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5480563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乌鲁木齐地区2019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监测历史试卷(问卷)(卷面 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1.左传宣公三年记载:“周德虽衰,夭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问鼎”故事。这揭示了A. 统治中心不断变化B. 中原文明有所扩展C. 家国同构理念形成D. 周朝维系分封等级【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周德虽衰,夭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反映了维护渐趋衰落的周王室权威的思想,体现了周朝维系分

2、封等级的态度,故D正确;材料信息并未涉及统治中心不断变化,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中原文明有所扩展,故B错误;仅仅从材料内容来看,无法体现家国同构理念,故C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学生应该明确鼎之轻重代表了分封等级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排除无关选项。2.唐制,六品以下官吏赴选,始集试观书判,次面试观察言貌,然后拟官注籍。既注唱名,三唱后冬集,以其名报仆射,再由门下省上报皇帝,然后依旨授官。此项程序,谓之“三注三唱”。这一制度A. 利于扩大统治基础B. 促使庶族地主势力开始崛起C. 抑制社会阶层变动D. 提升行政效率【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材料“六

3、品以下官吏赴选,始集试观书判,次面试观察言貌,然后拟官注籍”反映了唐朝对六品以下官吏进行选拔的程序和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有利于中下层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故A正确;在此之前,庶族地主势力已经开始崛起,故B错误;这种选官制度有利于社会阶层变动,故C错误;材料未涉及提升行政效率的信息,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始集试观书判,次面试观察言貌,然后拟官注籍”,学生应该结合科举制的选官依据对选项逐一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3.清初,将明太祖谕令工部铸造铁牌严禁宦官干政的传说付诸实践,并利用修史的机会:将明代尚存争论的这一故事坐实。其根本目的是A. 承袭明朝政治

4、制度B.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 杜绝宦官干预朝政D. 认定铁牌内容的真实性【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初严禁宦官干政,其根本目的是维护专制皇权,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B正确;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判断清朝承袭明朝政治制度,故A错误;杜绝宦官干预朝政属于现象,不是根本目的,故C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认定铁牌内容的真实性,而是加强君主专制,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根本目的”一词,学生可以从严禁宦官干政的现象出发,结合所学知识,紧密联系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史实,即可排除无关选项。4.伊佩霞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一书中写道:“在中国人眼里:没有一个例子能比这场战争更

5、鲜明地说明国际上的以强凌弱法则,道德败坏的一方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那些试图做正义事业的人。这种道德尺度反过来使中国人很难看清楚自己应该从西方文明中吸收什么。”作者的评述始于A. 鸦片战争B. 甲午中日战争C. 戊戌变法D. 八国联军侵华【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国际上的以强凌弱法则,道德败坏的一方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那些试图做正义事业的人”反映了英国进行鸦片走私,并发动鸦片战争,体现了“道德败坏”,故A正确;甲午中日战争时间晚于鸦片战争,故B错误;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时间晚于鸦片战争,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信

6、息“以强凌弱道德败坏始于”,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列强侵华战争的时间、性质等方面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5.国民党一届二中全会决议指出:“中国国民党对于加入本党之共产主义者,只能问其行为是否合于国民党主义政纲,而不问其它。对于此前争议付之澹望,惟相与努力于将来,以完成国民革命工作。”这一决议A. 接受共产主义政策B. 坚持革命实践与反思C. 巩固革命统一战线D. 选择中国式革命道路【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材料“中国国民党对于加入本党之共产主义者,只能问其行为是否合于国民党主义政纲以完成国民革命工作”反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故C正确;第一次国共合

7、作时期国民党并未接受共产主义政策,故A错误;材料主旨强调国共合作,并不是说明国民党坚持革命实践与反思,故B错误;材料信息并未涉及选择中国式革命道路的问题,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中国国民党对于加入本党之共产主义者”,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革命时期两党合作的史实出发,即可得出正确答案。6.1948年,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口号。这一口号的提出有利于A. 推动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 适应抗日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 巩固国民革命的政治基础D. 壮大反抗国民

8、党政府的力量【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革命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错误;1948年抗日战争早已胜利,故B错误;国民革命是在1924-1927年,故C错误;1948年中共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口号适应了解放战争的形势需要,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故D正确。【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时间:1948年,学生注意正确区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国民革命、解放战争的时间阶段,即可排除无关选项。7.恩格斯说,以罗马法为蓝本的拿破仑法典,不愧为”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他还说,“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恩

9、格斯的这一论述表明A. 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的统治支柱B. 各国法律的制定都参考罗马法C. 近代欧洲立法深受罗马法影响D. 罗马法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以罗马法为蓝本的拿破仑法典在英国,为了私法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反映了罗马法深刻影响了近代欧洲立法,故C正确;材料并未反映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的统治支柱,故A错误;“各国法律的制定都参考罗马法”说法过于绝对,故B错误;罗马法是维护奴隶制的法律,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以罗马法为蓝本”,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国家立法的影响出发,即可排除无关

10、选项,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8.法国的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写道:“一切联邦制国家所依据的原则,都是将主权进行划分。一个经过划分的主权无论如何都比一个完整的主权更脆弱。”托克维尔旨在说明美国A. 联邦宪法要全面修正B. 联邦制的固有缺陷C. 加强中央集权的必要性D. 民主政治先天不足【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材料“论美国的民主联邦制国家一个经过划分的主权无论如何都比一个完整的主权更脆弱”反映了联邦制划分国家主权的局限性,体现了联邦制的固有缺陷,故B正确;材料内容没有反映出联邦宪法需要全面修正,故A错误;材料主旨是强调联邦制划分国家主权的局限性,而不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必要性,故C错误;材料

11、并未评价民主政治先天不足,故D错误。9.共产党宣言序言中写道:“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是: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据此可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于A.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B. 工业资本主义时代C.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D. 战后资本主义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属于马克思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处于工业革命时期,故B正确;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处于工业革命之前,故A错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C错误;战后资本主义时期晚于工业革命,故D错误。10.1959年,赫鲁晓

12、夫同艾森豪威尔总统在戴维营举行了会谈,并发表了会谈公报。苏联此后宣扬“戴维营精神”使人类历史进人了新的转折点。但七个月后,就发生了美国U-2飞机入侵苏联的事件。这一现象表明A. “冷战”发生根本性变化B. 美国妄图构建单极世界C. 要用“热战”代替“冷战”D. 苏联渴望美苏联盟称霸【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9年处于冷战时期,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冷战”发生根本性变化,故A错误;美国在美苏会谈后派U-2飞机入侵苏联,说明美国企图遏制苏联,构建单极世界,故B正确;仅凭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热战”代替“冷战”,故C错误;材料主旨是强调美国的霸权企图,而不是苏联渴望美苏联盟称霸,故D

13、错误。11.汉书食货志中记载了魏国李悝的一段话:“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泽居邑叁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李悝主张A. 恢复西周的土地国有制度B. 抑制新兴地主阶级土地兼并C. 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D. 精耕细作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材料“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正确;材料信息并未涉及西周的土地国有制度,故A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抑制土地兼并的主张,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故C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

14、损亦如之”,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精耕细作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2.万历年间,安丘县志记载:市场一般设置官员校验度量衡等器具,又有牙役以分之,集头以总之。山市则县卒亲往治理。材料反映A. 农业发展受到限制B. 全面控制工商业C. 保障市场秩序稳定D. 打破了坊市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材料“市场一般设置官员校验度量衡等器具,又有牙役以分之,集头以总之”反映了政府对市场的规范管理,这有利于保障市场秩序稳定,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政府对农业的政策,不能说明农业发展受到限制,故A错误;“全面控制工商业”说法过于绝对,故B错误;宋代已经打破了坊市制度,万历年间属于明代,

15、而且材料未涉及坊市,故D错误。13.姚贤镐在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1840一(1895)一书中叙述:19世纪40年代中期,广州的进口量是上海的3倍多。到50年代中期则倒过来不及上海的一半。广东与上海贸易额的变化表明A. 国内贸易迅速增长B. 中国传统经济格局发生变化C. 上海开始取代广州贸易地位D. 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19世纪40年代中期,广州的进口量是上海的3倍多。到50年代中期则倒过来不及上海的一半”反映了鸦片战争之后,五口通商,使传统的对外贸易格局发生变化,导致上海的进口量超过广州,故B正确;国内贸易的增长并不能说明广东与上海贸易额的变化的原因,故A错误;仅凭材料数据无法说明上海开始取代广州贸易地位,故C错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已经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材料主旨无关,故D错误。14.1928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开展提倡国货运动。规定了一些办法和措施,并要求各地举办国货运动周、召开国货运动大会。这一做法A. 扩大了中国对外贸易B. 加快工业体系的形成C. 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D. 调整失衡的国民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