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2019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5480064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顺义区2019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9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9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9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9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顺义区2019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顺义区2019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北京市顺义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一、本部分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在答题卡中涂黑.1.“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春秋战国时期实践这一思想在图中主要是A. B. C. D. 【答案】C【解析】据材料“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和“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可知该思想为法家思想,属燕国,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属齐国,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属秦国,商鞅和韩非的法家思想对其有深远影响,故C项正确;属楚国,与材料意思不符,故

2、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2.下表是我国明代苏杭地区的居民职业结构表.从中解读出的信息正确的是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占人口比例24%36%30%10%自然经济失去主导地位经济生活中存在雇佣关系土地兼并问题比较严重工场手工业占据重要地位.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重点是根据图表分析明代的相关情况.表格中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属于自然经济,占24%、36%,仍然占主导地位,故错误;材料中明代工场主属于私营经济,存在雇佣关系,故正确;农村中佃农占36%,比重较大,可知土地兼并较严重,故正确;材料中工场主30%,再结合

3、所学知识,明代后期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故正确.故B项正确,排除ACD.【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可采取排除法.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的有效结合.3.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感恩节作为美国的传统民俗节日是为了感谢上帝赐予的丰收。二者共同反映出A. 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世界B. 农耕经济决定社会生活C. 各地的节日起源于民族文化D. 节日文化排斥祖先崇拜【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美国感恩

4、节是为了感谢上帝赐予的丰收的民俗节日,可见各地的节日起源于民族文化,故A项正确;“农耕经济决定社会生活”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世界”的说法错误,排除C;“节日文化排斥祖先崇拜”的说法错误,排除D。4.下表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西汉发明造纸术西汉以后竹木简就不再使用B火药于14世纪初经阿拉伯人传到西方改变了欧洲的作战方式,加速了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进程C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花机图”近代科技在明代取得突破性进展D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科学彻底摆脱了神学的束缚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

5、的贡献、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A、西汉发明造纸术后,竹木简牍、布帛、纸这些书写材料并存,最便宜便携的是纸,故A错误;B、火药于14世纪初经阿拉伯人传到西方,使欧洲热兵器取代冷兵器,资产阶级战胜骑士阶层,加速欧洲封建势力的衰败和资产阶级的发展.故B正确;C、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花机图”,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生产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天工开物也只是对古代科技发明的经验总结,并没有推动和反映明代科技的突破发展.近代科技突破发展是西方的天文学、物理学的成就.C错误;D、牛顿建立经典力学并没有使得科学彻底摆脱神学的束缚,实际上

6、牛顿一直是基督徒,晚年致力于研究神学,当他遇到难以解释的天体运动时,竟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动力”的谬论.他说“上帝统治万物,我们是他的仆人而敬畏他、崇拜他”.故D错误.【点睛】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的有效结合.5.关于鸦片战争,高中历史教材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自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从整个清朝历史看,鸦片战争发生于道光二十年的晚清时代,它是清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材料意在说明A. 应对鸦片战争进行辩证分析B. 鸦片战争是清史的一部分是错误的C. 应从

7、不同角度看待历史事件D. 不同历史观必然得出不同历史结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考查鸦片战争的地位、影响和对鸦片战争的认识.根据材料“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自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从整个清朝历史看,鸦片战争发生于道光二十年的晚清时代,它是清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可知,材料认为鸦片战争不仅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又是清史的有机组成部分,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事件.故C项正确.A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应排除.【点睛】关于鸦片战争,在复习中应注意掌握它的背景原因、经过、性质、结果以及影响.6.下图是近代著名漫画家张漾兮发表在1945年10月2

8、4日自由漫画画报的漫画小距离,该漫画主要反映出A. 国共两党的矛盾与斗争B. 确立了和平建国的方针C. 重庆政协会议的合作D. 北平和谈的即将破裂【答案】A【解析】漫画显示国共两党在关于建立什么样的政权问题进行争论,说明两党存在矛盾,故A项正确;B是重庆谈判达成的协议;C是1946年召开的政协会议;D是建国前1949年4月。7.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我国教育取得的成就:新中国成立后,1965年,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1983年提

9、出“三个面向”;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图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是1995年;图义务教育法颁布是1986年;图三个面向提出是1983年;扫除文盲运动是20世纪50年代.C符合题意.排除ABD项。【点睛】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在于识记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成就.8.新全球史作者本特利说:“正当中国船队在印度洋上进行探察之时,欧洲航海家也正准备进入大西洋和印度洋。与郑和及其同伴不同的是他们的探险有两种不同却互补的动机。”“两种不同却互补的动机”是A. 政治和军事动机B. 经济和政治动机C. 经济和宗教动机D. 政治和宗教动机【答案】C【解析】题目

10、中的“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均在专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进行,均含有政治动机,故由设问要求“两种不同却互补的动机是”即可排除与此不符的A、B、D三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新航路的开辟体现了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作为货币的黄金和白银的需求迫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欧弘扬和传播基督教的热情。这表明经济和宗教动机是“两种不同却互补的动机”,故选C。9.在工业化的冲击下,日本明治天皇、埃及穆罕默德阿里与土耳其凯末尔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们改革的相同之处是A. 创办新式军队,开始对外扩张B. 废

11、除政教合一体制C. 在政府的推动下发展近代工业D. 开始进行文字改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以及凯末尔的主要活动.考查三个改革的共同点. 根据材料“在工业化的冲击下”可知,三国共同面临工业化的问题,所以,三国都通过改革,发展近代工业,走上自强道路,故C项正确.土耳其凯末尔没有进行对外扩张,故A项错误.日本明治天皇、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没有废除政教合一体制和文字改革的内容,故B、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以及凯末尔的主要活动的共同点,对于三个改革,还需掌握三个改革的不同点.10.黄仁宇评价苏俄(联)的某段历史认为:“它没有预定的计

12、划,只不过是仓皇应付非常态的各种措施.它如果有任何中心思想的话,也不过是起于动员时的群众心理.”它是指或与黄的评价相吻合的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斯大林模式D. 赫鲁晓夫改革【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苏联社会社会主义的初期探索,苏俄在列宁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探索方面,先后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都是在当时特定的背景下实施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客观评价这两个政策.材料中“仓皇应付非常态的各种措施”,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它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为了战胜敌人,采取集中全国财力物力战胜敌人的非常措施.故A项正确;新经济政

13、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严重的社会危机下,列宁据当时苏俄的国情采取的发展国家资本主义政策,不是“仓皇应付非常”措施,故B错误;斯大林模式是斯大林提出在一个落后国家首先建成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下进行的建设.既不是仓皇应付措施,也不是没有中心思想,故C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是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而有预定的计划措施.故D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中的主要政策措施和内容,注意各处政策的特点.11.世界美术史一书介绍某画派时写到:“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不少法则被他们推倒,内容和主题不再重要,关注点转到纯粹的视觉感受上。对他们来说,风景之美不

14、在于名山大川,而在于阳光照射下普通场景的色彩变幻。”这一画派是()A. 浪漫主义B. 现实主义C. 印象主义D. 现代主义【答案】C【解析】据材料“风景之美不在于名山大川,而在于阳光照射下普通场景的色彩变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印象画派追求光与色的特点,故C项正确;浪漫主义不强调“阳光照射下普通场景的色彩变幻”,故A项错误;现实主义关注现实内容和主题,故B项错误;现代主义也没有强调光与色的特点,故D项错误。故选C。12.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邓宁认为:“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不可逆转.下列事件推动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是垄断组织的产生.关贸总协定的实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欧共体的成

15、立.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Economic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偏重于一国范围,故错误;关贸总协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是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故正确;经济区域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欧共体的成立标志着欧洲在经济一体化上迈出重要一步,有利于经济全球化,故正确.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项。【点睛】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因素:一、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的结果. 二、高科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