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制度范本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74860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制度范本1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教育制度范本1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教育制度范本1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教育制度范本1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教育制度范本1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制度范本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制度范本1(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教育制度,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掌握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意义、建立的依据,了解我国近现代教育制度改革的沿革,以及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特点、国外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和义务教育普及的情况。,重点是学制的内涵,难点是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发展趋势。,2学时,导入:何谓制度,第六章 教育制度,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第二节 现代学制及其改革 第三节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一、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二、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 三、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一)教育制度的含义,广义的教育制度含义,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括相互

2、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狭义的教育制度含义,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二)教育制度的特点,二、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 (一)经济 (二)政治 (三)文化 三、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在原始时代,社会还处于混沌未分化状态,没有学校,因此,那时就不可能有教育制度。 在进入古代阶级社会之初,由于社会的分化,产生了古代学校,后来还有了简单的学校系统

3、,因此产生了古代教育制度。古代教育没有严格的程度划分,没有严格的年限规定,学校类型很少,层次简单,只有蒙学和大学,甚至连中学都没有。,现代教育制度是社会进一步分化的结果,具有系统性和完善性。如现代学校教育内容上的科学性及其与生产劳动密切联系的性质,决定了学校规模上的群众性和普及性。 在当代,教育制度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它已由过去的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发展为当代的以现代学校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为主体,它的发展方向是终身教育制度,这在发达国家体现地尤为明显。,第二节 现代学制及其改革,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一)幼儿教育机构

4、 (二)小学 (三)中学 (四)职业学校 (五)大学及高等教育 (六)成人教育机构,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二、现代学校教育机构的类型,(一)双轨学制,以英国的双轨制典型为代表,法国、前西德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这种学制。 这种学制是古代等级特权在学制发展过程中遗留的结果。双轨学制的阶级对立性十分明显。 这种学制产生于18世纪后半期的西欧各国,于19世纪后半期成型。,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 另一轨自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育)。,(一)双轨学制,一

5、轨为非群众性的特权阶层子女所占有,学校多从古代学校发展而来,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优越,学术性很强,学生学习可升到大学以上,属学术性的一轨。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的子弟所开设的新学校,学生在经过一定的基础教育之后,便升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从事劳动生产的技术,属生产性的一轨。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衔接。 评价:这种学制显然不利于教育普及。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特权阶层的削弱,较高的学术性一轨已逐渐向劳动人民子女开放,但普通劳动者子女入学的仍然不多,原因在于这类学校学费昂贵,非劳动人民子女所能承受。只有少数优秀的学生因免费或接受资助而得以入学。但这种学制的学术性一轨的学术水平较高,像牛津、剑桥大学等就

6、培养出许多杰出的人才。,(二)单轨学制,单轨学制是指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和连续没有特定的限制,中等以上教育阶段中分化出来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学校系统在入学条件和学习年限上基本相同,且都与高等教育相通。 单轨学制产生于美国。,(二)单轨学制,美国的现代学制最初也是双轨制,但是,美国的历史发展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发展不同,没像英国皇室等那样的特权阶层,在这样的历史传统下,学术性的一轨没有充分的发展,而群众性的新学校迅速发展起来,从而开成了从小学直至大学、形式上任何儿童都可以入学的单轨制。 评价:这种学制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其特点是教育参差不齐,同级学校教学质量相差较大

7、,许多学校的水平不高。,(三)分支型学制,分支型学制是双轨学制和单轨学制的中间形态,其基础部分实行单轨学制,基础部分之上的教育阶段实行双轨学制。 从世界范围看,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以初等教育为基础部分,20世纪后半期则以初中教育为基础部分。,评价:分支型学制既有单轨学制的群众性和普及性,又有双轨学制中学术性一轨的高水平,同时也能较好地解决中等教育面临地升学与就业的矛盾,比单轨学制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一)从纵向学校系统分析,三种类型学制并行、共生互补,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 (二)从横向学校阶段来看,各阶段教育协调发展、整体衔接,每个阶段都

8、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第三节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1902年,由清政府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首次制定了现代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史称“壬寅学制”,虽然该学制未能实行,但从此形成了旧中国现代学制。,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癸卯学制:我国实行的第一个学制。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等人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这个学制体现的是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吸收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形式,也保留了一定的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该学制的最大特点是修业年限长,从小学堂至大学堂要

9、21年,至通儒院要26年。 壬子癸丑学制:辛亥革命后,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于1912年对学制进行修订,称为壬子癸丑学制,次年又陆续颁布了一些学校令,综合起来就构成了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对旧学制的改动不大。,1902年京师大学堂学生足球队合影,张之洞(1837-1909) 中国近代教育活动家, 清末洋务派首领之一。,壬戌学制:1922年,由当时留美派主持的教育联合会,参照美国的“六、三、三制”,制定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这个学制从小学到大学比癸卯学制缩短了5年,为16年,并在小学实行四二分段,这一改革至当时的社会发展十分有利,后虽几经修改,但都没有重大变动,一直沿用到建国初期。,1951年

10、学制 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办学要实行六个并举。 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提出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口号,我国学制受到空前破坏。 1976年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学制系统逐步得到改善。,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生,年级,大学和专门学院,4-5 年),职工大学、电大、夜大等,专科学校(2-3年),职业中专,农业广播学校,中专(2-4年),初中(3-4年),小学(5-6年),幼儿园,年龄,文化、技 术补习班,九年义务教育,23,21,22,20,19,

11、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高中、职业高中(3年),我国现行学制示意图,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学前教育(幼儿园):招收3到7岁的幼儿。,初等教育:主要指全日制小学教育,成人的为业余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指全日制普通中学、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和业余中学。成人教育的为各类业余中学。,高等教育:指全日制大学、专门学院、专科学校、研究生院和各种形式的业余大学。,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2)调整中

12、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3)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4)对学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我国现行学制仍需进行改革,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我国现行学制还要进行以下改革,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2010年11月24日 来源:中国政府网 一、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二、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三、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四、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五、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 六、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 七、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 八、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九、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 十、统

13、筹规划,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九年义务教育,1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宣布在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3.义务教育的特征: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我国义务教育的内容,1.入学条件:适龄儿童和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入学 年龄为6周岁,特殊情况可推迟到7岁入学,2.学制:分初等和中等两个阶段,目前多种学制并存。,3.实施步骤:第一步是普及初等教育,第二步是在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础上普及初级中等教育。,4.领导管理体制:

14、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5.义务教育的师资:要求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结构合理且相对稳定;小学教师应具有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以上水平,初级中等学校教师应具有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以上水平。,6.义务教育的办学物质条件:筹措经费渠道有五种之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第四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

15、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第十一条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五十一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违反本法第六章的规定,未履行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职责的,由国务院或者上级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材料分析,15岁的小英同学是班上的班长,成绩优异、工作认真负责、一

16、直是学校的“三好学生”。但有一个月没来上课了,老师很着急去他家家访。小英的父亲说:我知道小英是个好孩子,成绩也不错,但没有办法呀!咱们家供不起她们兄弟姐妹五个读书哇!她是老大又是女孩子。今年我让她随她姑姑一家去广东打工挣钱去了。在一家玩具厂打工每月有400多快,这孩子很懂事省吃俭用每月还给我们寄300多快钱呢。,思考题:1、案例中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 2、为了保证全国少年儿童都能如愿地读书、受教育,我国制定了一项什么教育制度呢?,请同学们看以下材料,下列材料反映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具有那哪些基本特征?,材料一:农民于某让小学毕业的女儿辍学回家务农,村委会干部多次劝导无效。于是,乡政府对于某进行批评、教育,并依法责令其按期送女儿返回学校学习。,材料二:据了解,常州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适龄的流动儿童、少年有6万余人,为解决他们的入学问题,全市公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