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5480146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宁夏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宁夏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宁夏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宁夏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夏吴忠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史记载,“周公反政”时“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毋逸”,会群臣于闳门,训皇门:“弗肯用先王之明刑”,将致臣属“非休(注:美)德以应”。这说明周初注重A. 重臣扩权震慑君王B. 劝诫君主勤政修德C. 宗亲定规凝聚族群D. 修德重刑推动法治【答案】B【解析】由材料“弗肯用先王之明刑” “非休(注:美)德以应”可知,周王的行为会影响到臣属的行为,所以排除A;也由此可知,周初注重劝诫君主勤政修德,所以答案选B;材料与宗亲定规无关,排除C;材料并没有涉及到修德重刑与法治的关系,排除D。2.南北朝时期,夷夏之辨尤为激烈,南北方政权都以

2、中国正统自居,讥讽斥责对方为“夷狄”、“僭伪”,这一现象折射出当时南北方A. 分裂对立势难消除B. 对华夏文化的认同C. 经济发展趋于平衡D. 对社会安定的愿望【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南北朝皆体现对华夏文化的认同,故选B;分裂对立势难消除说法错误,排除A;经济发展趋于平衡,对社会安定的愿望与材料无关,排除C,D。3.北宋前期用“中书门下”(即政事堂)取代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北宋中期元丰改制又恢复了三省六部制。后来三省体制逐步消亡,但独六部制一直为后世所沿袭。据此可知A. 北宋克服了前代中枢机构的弊端B. 三省六部制对中央官制影响较大C. 君主专制导致三省体制时存时亡D. 六部能有效协调

3、中央各部门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北宋前期用“中书门下”(即政事堂)取代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北宋中期元丰改制又恢复了三省六部制。后来三省体制逐步消亡,”可知三省体制时存时亡。究其根源是皇帝限制相权,进而加强皇权。故答案为C项;对前代中枢机构的弊端,例如皇权与相权的关系,北宋进一步削弱相权,是缓解弊端而非克服弊端,A项排除;材料信息是三省存废不定,六部长存,由此可知三生六部制对中央管制影响减弱而非较大,B项排除;六部按职能分工,级别相同,协调中央各部门关系相对困难,D项排除。【点睛】本题属于解读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如下:其一,精准简约提炼材料核心信息是前提;其二,据此推导其原因或影

4、响是关键。4.中国传统文人耻言营利,认为一涉及“经营”,就是对人格的一种贬损,而明朝王阳明基于“满大街都是圣人”,指出商人虽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更有一些士人以儒家理论去指导经商活动。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 传统四民观念的彻底崩溃B. 程朱理学官方正统地位的丧失C. 社会动荡士人谋生的艰难D. 经济发展促成社会观念的更新【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主旨是士大夫对经商态度从否定到肯定。这说明社会观念出现更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根源在于商品经济发展。故答案为D项;明清时期传统四民观念依然存在,A项排除;明清时期程朱理学官方正统地位依然存在,B项排除;材料强调部分士大夫观念变化,而非营生艰

5、难,C项排除。【点睛】本题属于解读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如下:其一,精准简约提炼材料核心信息是前提;其二,据此推导其原因或影响是关键。5.福州船政局创办经费47万两,初由清政府拨款,自1866年11月起经费常年由福建省提供。19世纪70年代初,由于经费困难,船政局一度拟制造商船供商人雇领租用,但被禁租。这反映出A. 专制政体不利于近代企业自主发展B. 经费不足是中国近代化的最大障碍C. 清政府的阻挠导致洋务运动的失败D. 朝廷没有摆脱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19世纪70年代初,由于经费困难,船政局一度拟制造商船供商人雇领租用,但被禁租。”可知专制政体不利于近代企业自主发

6、展。故答案为A项;中国近代化的最大障碍是列强侵华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B项排除;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甲午战败,而题干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并且清政府是限制而非阻扰洋务运动,C项排除;清政府限制福州船政局业务与重农抑商政策没有关联,D项排除。6.1953年1月,国务院文教委员会宣布“一五”计划在教育方面的主要任务:搞好高等和中等技术院校的调整和管理,为经济建设培养必要的人才;促进中学发展,保证高等院校学生的质量和数量。这一任务A. 满足了经济恢复的人才需求B. 助推了国家工业战略的实施C. 促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 改变了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文

7、教任务的重点是培养技术人才。紧扣一五计划的时代背景可知,这一任务有助于推进一五计划,促进工业发展。故答案为B项;经济恢复阶段是1949-1952年底,A项排除;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在1956年底,C项排除;改变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的是建国初年参照苏联教育模式进行调整,D项排除。7.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苏关系开始出现了一段波折,甚至一度爆发边境冲突。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歧,促使中国重新考虑与美国的外交策略,由此开始了中美之间全新的外交旅程。据此可知A. 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是美苏冷战的结果B.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阵营之间持续对抗C. 中美关系的改善改变了冷战双方的实力对比D. 中国外交策略的

8、调整加速了苏联解体的步伐【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歧,促使中国重新考虑与美国的外交策略,”可知材料主旨是中苏关系恶化推动中美关系改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冷战背景下,这种做法改变了冷战双方的实力对比,故答案为C项;据材料,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是中苏关系恶化的结果,A项排除;据材料“由此开始了中美之间全新的外交旅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阵营之间出现缓和,B项排除;苏联解体是1991年的事情,与20世纪60年代中苏外交无关,D项排除。8.“包租公”、“包租婆”源于粤语,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出现的一批依靠房租收入为生的人群的称呼。这一群体的出现反映了我国A. 分

9、配制度出现重大调整B.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C.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D. 城市化进程的全面推进【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初期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所以才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这也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分配制度,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20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立,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城市化进程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9.罗马法规定,旅店主对旅客交其保管的财物,如果因盗窃而受损失,旅店主应承担赔偿责任,但如果因被抢劫而受损失,则不必承担赔偿责任。这表明罗马法A. 具有形式主义的

10、特征B. 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C. 注重责任过失差异性D. 兼顾主客双方的权益【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对财物的损失有详细的规定,没有体现罗马法的形式主义的特征,排除A;材料的主旨不是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排除B;由材料“如果因盗窃而受损失,旅店主应承担赔偿责任,但如果因被抢劫而受损失,则不必承担赔偿责任”,可见罗马法注重责任过失差异性,故选C;材料没有涉及兼顾主人的权益的信息,排除D。10.文艺复兴名义上是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文化,实际上是创造一种反对封建神权的新文化,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是世界的主体。应该从神学教条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恢复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可见,人文主义之

11、“新”的意义在于A. 奠定了近代人权的基础B. 有助于共和制取代君主制C. 推动“新航路”的开辟D. 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答案】A【解析】根据“创造一种反对封建神权的新文化,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是世界的主体”,说明文艺复兴强调人是社会的主体,是人创造了现实生活、人应该享受现实生活,奠定了近代人权的基础,故A正确;材料与共和制取代君主制无关,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人文主义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与“新航路”的开辟无关,与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无关,排除CD。11.有学者认为,在英国殖民扩张的过程中,英语也许是过去三百年中最重要的一项出口。但在近代英语中同时也汇集了大量来自加勒比地区、印

12、度以及非洲的词汇。这主要说明A. 英国文化殖民成效显著B. 世界文化交流具有互补性C. 英国语言具有先天优势D. 自由主义推动了社会进步【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英语也许是过去三百年中最重要的一项出口。但在近代英语中同时也汇集了大量来自加勒比地区、印度以及非洲的词汇。”可知英语影响世界,世界推动英语发展。即世界文化交流具有互补性,故答案为B项;材料主旨是互补和双向影响,与A项说法不符,排除;殖民扩张推动英语在世界范围推广,不能得出英语具有先天优势的结论,C项排除;材料主旨是英语的传播与发展,与自由主义无关,D项排除。12.它的签订,至少体现了三方面的意义:首先,制定了国际贸易活动的“行为

13、准则”使国际贸易行为规范化、国际市场秩序化;其次,通过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限制非关税壁垒,奠定了国际自由贸易的基础;最后,充当国际“商务法庭”,发挥贸易仲裁作用。“它”是指A. 布雷顿森林体系B. 雅尔塔体系C.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 欧洲经济共同体【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制定了国际贸易活动的“行为准则”使国际贸易行为规范化、国际市场秩序化,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通过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限制非关税壁垒,奠定了国际自由贸易的基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二战后就开始充当国际“商务法庭

14、”。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科学救国思潮,是一批深受西方科学影响的爱国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在对中国近百年来各种救国探索努力反思的基础上,倡导以西方的科学来拯救中国的一种爱国主义进步思潮。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魏源即萌发了朦胧的科学救国思想。1915年,中国科学社的创立及其科学杂志的刊行,标志着科学救国思潮的形成。其内涵,是主张用西方的科学来拯救中国,即用科学方法、科学知识、科学精神来改造中国,以真正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其核心,是以提倡科学

15、为救国的根本武器,科学是最高层面的;其外延,是以翻译西方科学著作、进行科学教育、创办报刊、应用科学与实业结合、创立科学团体和学会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等为途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救国思想的宣传和实践;其主要宣传机构是中国科学社;其主要宣传刊物是科学柰志。科学救国思潮的兴起,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变革和近代化进程。摘编自朱华中国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的兴起新论材料二 1995年5月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指出:“科教兴国”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以及将科学技术向实现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把“科教兴国”列为基本国策。摘编自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科学救国思潮形成的背景,并予以评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