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技术培训作业1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上传人:【**** 文档编号:95478769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技术培训作业1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级技术培训作业1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级技术培训作业1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级技术培训作业1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级技术培训作业1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级技术培训作业1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技术培训作业1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案设计模板教案设计模板 一、背景信息 设计者: 适用学生:小学四年级 教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二、选材分析 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本单元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教 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容量的含义以及计量单位,感受 1 升和 1 毫升的实 际意义。会进行升和毫升的简单换算。感受 1 升和 1 毫升的实际意义,形成 有关 1 升和 1 毫升的表象是教学重点。全单元编排四道例题,教材设计了两 个数学活动。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开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 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些教学升和毫升, 教学时采取直观认识、直观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三

2、、21c 技能、教学(学习)目标、重难点 21C21C 技能技能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初步了解容量的含义以及计量单位,感受它们的实际意义。会进 行升和毫升的简单换算。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形成相关的表象。 (二)过程与方法 提升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训练 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和特长。通过实验或演示实验,了解升 和毫升的表象,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了解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形成相关的表象时,知道已学知识在生活、 生产、科技社会中的价值。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知识,知识就在身 边,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初步了解测量、比 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 力。 2.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3.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 1 升等于 1000 毫升 4.通过练习,使学生进步认识容量 单位开和毫升,能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容量 单位。 5.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 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 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进率。 2.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3

4、.进步认识容量单位开和毫升。 能正确使用合适容量单位。 数学难点数学难点: : 1. 认识容量单位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进率。 2.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3.对常见的容器进行估计。 四、学情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几乎每天都会接触与升和毫升有关的事物,如早餐 喝的牛奶、服用的液体药、饮用的矿泉水、各种饮料等,学生既有学知识的 生活经验,又有学习知识的现实需要。在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升 和毫升,既可以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能力。 五、教学方式选择与规划 依据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 础之上的基本理念,本节课我采用探究发现法、直观演

5、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动手探究的教学过程中,掌担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本节课我重点引 导学生活用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来参与教学 活动。 六、教学资源准备 信息化资源:互联网、授课宝、希沃触摸屏、PPT 课件、小组互动平台 (QQ、微信等) 、班级优化大师。 常规资源:课本、笔、练习本、辅导用书。 教学支撑环境:常规配置多媒体设备的教室、移动终端设备 。 七、教学过程 主要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项目前期:分组 并下达任务,进 行自主学习 由生活实际入手: 教师出示两个玻 璃杯(一个又高又 细,一个又矮又 粗通过比较引出 哪个杯子装的水 多?的问题,让学 生观

6、察、猜测。 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起他们强烈的 求知欲望。并以 此为切入点,让 学生填写问卷星 的问题,引出本 节课的内容。提 出本节课需要解 决的两个任务: 1.生活中常见的 容器有哪些?2. 1.学生完成问卷 调查。 2.根据问题设置 和学生的兴趣爱 好,将学生进行 分成五个小组, 每组玩一玩了解 容量的概念。 3.要求学生设立 组长,建立小组 QQ 群。利用网络 或图书资源查找、 收集相关资料。 通过网络进行课 外交流和资源汇 总。 4.利用班级优化 大师对表现好的 小组和同学进行 1.以问卷调查的 形式了解学生对 容量的了解,有 利于了解学情。 2.通过组长,加 强组间交流,避 免研究方

7、向重叠。 3.通过组织学生 建立 QQ 群,查找 资料,锻炼学生 收集信息的能力。 组内分工,锻炼 学生的合作探究 能力。 并使课堂学习延 伸到课外 列举容器容积的 大小? 激励。 项目中期:组内 合作,开启探索 行动 任务一:例举生 活中常见的容器。 各组同学可以通 过 ppt 展示,结 合图片、视频展 示或者是演示实 验展示他们的小 组成果。了解升 和毫升 4.进行升 和毫升的换算. 任务二:通过观 察填出三个量杯 中各有多少毫升 水。 任务三:找三个 大小不同的玻璃 瓶,先估计杯子 的容量,再实际 测量。用量杯或 量筒测量两个瓶 里的饮料的多少。 任务四:教师操 作,要求学生认 真观察,

8、读出饮 料液面所在的刻 度并把读出的数 写在黑板上。读 刻度是本节课的 一个难点,在这 个环节可以让读 对的学生说自己 的方法,实现学 生教学生。要想 准确读出液面所 在的刻度,首先 要弄清每个刻度 代表的数量,实 现学生教学生。 为减少读数时的 1.通过玩水的实 验主动进行验证。 在实验过程中重 点让学生主动去 体验。学生的体 验过程可能有多 种方法。比如:甲 杯要装满水,然 后向乙杯倒,甲 杯装水多,乙杯 能装水少。 在玩 水过程中进行探 索。 2.通过观察填出 三个量杯中各有 多少毫升水。 这个练习让学生 独立观察并完成 填空,继续巩固 正确读刻度的方 法。 3.找三个大小不 同的玻璃瓶

9、,先 估计杯子的容量, 再实际测量。对 于任务二和任务 三,各组通过网 络视频和图片的 剪辑,以及现实 中短视频拍摄, 利用 PPT 为平台, 或者是以电子白 板为平台进行展 示,演示实验可 以利用希沃授课 助手进行辅助。 4. 这个活动要有 充足的时间保证, 活动中鼓励学生 1.通过本次项目 学习,学生们可 以提高运用高科 技、互联网、各 类软件分析、设 计、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培养 学生的团队合作 能力以及动手操 作能力。 2.在展示过程中 可以提升各组同 学的归纳能力, 讲解能力,实验 操作能力。 误差,要注意指 导学生读量杯中 容量的正确方法, 即视线要与量杯 的液面保持水平。 时极

10、合作。让其 想办法解决问题。 。 项目后期:成果 展示(PPT 汇报+ 小论文) 综合各组同学在 资料搜集,展示 过程中的图片、 视频以及实验。 要求各组将活动 的过程、成果和 感悟利用 PPT 汇 报,利用讯飞等 音频转换文字工 具,做成一个小 论文上报。 1.组内分工进行 图片和视频的二 次处理,制作出 精美的 ppt 成果。 2.形成文字稿论 文。 1.在 ppt 和论文 的制作过程中, 提升学生的分析 和汇总能力,强 化多媒体软件的 使用。 2. 在总结的过程 中,提升自己对 传感器的理解。 八、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标准描述评价评价指标 (权重)好1,0.8较好 0.8,0.6 需努力

11、0.6,0 自评互评师评 资料收集 (30 分) 完整、 内容丰富 比较完整、 较丰富 资料欠缺 展示方式 (30 分) 精心选材, 通顺流畅 比较通畅, 方式较多 欠通畅, 方式单一 传感器 设计 (20 分) 内容具体, 设计严密 内容较具体, 设计清晰 内容欠具 体, 设计不合 理 PPT 汇报 (20 分) 内容合理, 排版精美 内容较合理 排版较精美 内容不合 理 排版一般 自评评语 互评评语 教师评语 九、学生技能提升 1.学生能够使用网络搜集资料,运用电子终端移动设备创造性的获取资源。 2.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多媒体软件技巧的简单 使用,并能在实践中尝试运

12、用电子设备进行辅助。 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方案设计,培养学生的合作、责任意识及动手能 力。 4.让学生分组演示并进行介绍,将优秀的成果展示出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 养。 十、教学反思 教学升和毫升时,考虑到平时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而且容量单位的 认识本身就比较抽象,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了能帮助学生积累较多 的直观经验,我在项目前期让学生收集大量的容器,从锅碗瓢盆到瓶瓶罐罐, 拍出照片,做成 PPT 在课堂上展示,孩子们陶醉于其中,兴奋地欢呼、交流- -从课堂气氛来看,学生人人动手,个个参与,学习积极性之高是前所未有。 它改变了以往数学课的模式,用大量的实验操作米代替空洞的说教。学生对 我这种实验式的数学课 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课堂气织课堂气氛活跃不说。 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都得到了保好地锻炼。从这个角度思考, 我这样教学是成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