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一模)历史试题 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5479959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青浦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一模)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上海市青浦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一模)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上海市青浦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一模)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上海市青浦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一模)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上海市青浦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一模)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青浦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一模)历史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青浦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一模)历史试题 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浦区 2019届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学业质量调研测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共 7 页。 2019 年 1 月考生注意:1 答卷前, 考生务必分别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用钢笔清楚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并用铅笔在答题卡上正确涂写准考证号。 交卷时需交答题卡和答题纸, 试卷不用上交。2 选择题(第 1-20 题) 由机器阅卷, 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 注意: 答题卡与试卷在试题编号和选项上是一一对应的。 考生应将代表该题答案的小方格涂黑, 不能错位。 答案需要更改时, 必须将原选择用橡皮擦清, 重新选择。 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 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注意: 答题卡的

2、准考证号码是九位, 如“ XXXXXXXXX”, 涂号码时按九位涂)3 考试时间 60 分钟, 试卷满分 100 分。一、 选择题( 1-20 每题 2 分, 共 40 分)1. “富贵之门必出于兵, 是故民闻战而相贺也, 起居、 饮食所歌谣者, 战也。 ”此说作为主流社会价值观, 最早出现在 A、 春秋战国 B、 西汉前期 C、 西汉后期 D、 宋朝前期2.“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 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 实现了民族的飞跃。” 下列历史事件与此评价相契合的是 A、 商鞅变法 B、 孝文帝改革 C、 澶渊之盟 D、岳飞抗金3.右侧是某纪录片的片头语, 其所介绍的“ 皇帝” 当指 A、

3、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4. 长安是汉、 唐陆上“丝绸之路” 的东端, 泉州则是宋代“ 海上丝绸之路” 的起点, 它们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下图中长安和泉州的位置编号分别是 A、 B、 C、 D、 5. 下列历史名词, 就命名方式而言, 与其他三项存在明显不同的是 A、绍兴和议 B、贞观之治 C、文景之治 D、靖康之变6.下表反映了 18441863 年间广州和上海到埠外国船只和吨位变化情况。年份船只数吨数广州 上海 广州 上海184418491863306331867441333400142099142357300500858452547964309这说明鸦片战争后 A、近代外

4、贸中心逐步转移 B、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 C、 上海开放程度高于广州 D、 广州经济发展趋于停滞7.1906 年, 代表 19 世纪中期欧洲进步社会潮流的一份文献被节译成中文, 文中最后有“噫来,各地之平民, 其安可以不奋也” 之句。 此句原意最有可能是 A、“四海之内皆兄弟”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 人人生而平等”8. 右侧有关“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知识结构示意图中应分别填上 A、独立战争、 南北战争 B、南北战争、 彼得一世改革 C、南北战争、 德意志统一 D、南北战争、 俄 1861 年改革9. 19 世纪最后 30 年, 世界已无“世

5、外桃源”。 彼时列强瓜分世界的主要手段为 A、原始积累 B、商品输出 C、资本输出 D、国家垄断10. 促使北宋科学家沈括“石油必大行于世” 的预言付诸实践的重大发明是 A、万能蒸汽机 B、汽车 C、飞机 D、内燃机11. 20 世纪初的 浙江潮 载文 民族主义论 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 十年来之变法派, 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 之说。 该说法客观上反映了当时中国A.民主革命的进程 B.政体频繁的更替 C、 社会思潮的演进 D.社会风俗的嬗变12.“ 1917 年轰轰烈烈、 跌宕起伏的事件是我们历史不可分割而又复杂的组成部分。 这场革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20 世纪的政治、 经济、 社会面貌。”

6、这场革命首先发生在 A、莫斯科 B、萨拉热窝 C、克里米亚 D、彼得格勒13. 20 世纪某一时期, 中国政府“ 废两改元”“ 法币改革”“ 改订新约” 举措频频。 该“政府” 应指 A、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B、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 C、中华民国北洋军阀政府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14. 右侧为某支军队佩戴的臂章, 画面由“ 青天白日”“ 蓝底白星”“ 红白相间的横条” 等设计元素构成。 据此判断这支军队当是 A、北伐军 B、八路军 C、中国远征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15.这次会议使“全党在思想上、 政治上、 组织上达到空前团结与统一, 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7、。” 这段解说词所评价的会议召开于 A、民国 13 年 B、民国 24 年 C、民国 34 年 D、民国 38 年16. 右图为小明同学的历史笔记, 若想对省略处继续增补完善, 以下适合列入的内容是 A、日德兰海战 B、马恩河会战 C、诺曼底登陆 D、索姆河战役17.观察下列示意图, 其中“ ? ” 处应填入 A、 马歇尔计划 B、 北约与华约建立 C、 富尔顿演说 D、 多级化格局形成18.右图反映的是中国 20 世纪 50 年代至 80 年代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其中, 导致从 C 到 D、E 到 F 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A、 中苏关系、 文化革命 B、 自然灾害、 土地改革 C、“三

8、面红旗”、 改革开放 D、 抗美援朝、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9.右图反映美苏争霸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第一次柏林危机 B、 古巴导弹危机 C、 第二次柏林危机 D、 星球大战计划20. 中共某会议公报:“我们在明年把工作中心转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应有的成就, 将是对建国三十周年的最好献礼。” 此次会议是中共 A、七大 B、八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二大二、 简答题( 共 60 分)( 一) 思想与时代的交响春秋战国, 社会裂变, 思虑百端; 思想与时代, 交相呼应, 共奏华章。21. 完成下列提纲。( 将字母填入下列表格)( 8 分) A、精神觉醒, 百家争鸣 B、世卿世禄制没落

9、, 军功爵制盛行 C、铁犁牛耕的使用与推广 D、分封制崩溃, 中央集权确立社会大变革( 一) 背景: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二) 表现:1. 工具与技术变革: _2. 制度变革: ( 1) 经济上: 井田制瓦解, 地主土地私有制确立( 2) 政治上: _( 3) 人才选拔上: _3. 军事变革: 车阵式讨伐式微, 骑步兵袭杀兴起4. 思想变革: _( 三) 影响: 社会大转型22.若就该提纲展开研究, 以下哪些是直接史料? ( 4 分)直接史料( 填写字母): _( 不定项选择)23 名家辈出, 名言流芳。( 4 分)( 二) 世界格局之演变材料一: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 每

10、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 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 苏联迂回到西方的背后, 培养革命的盟友。( 美) 非利普尔 世界: 一部历史材料二: 享利基辛格曾注意到:“ 21 世纪的国际体系将至少包括六个主要的强大力量美国、欧洲、 中国、 日本、 俄国, 也许还有印度以及大量中等国家和小国。”( 美) 萨尔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材料三: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 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 冷战结束后, 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 杰里本特利等 新全球史美国相信,不仅要和

11、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1991 年 9 月 9 日)24.材料一中学者认为推动美苏对峙加剧的因素有哪些? ( 4 分)25.从材料一、 二看, 国际格局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 8 分)26.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 你如何认识学界对美苏“冷战” 的评价? ( 7 分)( 三) 中国的“世界观”材料一 ( 清乾隆帝致英王信)“ 咨尔国王( 指英王), 远在重洋, 倾心向化, 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 万国来王, 种种贵重之物, 梯航毕集, 无所不有。”摘自 清实录材料二 嗣

12、后各式公文, 无论京外, 内叙大英国官民, 自不得提书“夷” 字。中英 天津条约 第五十一款广东在籍侍郎罗惇衍在 天津条约 签订后, 在奏疏中诉说当地“ 人心愤夷已极, 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 每讳言夷务, 甚至文移公牍, 称夷务为洋务, 又称为外国事件, 不敢斥言夷字。”虞和平 从“ 夷务” 到“洋务”材料三 “共产主义之为物, 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 我们不宜人云亦云, 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 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 赶机会,图改良, 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 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周恩来 共产主义与中国( 1922 年 8 月)材料四 过

13、去 60 年, 中国对于世界的看法, 是沿着一条螺旋轨迹不断向前迈进, 由相对简单逐渐走向相对成熟。 具体而言, 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60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 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 10 年, 形成“ 和谐世界” 的理念。江涌 从对立到统一: 中国世界观 60 年剧变问题:27. 概括材料一乾隆帝的“世界观”。( 2 分)28. 概括材料二中国人对世界的新认识, 并简要分析原因。( 4 分)29. 指出材料三先进中国人“ 世界观” 的新转变。( 2 分)30. 根据材料四, 例举新

14、中国“ 世界观” 发展第三阶段, 中国政府为践行“ 和谐世界” 理念所作的努力。( 2 分)31. 综合上述材料, 谈谈你对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 世界观” 转变的认识。( 15 分)参考答案1-10 A B C A C A C D C D11-20 C D B C C C C C B C21 C D B A22 C D23 B D A C24 因素有二, 一是美苏双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了自己的利益; 美苏双方各自成立政治、 经济、 军事阵营加剧了对峙局面的形成。( 两点, 各 2 分, 共 4 分)25 国际格局由两极争霸向多级格局趋势演进。( 2 分)原因: 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瓦解( 2 分); 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 超级大国地位削弱( 2分); 欧盟、 日本、 俄罗斯、 中国、 其他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最早力量不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