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5479940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辽阳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辽宁省辽阳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辽宁省辽阳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辽宁省辽阳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辽宁省辽阳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辽阳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辽阳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第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士”不仅可以占有田并指使子弟为其劳作,还要负有亲自执干戈、卫社稷的世职;而到春秋战国时期,“士”失去宗主的庇荫,或负书,或带剑,往来于各国王公之间。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A. 官僚政洽开始兴起B. 贵族政治走向崩溃C. 分封制度已被废除D. 各国关系走向和谐【答案】B【解析】【详解】从

2、材料中可以看出,材料中的“士”在西周时期,属于贵族阶层,享有很多特权,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士”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特权,这说明了贵族政治逐渐走向瓦解,故B项正确;官僚政治的一个最典型特点就是官吏是依据能力当官,而不是依据血缘关系世袭而来的,这个在材料中并未体现,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分封制的含义是天子把土地和人口授予诸侯,诸侯对天子承担一定义务的制度,诸侯可以再次分封,材料中并未体现分封制的相关制度,也没有体现分封制的崩溃,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春秋战国的时代特点为“战胜强立”,诸侯之间互相征伐,战乱不断,不会走向和谐,与史实材料都不符,故D项错误。2.据下表记述,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汉朝记述

3、出处淮南王刘安“擅国权,侵夺民田”史记淮南衡山王传(公孙贺)“倚旧故,乘高势面为郡,兴美田以科子弟宾客”汉书公孙贺传(张禹)“内殖货财,家以田为业,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后汉书张禹传A. 官员经济贪污现象盛行B. 封建土地私有趋向破坏C. 自耕农的数量日益减少D. 因家重农政策执行乏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汉代,一些官员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或家族势力,侵夺其他小农手中的田产,使其自己家族势力逐渐增长,故由题意可知,C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富家侵夺田产,并没有提到经济贪污,与题意不符,故A排除;由材料可知,封建土地私有是越来越强化的,并没有遭到破坏,故B排除;材料中没有提到重

4、农政策,与题意不符,故D排除。3.南宋理宗赵昀推荐道书太上感应篇,使该书宣扬的宗法性伦理道德以宗教方式普及民间,同时也加速了儒道之间的融合。这说明南宋时期A. 儒家思想已趋向宗教化B. 道教思想成为主流思想C. 道教成为主要教化工具D. 儒学正统地位更趋稳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宗法性伦理道德以宗教方式普及民间”反映了儒道思想的融合,发展了儒学,从而儒家思想地位的稳固,故D项正确;儒家思想趋向宗教化的表述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A;从西汉武帝时期开始,儒家思想就占据主流思想地位,排除B;道教成为主要教化工具表述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点睛】“宗法性伦理道德以宗教方式普及民间”是关键

5、信息。4.明朝规定,中央司法官员碰到某些规定的事项时应及时回避,以免受到来自各种关系的干扰。这一规定旨在A. 确保司法审判的公正B. 抑制地方势力的发展C. 防止司法权力的膨胀D. 将司法权集中于皇帝【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中央司法官员碰到某些规定的事项时应及时回避,以免受到来自各种关系的干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司法回避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司法审判的公正,故A项正确;材料讲的是中央司法,没涉及地方,排除B;材料是司法回避,没体现司法权力,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到专制主义,故D项排除。5.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说:赫胥黎犯了倒果为因的错,事实上人跟禽兽最初没有分别,个人组成社会是为了

6、安全利益,而不是因为有天良,适者生存法则同样适用于人类种族和社会。原文不具有的“国族竞争”的意义,在天演论中却呼之欲出。可见,严复译书的目的是A. 纠正进化论的错误B. 丰富进化论的内涵C. 激励国人自立自强D. 谋求国人安全利益【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适者生存法则同样适用于人类种族和社会。原文不具有的“国族竞争”的意义,在天演论中却呼之欲出”可知,严复译书的目的在于激发国人民族存亡意识以激励国人自立自强,故C项正确;严复认为“适者生存法则同样适用于人类种族和社会”,故并未体现纠正进化论错误,故A项排除。严复并未丰富发展进化论,故B项排除;严复翻译天演论旨在推动维新变法运动,没有涉

7、及到国人的安全利益,故D项排除。【点睛】“适者生存法则同样适用于人类种族和社会。原文不具有的“国族竞争”的意义,在天演论中却呼之欲出”是关键信息。6.下面是美籍华裔学者章长基估计的19281942年中国15种主要工业品增长速度的统计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期增长率19281936年8.4%19371942年6.7%A. 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B. 美加强对华经济侵略C. 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D. 民族解放战争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从表中可知,19371942年中国15种主要工业品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抗日战争的影响,故D项正确;官僚资本1927年后出现,抗战时期官僚资本并不是

8、工业品增长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故A项排除;1937年-1942年是全面抗战时期,与美国经济侵略和西方经济危机无关,故BC项排除。7.20世纪50年代,朱德在一篇文章中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社草案中,没有明确规定合作社的私有制性质,这不要怕,应该规定出来,这样不会使反对我们的人中伤说“合作社是公家的”,“是国营经济的附属机构”,“是四不像的一种经济”。这表明当时A. 人民公社化运动遭到抵制B. 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开始C. 公私合营已经在全国展开D. 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20世纪50年代”“明确规定合作社的私有制性质”表明当时合作社是私有制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

9、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开始,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强调“一大二公”,实行公有制,故A项排除;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运动的方式,故C项排除;1959-1961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当时生产资料是公有制,故D项排除。8.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从“法制”到“法治”的转变A. 有利于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B. 实现了国家管理的有法可依C. 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D. 标志我国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法制”到“法治”的转

10、变,是治国理念的巨大进步,这表明依法治国的理念得到了贯彻实施,故A项正确;实现国家管理有法可依,是改革开放初期的表现,故B项排除;思想路线拨乱反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故C项排除;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是在20世纪末,故D项排除。9.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说:“每个共同体为自己制定的法是它自己的法,称为市民法,即市民自已的法;根据自然原因在一切人当中制定的法为所有的民众共同体共同遵守,并且称为万民法,就像是一切民族所使用的法。”据此可知,在盖尤斯看来,万民法的创立A. 是自然法观念的实践B. 导致罗马法律内部冲突C. 加剧了政治局势的动荡D. 动摇了公民法法学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

11、根据自然原因在一切人当中制定的法为所有的民众共同体共同遵守,并且称为万民法”可以看出,万民法是以自然法原理而制定的,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罗马法律内部冲突”,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万民法的创立“加剧了政治局势的动荡”,排除C;根据“每个共同体为自己制定的法是它自己的法,即市民自己的法”,属于市民法,故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根据自然原因在一切人当中制定的法为所有的民众共同体共同遵守,并且称为万民法”,结合所学罗马法的特点、内容分析解答。10.文艺复兴并不是对古希腊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欧洲社会转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场大地震。此处的“创新”体现在A

12、. 否定了古代希腊城邦的直接民主B. 将解放欲求注入人文主义复兴C. 文学艺术作品与宗教的融会贯通D. 借人文主义否定了宗教信仰自由【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欧洲社会转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场大地震”表明,材料中的“创新”体现在人文主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反对封建神学对人的束缚,反对禁欲主义,提供人的追求与享受,将解放欲求注入人文主义复兴,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只把矛头指向了封建神学,未牵涉到政治层面,也未批判否定古雅典的民主政治,故A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与古希腊的对比,C与题意不符,故C排除;文艺复兴并没有否定宗教信仰,故D排除。11.19世纪末2

13、0世纪初,美国工业、运输业和城市公用事业的托拉斯(垄断组织)总共达到445个,他们合并了近8700家公司,拥有资本203.79亿美元,控制着1528个大企业。全部产值的50%左右集中掌握在只占企业总数1%的3060个大型企业手里。这一现象A.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调整B. 维护了美国市场自由竞争的秩序C. 适应了美国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D. 直接导致了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垄断组织的形成和发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生产力发展,垄断组织的形成是美国生产关系调整的表现,但没有从根本

14、上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它控制了市场的各个环节,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故C项正确,AB项错误;美国金融市场投机过度直接导致了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故D项错误。12.有学者说,冷战是“漫长的和平”时代,美苏关系以其最低限度的共同利益和准则维护着“隐蔽的俄美非战公约”。此观点意在说明A. 冷战使美苏实现了军事平衡B. 美苏借冷战实现了和平相处C. 美苏冷战是共同称霸的烟雾D. 美苏两国极力避免战争冲突【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材料“漫长的和平”、“隐蔽的俄美非战公约”反映了美苏冷战时期,两国极力避免战争冲突,客观上有利于世界和平,故D正确;冷战时期美苏并未实现军事平衡,而是互有消长,故A错误

15、;冷战时期美苏的目的并不是和平相处,故B错误;美苏冷战的目的也不是共同称霸,故C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信息“漫长的和平”、“隐蔽的俄美非战公约”,学生应该结合美苏冷战的客观影响,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准确答案。第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寺院享有诸多政治经济特权,包括僧人可不服兵役,不向朝廷纳税,不受世俗法律的管辖等。佛教寺院在接纳信徒的捐施后,通过无偿贩济的慈善活动和有偿借贷的金融活动的结合,从精神、物质两个方面引导庄园经济向最有利于实现民族融合的方向迈进。因果报应、普度众生的宗教性理念,使寺院的借贷资本具有了神圣性,能够激励借款者提高努力程度还款,不然,就会受到神力的惩罚,转世为畜生。这使得寺院放债有时虽不立文契,仍能按期收回本利。但从非正式和正式制度互动关系来看,单靠宗教信仰来建立商业信用是不够的,还要借助质钾、抵钾、担保以及血缘、政府律法等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