 、年金: 间隔一年支付或收入的款项。 (2)、风险价值: 、绝对值: 风险报酬额; 、相对值: 风险报酬率。,7、财务管理的意义: (1)、是最直接最有效影响企业最佳经济效益的环节; (2)、现代经济管理中最有效的管理手段。 二、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的沿革: 1、五次浪潮: (1)、筹

15、资管理理财阶段; (2)、资产管理理财阶段; (3)、投资管理理财阶段; (4)、通货膨胀理财阶段; (5)、国际经营理财阶段。,2、我国关于财务理论研究的阶段: (1)、财务本质的研究; (2)、财务职能的研究; (3)、财务管理的内容与环节的研究; (4)、国家财务理论的研究; (5)、财务与财政关系的研究; (6)、财务与会计关系的研究; (7)、财务学科建设的研究。 3、目前我国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冲击: (1)、经济全球化; (2)、知识经济; (3)、金融市场。,4、我国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1)、股东财富最大化多重化; (2)、风险投资是财务管理的重点; (3)、优化财务管理机制

16、: 、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结构; 、健全有效的预测与监督机制; 、强化激励与约束机制。 三、建设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 1、基本原则: (1)、信息集成: 信息可利用资源;,(2)、降低风险: 是企业内部利益重新分配; (3)、持续优化: 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4)、重点: 突破关键环节; (5)、可扩展: 适应企业发展变化; (6)、安全: 财务信息的安全; (7)、全程培训: 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素质。,2、财务软件的发展: (1)、单项财务软件; (2)、局域网核算型软件; (3)、管理型财务软件; (4)、电子商务财务软件(第四代); (5)、智能分析财务软件。 3、财务信息系统构成: (1)、生产经营管理系统: (2)、销售管理系统; (3)、原材料与库存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