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2019届高三统一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5479989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49.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怀化市2019届高三统一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南省怀化市2019届高三统一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南省怀化市2019届高三统一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南省怀化市2019届高三统一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南省怀化市2019届高三统一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怀化市2019届高三统一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怀化市2019届高三统一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二)24.诗经中常常有“家邦”或“邦家”的说法;尚书中国君常常把治下百姓称为“父兄昆弟”。这些称谓反映出西周时A .以血缘伦理建构政治体制B.周王与治下百姓关系融洽C.家国同构的基本社会特征D.礼乐制度维系的等级观念25.汉代以前,君王均祭祀天地而不祭祀孔子;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儒生博士 70人封禅泰山却不拜孔子;公元前195年,刘邦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以最高规格太牢之礼祭祀孔子的最高统治者。这一变化表明A .秦始皇未受到儒学影响B.儒学正统地位逐步确立C.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统治D.天人合一观念深入人心26.上表为宋代社会经济的相关

2、史料,对此合理的认知是,当时 A. 土地兼并严重B.抑商政策松弛C.社会资本集聚D.国家财政富余27.明清之际的部分士大夫对此时传入中国的西方科学知识表现出浓厚兴趣,开始用“格致” 翻译Science 词,包括天文地理、数学历算、军工制造等,统称为格致之学。这表明A.西学东渐开阔了士人的眼界B.自然科学知识得到广泛传播C.古代科学传统得到批判继承 D.经世致用思想成为社会思潮28.咸丰(18501861年)初年,清政府针对军兴省份的地方督抚制定了 “以本省之钱粮,作为本省之军需”的原则,允许战时统兵将领“就地筹饷”。这一举措A.冲击了中央政府权威B.增强了地方自治能力C.适应了对外战争需要D.

3、解决了政府财政危机29. 1912年,工商部颁布执行奖章,对发明制造品给予5年以内的专卖,对改良品给予褒奖;1923年,北洋政府进一步完善奖励章程,将方法发明也纳入保护对象,规范了专利吊销。此举意在A .大力吸收外来资本B.激发国人的创造热情C.培育实业救国思想D.为发明提供法律保障30.下图是创作于1943年延安时期的木刻版画作品减租会。据此可知A.解放区土地革命蓬勃开展B.农民群众积极支援抗战前线C.根据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D.土地政策适应了形势的需要 31.1987年,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出要完善企业的经营机制,认真实行以“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歉收自补”为主要内容的多种形式的承包经

4、营责任制。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 .增强国有企业活力B.推广农村改革经验C.明确市场经济方向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2 .公元前3世纪中期起,罗马设立的夕卜事大法官在审理跨国案件时,会综合所涉各国 实体法,从中提取内容形成仅适用于该案的实体法,以大法官告示形式展现。这表明,罗马法A.发展到成熟阶段 B.具有实用性特征 C.依赖于法官解读D.对后世影响深远33.彼特拉克的信徒们不再将他们的儿子送进地方性学校、教堂学校,而是请熟悉西塞罗风格拉丁语的家庭教师到家执教,或者让他们的儿子进人教授人文主义课程的新式学校。这种教育吸引着富有的贵族和富商,而对其他人并无很大影响。这反映出文艺复兴运动A.忽视对贵

5、族封建特权的批判B.脱离社会现实的需要C.适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D.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34.18541913年英国工业制成品进出口额(以1913年的价格为基准,单位:百万英镑)综合上表可知,20世纪初A.多边贸易体系逐渐形成 B.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C.世界各国完成工业革命 D.英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35.1972年,美国向联合国提交降低其联合国会费比额的提案,遭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强烈反对,后联合国大会以81:17的投票结果通过决议,规定从1974年起,美国承担会费比额由31.52%下降为25%。这表明A.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B.美国未负担起世界大国责任 C.国际政治斗争形势纷繁

6、复杂D.社会主义国家团结一致反美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1575年,西班人在福建首次接触中医和草药。由此,中国本草学成就通过传教士、医生、药剂;)甲和外交官的书信、日记和游记以及邮包中捎带上的种子传向西方世界。在华耶稣会传教士和医生则更多关注中医脉诊医术、“气血循环”理论和 “脏腑”学说,并对中医文献选择性地介绍和翻译术语。随着科学革命的推进,欧洲医学界试图以近现代医学概念解读中医传统思维,无法接触、不可进入实验室体系的模糊知识使得“中医不科学”的论调渐成主流。20世纪后,欧洲中医研究回归典籍的翻译,希望给予有志于应用中国医学于临床实验的人士各种材料,使他们公平地比较东

7、亚与西方医学传统。摘编自高晞十五世纪以来中医在西方的传播与研究材料二 中国人最初对西医存有相当的疑虑和抗拒心态,出现了 “挖眼、剖心”等谣传,西医被蒙上了神秘、恐怖的色彩。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医的优势已被许多人认可,相信西医并求诊的人日趋增多。在传教士医生的宣传和引导下,有些地方的老百姓逐渐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19世纪90年代,西医在某些地方仍然遭到抵制,但总体上已在中国确立了稳固地位。20世纪初,随着教会医院和西医队伍的递增,中医人士开始自发地学习西医,西医的影响逐渐超过了中医。这时,有人开始倡导“改良中医学”。20世纪20年代前后,随着国粹保存思潮和会通思潮的兴起,西医中出 现全面批判和

8、否定中医理论者,社会上甚至出现了 “废止中医”之论。摘编自郭剑波论近代“西医东渐”的途径与反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医西传”的内容和特点。(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时人对于西医认识的变化,并对“西医东渐” 予以简要评价。(13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根据材料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43.地理一选修3 :旅游地理(10分) 尧治河村隶属于湖北省保康县马桥镇,地处房县、神农架和保康三县(区)交界 处,该村坚持“水电强村、农

9、业稳村、科技兴村、旅游热村、文明活村”的战略,逐步形成休成休闲两旅游、特色农业等支柱产业,定期举办尧治河村旅游文化发展战略研讨会。先后被评为“湖4k省旅游名村、湖北省地质公园、国家3A景区、全国十大幸福村庄”, 成为中国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分析売治河村采取“休闲旅游+特色农业”的经营模式对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意义。44.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微甘菊是灌木状攀缘藤本植物!种子轻飘细小!能借风力进行较远距离传播,茎细长,匍匐或攀缘,多分枝,叶大,生长迅速,生长时具有趋光性,向上层生长扩展,它能爬高10米,爬上灌木、乔木,并像被子一样把这些树木全部覆盖。其茎叶可以用来治疗多种疾病,如创伤

10、、症疾、癌症、霍乱、毒蛇咬伤等。原产于中南美洲,后来作为护滩植物引入我国,近几年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大肆扩散蔓延,对森林构成巨大威 胁,被称为“植物杀手”。 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微甘菊人侵森林的危害。45.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明中叶以后土地兼并严重、税繁役重,造成“闾里小民,游荡失业者十室而九”,给传统的赋役审编带来困难。明宣德五年,周忱出任江南巡抚,在应天府,他推行“里甲银”制度,里甲银的精髓在以粮补丁,他把按户编排的里甲支费,部分或全部地摊入田粮内,折成银两,以耗米的名义加征。在苏松,周忱则推行平米法。平米法中里甲等费取自余米,其实质与里甲银一样,也是以粮补丁、摊丁入

11、地,将徭役的编 审基准由户等向丁田进行过渡。周忱的改革在实践中既保证了国家赋役的正常征派,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百姓徭役负担的均平。明朝中后期的赋役制度改革, 基本上沿着周忱的思路并使其更加完善和制度化。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忱赋役制度改革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忱赋役制度改革的意义。(9分)46.历史一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考虑到战后初期战争受害者可能面临的生存困境,美英两国决定动员其本土未曾遭受敌国直接入侵的联合国成员国捐资,对战争直接受害国及其难民提供大规模善后救济援助。1943年3月,罗斯福总

12、统致函美国对外善后救济署署长莱曼,对拟议中的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署长的工作权限和业务范围作出如下指示:“ 一旦联合国为战争受害者提供善后救济服务的专门组织宣告成立,对外善后救济署将需要适当调整,以便那种安排达到最大可能限度的范围。” 1943年11月9日,44国代表在白宫举行隆重的签字仪式,随后,联合国的第一个专门组织、酝酿已久的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终于先于联合国主体而诞生。摘编自王德春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诞生及其使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成立的背景。(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作用。(6分)47.历史一选修4:中夕卜历史人物评说(1

13、5分)材料梁启超是极少数理解近代中国外债问题的晚清政治人物之一。1898年,他怒斥列强争当债权国以达到无形瓜分中国之目的,认为借债兴业的张之同、盛宣怀等 人都是误国之臣,激烈抨击清廷向比利时银团借款修筑芦汉铁路的举措将使“中国多开一铁路,即多一亡国之引线”。梁启超流亡日本后,对外债问题的认识有所变化。在1904年所著中国国债史中承认积贫积弱的中国大举外债实属无奈之举,如不借债早已亡国。只要政府财政基础稳固,管理运用适宜,外资不仅不会病国,反 而是“利多而害少”,可以“利用他国母财,以殖吾产而兴吾业”。他主张在完成宪政改革的前提条件下,通过政府举借外债以壮大国有资本,从而在主权独立的基础上促进经

14、济的发展。摘编自余治国梁启超经济民族主义外债观述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在外债问题上态度有何变化,并分析成因。(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20世纪初梁启超的外债观。(5分)文科综合(二)历史答案24. C【解析】抓住材料中“家邦”“父兄昆弟”的信息, 表明西周时的政治结构是家国同治,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征,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25. C【解析】材料中君王从不祭祀孔子到以最高规格 祭祀孔子,说明孔子的思想对于巩固统治是有利的, 故C项正确。材料中秦始皇率儒生博士封禅泰山显 示已受到儒学影响,故A项错误;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汉武帝时期,B项错

15、误;D项深人人心一说从题干材料中体现不出来。26.C【解析】表格中史料反映出社会资本财富巨大, 故C项正确。A、B两项不能全面解释材料中的现 象,A、B两项错误;D项与宋代财政积贫史实不符。27. A【解析】明清之际随着早期耶稣会传教士来华,一些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传入中国,对当时的士大夫 阶层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故A项 正确。B项“广泛传播”与史实不符;C项“批判继 承”在材料中未体现;D项“成为社会思潮”与史实不符。28.A【解析】材料中时间信息是关键,这一时期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发展,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为了应对危机,清政府允许地方就地筹饷以备军需,这对原有的中央集权的财政转运体系是巨大的冲击,故A 项正确。B项增强地方自治能力与史实不符;“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不是对外战争,C项错误;允 许地方就地筹饷对中央财政产生冲击,没有解决危机,D项 。29. B【解析】材料中民国政府奖励发明制造目的在于激发国人的创新精神,故B项正确。A项吸收外来资本没有在材料中体现;C项实业救国思想兴起主要与民族危机加深有关;D项为客观作用,并非主观意图。30.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