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歌赏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5475646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了歌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好了歌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好了歌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好了歌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好了歌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好了歌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了歌赏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好了歌赏析士隐知投人不著,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可巧这日拄了拐杖挣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拓,麻鞋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是就是红楼梦的好了歌,出自红楼梦第一回。我个人认为要读懂好了歌,需要从红楼梦的前五回入手。因为它是作为故事的基本蓝图呈现

2、在读者面前的,也可以说前五回浓缩了整部红楼梦的精华在里面。所以,前五回也被人们形象地称作是红楼梦的总纲。 在红楼梦第一回中。甄士隐家业破败后,夫妻俩到乡下田庄里生活。又赶上“水旱不收,鼠盗蜂起”,不得安身,只好变卖了田产,投奔到岳父家。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甄士隐“急忿怨痛”、“贫病交攻”,真正走投无路了。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疯癫落拓、麻履鹑衣”的跛足道人走过来,叨念出这首歌。 甄士隐由锦衣玉食、儿孙满堂变得一无所有、家破人亡之后,他再次遇到了跛足道人。这次跛足道人不是在向他索要小女儿,让她出家,而是唱出了一首好了歌。当万念俱灰

3、,潦倒不堪的甄士隐听完此歌后,终于大彻大悟。 好了好了,然而事实却是不好不了,这好了二字本身就一种最大的讽刺。我引用一下原文来说明: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甚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士隐本是有夙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彻悟。 那甄士隐悟的到底是什么?这首好了歌在文中又是充当了怎样的存在呢?好了歌,形象地刻画了人类社会的人情冷暖,世事无常。在这个传统的“人治”社会中,伦理道德变得虚伪、败坏,人们普遍丧失了对古典人文主义的信仰,人性恶劣的方面开始扩张,又加

4、上政治环境的动荡、变幻,人们对现存秩序的深刻怀疑、失望都表现得十分清楚。这种“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景象,是传统中国社会内部兴衰荣枯转递变化过程大为加速的反映,因为小农经济基础已经日渐腐朽,但终究是上层建筑首先开始腐朽、堕落,这主要来自于人内心的贪欲与傲慢,是上层核心人物因为权力的过分集中、扩张、膨胀,而变得肆无忌惮、物欲横流,并且又因为“法制”精神约束的缺失,导致这些统治者们严重败坏了社会的整体道德风气和公平正义,导致国家趋向崩溃,这些征兆都具有时代的典型性。作为艺术家的曹雪芹是伟大的,他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极其生动的封建末世社会的讽刺画。当他尝试着对这些世态加以解说、并试图向陷入“迷津”的人

5、们指明出路的时候,他走向了超越之路,走向了哲学与宗教形式上真正的“大自在”解脱。他善于借助机智的语言,去揭示那些人生无常、万境归空的超越性智慧和断绝俗缘(所谓“了”)便得解脱(所谓“好”)的透彻观照式的、古典却又精辟的宣传,借此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究竟真理的向往。这样,他自然地就使自己开创出了新的哲学性思维和创作思路。好了歌看似消极,实际是对于人生的真实写照, 这首好了歌及解注唱出了人生最彻底的悲哀,不论是处于什么地位的人,都无法抗拒命运的。每个人最终只是在人生舞台上表演着毫无休止的闹剧。 只是太多人被欲望蒙蔽了双眼,只希望看到人生热闹光鲜的一面,不愿意看到人生的全部真相被人描述出来,

6、反而斥之为消极。因为作者拟作这首好了歌,是对他所面临的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尽管是一种冷静而看似消极的批判,实际上有它的真正价值。因为不亲身经历的话,不会说的这么深刻和全面。作者出身于一个上层的封建世家,亲自观察了这个阶级的腐朽、堕落,亲身体验了贵族阶级由兴盛到衰败的苦痛,进行了半生深沉的思索,激起他强烈的愤感,他要分析,他要批判,好了歌便是分析的歌、批判的歌。红楼梦之精神并不在第四回,而在第一回,并不在“护官符”,而在好了歌。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认为红楼梦之精神就是一种解脱之道。所谓解脱,用我们现在的美学语言讲便是拯救,或曰终极关怀,它的精髓就是自由,就是合目的与合规律之统一。它的对立面有二,一是只合目的不合规律的唯意志论(绝对自由论);二是只合规律不合目的的宿命论(决定论),这二者都是灵魂的不自由。红楼梦中的好了歌主要是批判前者,批判“妄念”的,这首著名的“主题歌”虽然有“因空见色,自色悟空”的消极超现实的“色空思想”,即排斥一切欲望的寂化倾向,但它对于那些一味沉湎情欲,追逐金钱权力的人来说仍然不失为强大的清醒剂。 我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青年,以我这不到二十年的阅历,可能根本还无法理解这好了歌中的字字血泪。也许多年过去,我也需几经沉浮后,方能能懂得何为: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什么是天下事何不可了,遇不了事,即以不了了之,斯真了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