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六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5479926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六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省六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省六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南省六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南省六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六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六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题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只收答题卡。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上作答,答案无效。3.本试卷共47题,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监考

2、教师将答题卡收回。第卷(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A. 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B. 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C. 有较强道义和责任感D. 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儒家“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和“有为而无求”,说明儒家从社会实际出发,以入世的态度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有为无求则说明有较强的道义和责任感,故C项正确;材料

3、中的信息反映不出诸子百家对天人关系的研究,故A项错误;墨家信鬼神,儒家不信鬼神可见二者思想截然不同,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体现儒家讲人道,并没有提到儒家重民轻天或者民贵君轻的早期民本思想,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以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为切入点,考查先秦儒家思想的特点。先秦儒家思想主要是孔子和孟子的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宣传有差别的泛爱思想,体现了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道义感。2.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记载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出处记载田舍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全唐诗补逸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唐大诏令集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全唐史王公

4、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侵吞,莫惧章程A. 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B. 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C. 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D. 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知,四则史料分别涉及出售永业田、购买良田、寺院大量占有田地和富豪之家置买庄田等信息,这反映了土地兼并现象,说明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故B项正确;根据“听卖永业田”、“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等信息可知,当时唐代法律尚不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故A项错误;题干只是反映土地占田情况,非社会结构的变化,故C项错误;唐朝统治者实行均田制就是为了抑制土地兼并,故D与史实不符,所以排除。【点睛】这

5、一题考查考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史料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历史研究需要从若干个相同或者不同类的史料中找出其共性的东西,从而确定史料的真伪。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孤证不立”。所以这一题一定要根据几个文字材料的大意找出其共同之处,就是可以推论出的结论了。3.宋代科举考试不断完善,竞争日趋激烈。据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统计1106年州试录取率为3%,1190年下降为1.3%,到13世纪仅为1%。这一现象说明A. 考试人数逐年下降B. 统治基础日益受到削弱C. 精英教育不断强化D. 社会矛盾必将日趋尖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录取率逐渐降低,说明考试难度增加,对考生的能

6、力要求提高,绝大多数考生不能被录取说明考试在于录取精英,即精英教育在不断强化,故C项正确;录取率等于被录取的人数除以考生总人数,可见录取率降低不能说明考试人数在下降,故A项错误;录取率低不能说明录取的总人数在减少,不能体现入仕为官的人数降低,即统治基础日益受到削弱,故B项错误;科举考试有利于庶族阶层进入统治阶层,缓和社会矛盾,故D项错误。4.据学者研究,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如下表所示,全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统计表(单位:年)时期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任期2.954.732.472.712.762.201.581.46由此可知清代知县的任期状况A. 不利于地方的

7、长远发展B. 确保了地方吏治的清明C. 受制于列强的外来压力D. 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安徽知县任期时间在顺治到同治年间总趋势上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不利于政策执行的持续性,总的来看不利于地方的长远发展,故A项正确;官吏的任期长短和吏治清明与否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清朝统治前期,社会发展相对稳定没有列强施加压力,故C项错误;官吏任期制的长短不能体现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与中央集权的完善没有必然联系,故D项错误。5.“这战争,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的彻底崩溃,进而成为塑造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这战争”A. 导致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 加深了

8、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C. 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 客观上有利于“短暂的春天”出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朝贡体制在鸦片战争之后不断受到冲击而逐渐解体,中法战争使清政府失去对越南的宗主权,甲午中日战争以后被迫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朝贡体制彻底崩溃,可知材料描述的战争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此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C项正确;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的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

9、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甲午中日战争为切入点,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回答本题,需要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朝贡体制的彻底崩溃”,联系所学知识理清楚朝贡体制解体的过程,从而得出正确答案。6.1937年国民政府对民营工商业的贷款为14.71亿元,1939年增至25.78亿元。政府还从国外购得五金、化学、电气等器材,以低价供给民营厂矿。国民政府扶持民营工矿业的主要目的是A. 抑制民族资本急剧膨胀B. 服务战时形势的需要C. 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 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37年到1939年政府对民营工商业的贷款增加至25.78亿元,并且着重强调扶持工矿业,联系所学可

10、知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可知增加对民营工矿业的支持力度是为了满足战争对工业的需要,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对民族工商业的贷款从14.71亿元增长至25.78亿元,促进了民族资本的增加,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材料体现的是1937年以后的贷款扶持,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国民政府扶持民营工矿业的主要目的是”体现不出对轻工业的扶持,完整的工业体系无从谈起,故D项错误。7.1953年至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在进口中所占比重年均达到92.36%,高于经济恢复时期年均84.7%的水平;消费资料所占比重仅为7.64%,较经济恢复时期的15.3%

11、有较大下降。这一变化反映了A. 经济发展加大消费资料供给B. 经济建设深受外来模式影响C. 生产关系变革减少进口需求D. 西方国家经济封锁已经打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53年生产资料进口比重远远高于消费资料的进口比重,说明国家以发展重工业为主而且呈现畸形发展趋势,由所学可知这种发展模式深受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故B项正确;消费资料进口比重低,说明国家减少了消费资料的供给,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进口比重的变化,没有提到产品如何分配,可见与生产关系变革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根据时间1957年可知,此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没有打破,故

12、D项错误。8.市场社会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一种很有影响的思潮。它认为:生产资料归国家或集体所有,而资源配置则遵循市场规律,计划机关采用价格工资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来取代分配实物的指令性计划。这表明我国A. 经济改革思想的高度统一B. 城市经济改革已全面启动C. 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D. 已在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8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流行,可知该思潮在中国受到重视,反映了我国在学习这种模式,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80年代的市场社会主义只是一种很有影响的思潮,不能反映思想的高度统一,故A项错误;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是受十一

13、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方针的影响,故B项错误;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C项错误。9.查士丁尼法学总论规定,若善意且合法地取得某物,那么就应该根据使用与持有该物的时间而获得其所有权,无论其取得的方式是购买、赠与或其他合法途径,还是因为不知情而误信该物原所有者为其真正所有者。这一规定A. 使用伦理原则进行司法判决B. 体现善意与公正的诚信观C. 将诚信原则技术化融入法规D. 诚信未从道德过渡到法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诚信原则即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在立法或者诉讼等过程中坚持诚实和善意的原则,根据材料“善意且合法地取得某物”和“或其他合法途径”可知对物权的取得是通过诚

14、信的原则获得的,通过立法来保护这种取得物权的方式,体现了将诚信原则技术化融入法规,故C项正确;根据概念可知,伦理原则是指人类在维护自身生存前提下,把人类的善恶观、良心观、义务观等道德观念扩大到自然界的一切实体,可知材料体现不出伦理原则,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诚信观是指诚实信用,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将诚信原则融入法律,未体现道德观念,故D项错误。10.有学者认为,哥白尼的革命意味着把人从宇宙的中心和特权地位上撤换下来,而康德在一定意义上是把人当作偶像崇拜的。两者A. 对人的地位的认识是对立的B. 有利于思想解放运动发展C. 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进步D. 动摇了中世纪神学的统治了中世纪神学的

15、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把人从宇宙的中心和特权地位上撤换下来”可知,哥白尼的革命改变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有利于人类的思想解放,康德的人文主义提高了人的地位,同样有利于人类的思想解放,故B项正确;哥白尼从自然的角度解放人的思想,康德从人文的角度解放人的思想都体现了对人的地位的关注,故A项错误;近代科学的发展进步促进以康德为代表的启蒙运动的发生,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二者在人的地位方面的论述,没有涉及中世纪的封建神学,故D项错误。11.共产党宣言指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这一论断A. 是对唯物史观的集中表述B. 提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C.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 揭示出当时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唯物史观是指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政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根据材料关键词“经济生产”“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可知这一论断是唯物史观的集中表述,故A项正确;材料是从经济和政治精神的角度论述,没有涉及到阶级斗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